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范成大生于一一二六年,正是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的时候。但是,南宋王朝根本不把恢复中原、报仇雪耻的事放在心上。对外一味敷衍妥协,赔款结欢,苟且偷安。当他四岁,金兵渡江南侵,临安(现杭州)、平江(现苏州)被抢劫一空,家乡被大火焚烧,居民死亡达五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十六岁时,南宋朝廷与金又订成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从此,国家的前途越来越黑暗,民族的灾难愈觉深沉了。目  相似文献   

2.
吴玠和吴璘,原系北宋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其先世数代曾为德顺军的军官。吴氏兄弟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其时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日趋腐败,金朝女真奴隶主贵族乘机大肆南侵,广大汉族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在人民斗争洪流的影响和推动下,吴玠和吴璘也奋起投入抗金的行列,在西北战场与金军苦战长达数十年,为保卫川陕秦陇地区乃至整个南宋王朝,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朱熹丑史     
南宋初年,天下大乱。我国北方境内的女真奴隶主贵族继续不断南侵。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宋高宗赵构,与他老子、兄弟一样患有“恐金症”,屡次遣使求和不成,只好带着一班文武官员狼奔豕突,拚命南逃。他们先是逃到扬州,以后又逃到镇江,随即逃向杭州。不料金兵依旧穷追不舍,逼得赵家君臣跑出杭州,狂奔越州(绍兴),又从越州逃至明州(宁波),在那里舍舆登舟,“乘桴浮于海”,总算没当上金人的俘虏。后来,由于各地爱国军民的英勇抗击,金兵被迫北  相似文献   

4.
一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后即随父亲陆宰去宋首都开封。就在他出生的这年冬天,女真金朝开始大举南侵。在他两岁的时候,金兵渡过黄河,进攻开封。这时陆宰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被弹劾罢职,从荥阳移家,南来寿春(今安徽寿县)避兵。接着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金兵擄走北去,造成了历史上“靖康之耻”的大事变。金兵继续南侵,所以陆游儿时就在逃难中度过。“儿时万死避胡兵”(《戏遣老怀》,《剑南诗  相似文献   

5.
战乱年间的陈与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陈与义(1090—1138年)一生正处北、南宋之交。这是一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年代。时代的一个总体特征即:“乱”。内则赵宋王朝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江河日下、民不聊生;外则金兵入侵,征战连年。正象史家多次阐明的那样,历史发展到北宋后期,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现象日趋恶化。从徽宗赵诘“君臣逸豫,相为诞漫,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到钦宗赵桓登基于危难之际,“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北宋王朝于内已“不可救药”,于外则金人嗜欲无度虎窥中原,国家岌岌可危。1127年,金人挥师京城,B挟持二帝北上,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北宋王朝退下了历史的舞台。高宗于一片慌乱之中权宜立国,赵构虽恭俭仁厚,然“以之拔乱反正则非其才也。”他并未能“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高宗一朝,宋室南渡,虽南北分治,而乱势无减。国家不幸百姓苦,生活于其  相似文献   

6.
南宋中叶是一个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靖康之变结束了北宋王朝,赵构在临安建立了仅占东南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权,淮河以北都沦入了金朝贵族集团的血腥统治.一些有民族气节的忠义之士,在抗金军民的斗争怒潮的鼓舞下,关心国运,反对偷安,主张以战斗来保卫自己,恢复中原,并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种激烈的社会矛盾反映到文学上来,形成了南宋中叶所特有的“抗战文学”.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志士们,一方面上章奏表,要求北伐,  相似文献   

7.
姜夔的《扬州慢》是一首追怀丧乱、感慨今昔之作。南宋高宗时,金兵曾两次南侵。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扬州、全城焚掠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再度南犯,扬州又遭严重破坏。扬州复遭洗劫后十五年,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姜夔经过扬州,目睹空城,怆然感慨,写了这首词。全词表现了作者悲凉痛惜的思绪,系姜词中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一篇。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五册入选了姜夔早期代表作《扬州慢》。课本对这首词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释乃“(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我认为此注释值得商榷。显然,课本中的注释把此句视为成分省略,故补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的字句。这样  相似文献   

9.
北宋亡后,南宋建立的最初几年,形势危机。西北关中之地大部沦陷,东南长江下游腹地遭到严重破坏,金兵虽撤到了大江以北,但仍然聚集在淮河两岸,有再度南下的企图。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惊魂未定,“当建炎之三年,宋之不亡如缕”(l)。怎样挽救危局,成为南来上下关切的战略问题。一、汉中、安康是南宋号令中原之地南宋建立之初,有识之土如李纲、唐重等人,都主张以关中、汉中、巴蜀为基地,“迎车驾入关(中),居建瓴之势,庶可以临东方”。“镇抚关中,以固根本,然后营屯于汉中,开国于西蜀,此为策之上”。“若引兵南渡,则因…  相似文献   

10.
正南宋官窑产地在杭州,分为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南宋官窑是宋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造型很多和北宋汝窑产品相似。通常认为,南宋官窑生产多依据北宋汝窑的形制进行生产。北宋末年,金军入侵,北方发生战乱,宋王室南逃,北方工匠也随之南迁,自然把烧瓷技术带到了南方。所以,南宋官窑器与北宋汝窑风格相似,都生产青瓷,烧造方法也沿用北宋汝窑的技法:支烧与垫烧。随着南宋王朝的建立,瓷器的需求量日增,一部分产品依靠龙泉烧造,建立黑胎青瓷窑,即所谓的"龙泉仿官"。  相似文献   

11.
《扬州慢》是姜夔年轻时路过扬州而自度的一首曲子。扬州在——二九年曾被金兵占领,焚掠一空;——六一年金兵大举南侵,扬州又受到破坏;——六四年,南宋主动进击失败,扬州再次沦陷。到——七六年姜夔路过杨州,时距最后一次蹂躏已  相似文献   

12.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灭亡,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端平二年(1235),强大的蒙古军队连年南侵,宋军节节败退。至卫王祥兴二年(1279)南宋的最后一个据点厓山也被元军攻克,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宣告结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场江山变易的剧烈程度远远超过了靖康之难,  相似文献   

13.
在杭州西湖岳飞墓前,有四个面墓而跪的铁铸人像,充当着任人唾骂的可耻角色。其中一个,是伙同秦桧谋害岳飞的张俊。 张俊其人,历史上曾经拥有耀眼的光环,与韩世忠,岳飞并称为南宋三大将。在南宋抗金战争中,他还曾与岳飞在江淮战场上并肩作战。然而,岳、张二人志趣截然不同。岳飞一心尽忠报国,敢于直言进谏,力主恢夏中原,直捣黄龙。张俊则只求“保全富贵,取媚人主”。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  相似文献   

14.
南宋是北宋灭亡后在南方重新建立的赵氏小王朝。在它建立后,就存在武将拥兵权和北方女真贵族武力威胁的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南宋最高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一是收兵权,恢复北宋的传统兵制,防止武将拥兵割据或叛乱;一是与金人议和,企图保住赵宋王朝在南方的统治地位。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兵权这个重要问题,宋朝统治者历来十分重视。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唐末五代骄兵悍将拥兵叛乱,藩镇割据,中央政府权力削弱,王朝短命的教训,在宋朝建立不久,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方式解除禁军将领的权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来控制军队。设立枢密院与三衙,负责军队的训练、调遣与统率,二者互相牵制,军权最后集中到皇帝手中;枢密院长官由文官担任;州郡长官不得过问当地禁军事务,禁军将领也不得干预地方行政;实行更戍法,以防止禁军将领与士兵间产生特殊关系等等。这套制度在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统治中确实起到了巩固赵宋王朝的作用,但也有很大弱点,北宋的  相似文献   

15.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进攻北宋。面对强敌,投降派王钦若主张弃城南迁,时任宰相之职的寇准慷慨陈词,斥责投降派言论,坚决请求抗战。寇准请求真宗皇帝亲往澶州督战,以武力显示了北宋的威力,迫使辽军订立澶州之盟,保卫了北宋王朝。寇准功不可没,于真宗天禧初年被封为莱国公,史称寇莱公,又称寇莱。陈毅诗中有“能掷孤注寇莱好”的佳句,就是赞美寇准的为人处事。寇准性情刚烈,一生清正廉年),辽军大举南侵,进寇准性情刚烈,一生清正廉洁,备受后人景仰。这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得…  相似文献   

16.
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然而,宋初蜗居中原,国小贫弱,四邻政权虎视眈眈;王朝内部大将、方镇拥兵自重,威胁皇权。赵匡胤决意革除五代十国积弊,他从改革兵制入手,软硬兼施,削夺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整治骄兵悍将的军阀恶习,集军机于是权。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一举统一全国。彻底结束了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自十二世纪迄今,八百多年来,岳飞抗击金兵,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但从来文人史家对岳飞于南宋绍兴初年勘平内乱事迹或未加重视,或评价甚低,特别是建国以后,论家多以为这是岳飞取宠于皇帝而对农民义军的镇压,其中也包括他于贺州(今广西贺县)戡曹成的一段史迹。其实这种论断是颇为片面的。自北宋宣和未年至南宋初年,不仅外有强金侵凌,宋王朝的内乱也很多。《宋史纪事本末》中说:“自宣和末,群盗蜂起。”在这些所谓“群盗”中,有一些却为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18.
与中原王朝北宋、南宋、辽、金鼎足而立的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与中原王朝的频繁接触,相互往来,儒学对西夏党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的儒家思想文化具有稳定、和谐、整体化的发展模式和强烈的辐射渗透力,对于由单纯牧业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的党项族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儒学在西夏党项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中第六册《宋词两首》中姜夔《扬州慢》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可以说它是全词中最生动的词眼所在,通过拟人手法借物言人,传神地刻画出人们当时的厌战心理。南宋末期,朝廷君臣屈辱求和,偏安一隅,国力逐渐衰微,金兵又不断南侵,兵连祸结。...  相似文献   

20.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有一首《望海潮》,写尽杭州的繁华。据说此词流播,后来金主亮闻之,“欣然起投鞭渡江之志”,锐意南侵偏安的南宋。他密隐画工在使宋的使臣中,归来后命作画屏,画临安湖山,图己象于吴山绝顶,题诗其上:“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南侵气焰真是炙手可热!柳永一定想不到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