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是指在意识、行动上相互发生联系或影响,为共同目标协同活动的一群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对群体的心理功能提出了“群体力学”概念,认为群体的行为并不等于群体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算术和,它包含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状态。“攻心为上”是我国古代已有的心理教育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今天的班群体心理教育。学生群体天天生存在同一环境中,他们大多数人身心特征又较为接近,如果老师能注重起学生的群体心理引导和塑造,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将班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学…  相似文献   

2.
在青少年学生这一最大的受教育群体中,存在着极少数的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有某种缺陷的学生,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作“心理滞障生”。他们为人做事都显示出了少见的一些行为举止,令学生们很难接受,因此他们更感到孤单寂寞,生活无心,学习无望。我班有一为位同学,就属于这种“心理滞障生”。  相似文献   

3.
一、特定教育群体的分类剖析   (一 )特定教育群体的群体特征所谓特定教育群体是指“学困生群体”、“单亲子女群体”、“借读生群体”等。特定教育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群体的整体素质差 ,其中包括品德、行为习惯、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等都较差。特点是行为怪异 ,心理脆弱十分明显。二是智力因素基本属于正常 ,非智力因素是形成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三是群体意识表现十分强烈 ,要求享受“平等、公正”的教育 ,要求教师、家长能公正地善待他们 ,群体自尊反应强烈。四是教育者的期望和群体行为现状反差很大 ,教育方法的失当或偏激造成学生…  相似文献   

4.
服装是人的心理表现和人际心理交往的语言符号,它反映了广泛的包括人的心理在内的背景因素,是研究人类心理的途径和突破口。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之间的关系是服装行为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5.
研究学生的从众心理,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是为了促进其有利因素的发展,改善和优化学生群体。 一、“从众心理”的含意、表现及其两重性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放弃个人的意见并使个人的意见符合社会团体的要求,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与信念的心理过程。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的  相似文献   

6.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其主要表现就是“从众心理”.如:人们常说的入境随俗、赶时髦、随大流等.群体舆论,群体规范是群体心理形成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取决于群体的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因此,在班集体的建设中,首先应确立的是集体目标,然后抓住骨干同学,以个体带动集体,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郑华 《广东教育》2004,(3):19-20
学校是一个群体组织,班集体也是一个群体组织。学生独处时和与群体相处时,其心理和行为表现会有许多不同。如众人一起看足球赛与独自一个人看足球赛的感受差别极大,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见一斑。班集体是经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建设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它对正处  相似文献   

8.
对班级群体心理优化问题提出了六种有效的途径,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9.
杨俊涛  祁团结  马雷 《天中学刊》2001,16(2):101-102
在体育教学中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体育教师应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 ,为此 ,教师应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倾向 ,即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信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行为倾向 ,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过程 ,即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 .因此 ,群体心理的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管理也具有指导意义 .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表现的特征(1)从众 .从众是个…  相似文献   

10.
对班级群体心理优化问题提出了六种有效的途径,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颜耀忠 《班主任》2003,(5):27-28
班级群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其群体心理良好,学生个体心理会因此而不断优化;一个“乱班”,其班级群体心理有问题,学生个体心理会因此而不断劣化。所以,优化班级群体心理,可以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巧用一些“心理效应”.触动学生的心.会起到显著的效果。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指大多数人对某种相同的情景或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群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生群体的心理动力问题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身份认同、社会影响效应等群体心理的观点有助于教育者对学生群体心理动力问题的理解。在高校教育情景中,通过加强学生对群体规范的认同,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氛围,促进班级的凝聚与和谐等,可提升学生群体的心理动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班集体中有两大群体 :一类是正式群体 ,它是指各种小组 ,如值日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 ,它们是有领导的正式组织 ,这种正式的小群体是班集体的组织基础 ;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 ,它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益为基础结成的小群体。一个班级中 ,非正式群体的团体数量往往不少。通过一番调查 ,在我校的班集体中 ,每班均有 4— 6个这样的小团体 ,成员数量不等 ,少的 2、3人 ,多的 8、9人 ,成员中男女均有。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与教化者.在专业化成长中修炼“内功”固然重要,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因素影响,也要注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持班主任群体间及外部人际关系亲密而持久的和谐,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专业化成长。本文从外因,即班主任在群体间心理必须具备认同性、相容性、互补性和整体的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中的群体心理构建。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证券投资行为心理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将投资行为作为个体行为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一般投资者的共同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例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感觉、知觉、情绪、态度、意志、认知过程的规律性以及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心理机制或行为反应模式以及投资行为和心态的变化历程的研究。二是对于投资行为的群体性心理学研究,研究包括群体心理形成机制、群体心理特征、思维模式以及投资群体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这里将投资行为的主体分开讨论,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相反两者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此,通过对投资行为心理机制的研究,可以指导行为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克服人性弱点和心理误区,规避不利因素做出更加理性、更加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他们的认知结构、社会行为,以及人格心理的发展,均受到群体成员相互之间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特征、群体心理功能,提出应加强对大学生群体心理行为的引导与管理,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边缘群体”与主流学生相比处于一种劣势而远离中心地带,往往容易被人遗忘。该群体心理敏感脆弱,人际关系紧张,对生命价值持消极、悲观、无奈的认知方式,以过激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更需要积极的关注。在高校应对“边缘群体”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创造多维的“去边缘化”展示平台,营造宽容、接纳、富有支持力的校园人际环境,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该群体主观幸福感,帮助其由“边缘”走向“中心”,规避漠视和游戏生命现象,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特殊群体学生主要是指自身状况或家庭环境方面具有特殊性的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能够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通过分析探讨中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评定和判别指标,提出了针对中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