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但是有些专业出版社无视这个规定,任意出版与本专业无关的图书,以致造成出书的重复浪费,引起读者的不满。下面转载《北京日报》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各专业出版社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注意端正出书方向,严守本专业的出书范围,避免发生为了追逐“热销”书而乱出书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美国图书出版业大约有65000人,一年出书约6万种(新书占85%)、19亿册。大小出版社有1万多家,列入美国鲍克公司编的《在销书目》(1984年版)的618000种书是15200家出版社出版的,但出书常年不断的只有2000家左右。1985年出书100种以上的128家,1000种以上的3家,最大的图书出版社是麦克格罗·希尔公司,1985年出书3104种,期刊80种,在销书有20702种。小出版社有的一两年才出一种。一、出版社的类型和结构美国的出版社分“营利的”和“非营利的”。前者占绝大多数,称“商业性出版社”,后者主要是大学出版社,它们作为教育机构的一部分,不用纳锐。学校提供房舍,支付工资,按预算拨给经费。全国90多家大学出版社一年出书五六千种,约占全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这是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着的:“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此外,文化部曾发出“严格按专业分工出书的通知”,强调了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专业分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动态集装箱     
美2005年出书少大出版社没减少据鲍克公司估计,2005年美国出版图书量减少9%,出版业大多数成员认为,多年来出版图书过剩问题应当加以纠正,不少人说下降得还不够,而且主要是中小出版社少出书,应当减少的大出版社恰没有怎么减少出书。衣阿华城一位小出版社负责人哈里斯说,主要是独立经营的出版社减少出书,出版图书总量下降的意义并不大,我关心的是小出版社受冲击最大。鲍克公司按“小型和中型社”、“中型和大型社”加以说明,他们分别减少10%和15%,但主要出版社仅下降1%。大出版社哈珀-柯林斯总裁弗雷德慢说,大多数人都同意出版的书太多,我们总…  相似文献   

5.
来自出版社的邮购书目,订货书目,很多是没有书作者的大名的。一个代码,一条书名,开本装帧定价每包多少本等要素都有了,就是没有作者之名那两三个字的空间。有的出版社甚至连刊登在报刊上的图书广告,也没有著译者的名字。 我们只知道出版社的招牌是品牌的象征,其实在读者心目中,作者的大名是与出版社的招牌并重的。更多的情况下,作者本身的号召力第一,出版社的牌子只是出书质量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捕捉市场信息 加强图书发行沈彬源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力加强图书的发行,对实现出版社的两个效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提出:“多出书,出好书,加强发行”的口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捕捉市场信息,注直出书质且出...  相似文献   

8.
入世对文艺出版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既是发展、机遇,又是冲击、挑战”,主要将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直接影响文艺出版社的出书结构。过去出版社出书分工都比较细,专业性也较强,科技出版社主要以科技图书为主,而文艺出版社主要是出版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图书,严格的分工也就限制了出版社的发展。多变的图书市场将会打破这种分工细的出版界线,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必然要受到影响,如果坚守原有的办社思维和出书范围将直接影响出版社的生存。不做及时调整,改变原有状况,出版社必然被淘汰。就文艺出版社而言(只限制在文艺类图书上)特别…  相似文献   

9.
每逢年底,各出版社照例要提出下一年的出书计划。然而同是计划却可以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有的是下了功夫制订出来的。从计划上可以鲜明地看出这家出版社出书的目的性;有的,给人的印象就不怎么清楚,象是拼凑而成的“大杂烩”。这种情况说明,出书计划尽管年年在做,但是,一些出版社并不太重视这项工作,或不很善于以它来促进出书质量的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经过调查研究制订好出书规划,是加强出版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  相似文献   

10.
一、念歪了的“经”——买卖书号的缘起 80年代初,出版社逐渐改为自负盈亏,开始有了经济压力。但出版社毕竟不同于一般企业,它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出版这类图书由国家包下来,现在只能给予数额极有限的“补贴”(指教材类),余下的亏空要靠出版社承担。而出版社自身要生存、要发展,财力不足是个普遍问题。怎么办?一些出版社采取“变通”之法——协作出书,为学术著作的出版找到了一个途径。国家有关部门随后发文认可了协作出书,但限定了较严格的协作范围,规定只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图书,后又扩大到党史资料,地方志等。  相似文献   

11.
千方百计解决“出书难”的问题沈永思“出书难”,这的确是困扰出版社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理工科人学出版社,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所谓“出书难”,并不是指所有的图书,主要是那些层次高、印制难、印量少、亏损大的高校专业课教材、选修课教材、研究生教材和学术专著(本...  相似文献   

12.
优化选题,调整和完善出书结构,是提高图书质量,繁荣出版,多出好书的关键,也是出版社实现发展和长远规划的根本途径。衡量一个出版社是否成熟,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是否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出书结构。当前在出版界要注意用个别图书的“轰动效应”,代替整体结构“规模效应”的倾向。如果把每年抓几本“打炮”的图书,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个出版发布会或座谈会,在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版界围绕地方出版社出书方针的改革,引起一场要不要放“虎”之争。今日回想这一段亲身经历,依然意味深长。从50年代开始,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地方出版社的出书方针是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依据这个规定,各地出版社只能出版着眼于普及的读...  相似文献   

14.
一选题,是出版社打算出书的题目。在一般情况下,书籍的出版是选题的实现;出版社出书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的选题工作质量。有人说,出版社工作主要是两件大事:一是订选题,二是找作者。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某种意义上,选题的制订,比找作者还要难。因此,也可以说选题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出版社的基石”。任何出版社、编辑室都要抓选题,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抓法?如何抓得得当?则大有研究的必要。在三十年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以编辑工作为中心,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个正名的口号。就如科学院要以科研为中心、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一样。出版就是出书。为了出书,就要有编辑、设计、校对以及党务、思想、人事、财务和后勤等等一系列工作。它很像一个“公司”:其产品是精神食粮,其原材料供给者是作者,而原材料的加工者即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则是编辑。这里,第一位的中心工作是编辑工作,其他一系列工作都应围绕着编辑工作,有利于编辑工作,多中心论是错误的。事实上,愈来愈多的教训从反面告诫我们,出版社必须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吕叔湘先生指出了“排字房指挥出版部,出版部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伊始,出版界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我国加入WTO以后,“狼”真的来了,我们出版社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乐观论者和悲观论者的回答是不同的。 乐观论者认为,我国的出版业发展很快,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由100多家出版社,年出书1万余种,发展到现在已有566家出版社,年出书十三四万种,图书市场由萧条、“书荒”变成品种繁多,丰富多彩。我们大多数出版社是伴随着改革的春  相似文献   

17.
七月中,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在包头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时,听取了部分专家、作者对该社现代文学出书工作的意见。出版社要有个性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瑶一开始就谈到出书特点问题。他说:“出版社要有个性。专业出版社自不必说,就是综合性出版社,也应该形成自己的出书重点。解放前的商务、中  相似文献   

18.
1983年,文化部出版局几家直属出版社计划出版的图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丛书多了,反映了在出书规划上力避零敲碎打,向系列化出书的方面努力。人民出版社今年约有8套丛书出版。其中“政治学知识丛书”有《国家政体》、《立法与立法程序》、《历史上的家长制》等6种;“外国政府体制丛书”有《罗马尼亚政府机构与干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效益为首 图书质量第一──国防工业出版社四十年郭功社国防工业出版社是为适应国防建设需要,于1954年11月成立的中央一级综合性科技出版社。历经40个春秋,国防工业出版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累计出书近6000种,约800...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出版业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我们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最重要的还是优化选题结构。如何优化呢?最直接、最有效的便是从突出选题的个性特色做起。一、突出出版社选题的整体特色一家出版社选题的整体特色,相对于全国出版社而言,则表现为个性特色。我们现在的出版社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的产物,“大而全”“小而全”,上面虽有专业分工和出书范围的限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出版社的选题布局、结构和规模还在日趋同化,这正是造成出书的低层次重复、出版资源严重浪费的症结所在。故此,强调出版社出书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