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气"说创始于公元二世纪三国时期魏帝曹丕(187—226年),在他的著名文学理论专著《典论·论文》中,明确提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体"即文气所代表之文章主体——作者。文章气质清浊,全由作者气质之清浊所决定,勉强  相似文献   

2.
对“文气”的把握和理解需要回归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文气说”的产生可上溯至中国古代哲学里诸多诠释“气”的文字材料,大致归类为“天之气”和“人之气”;以孟子和庄子分别为代表的儒道二家的气论,共同影响了气论的后续形态发展;“文气说”最终由曹丕提出,发展成为一个包容万象而又有所侧重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3.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4.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辙的“文气”说包括个人内在修养、个人处境阅历,这是形成作家作品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5.
曹丕《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6.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论史上 ,曹丕第一个用哲学概念中的“气”探索文学现象和评价作家作品 ,阐述了“文气说”。关于“文气说” ,历来有争议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它 ,现从哲学与文学来源、深刻内涵、艺术渊源和美学意蕴等方面对“文气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0):12-13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气说",完成了"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的转化,并进一步提出了"体气"、"齐气"、"逸气",从而构建了一个以"气"为核心的文论系统,为后世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曹丕的"文气说"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价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异于西方文论及现代文论的重要理论之一。曹丕首开先河,引“气”而入文论,建立文学主体论。以“气”贯通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系,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气说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学术界对“文气”理论源流关系的梳理来看,基本认定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是中国文气论的思想渊源,很少提及庄子哲学对文气论的影响。笔者认为,对中国后世文气理论的影响,庄子远较孟子为深刻。  相似文献   

11.
“文气”是中国古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今天有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文气”说的现代转型,可参照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新理学》中提出的“照着讲”与“接着讲”模式,先从继承古代优秀传统方面来“照着说”,对“文气”说的历史作一回溯;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说,关注现代语言模式、文学形态的演变,在原有的概念、范畴里注入时代精神,同时也可与西方相关的文艺理论进行对接。在转型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文气”说的诗性之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平 《文教资料》2006,(1):63-64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韩愈因其“文气”理论和杰出的散文作品,在“文气”论发展中写下了最为耀眼的一笔。韩愈散文在骈散结合的句法,“敛气蓄势”的笔法,凭空而来、开门见山的章法三方面树立了充满“文气”之美的散文典范。  相似文献   

13.
刘勰《养气》篇提出“养气”说的思路重在“养”与其在《原道》篇中提出 :“自然之道”是吻合的。“养气”以作者自然逍遥的态度、自然而为的方式而养自然之气。刘勰的“养气”说在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道和魏晋曹丕的“养气”说和“文气”说的基础上确立了“养气”的实质和特征 ,具有重要的创作论、作者论、批评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气”论主要包括思想精神之气、个性气质之气及生理生命之元气三个层面。道德精神之气关系到作家品格及作品的思想价值;个性气质之气关系到作家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生理生命之元气关系到作家生命的存在及创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古代“文气”论所涉及的这些理论在当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气”     
“气”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普遍使用的重要范畴。由“气”过渡到“文气”,“以气论人”为其奠定了基础,“养气”说为其架设了桥梁。隋唐以后至明清,对“文气”的使用,总的趋势是沿袭着曹丕、刘勰、钟嵘所确定的涵义。作家之“气”一旦灌注于作品之中,便使文章具有内在的逻辑、情感力量。它在创作中表现为一股行文的气势,一种潮奔泉涌般的才思。曹丕的以“气”论文属风格论体系,韩愈的以“气”论文属创作论体系。苏轼的“气”是指一种至大至刚、发扬蹈厉的进取精神,刘大魁则把“气”与“神”联合起来,提出以音节求神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近30年来有关“文气说”研究的渊源论研究,内涵研究,价值论研究,美学意蕴研究,理论演变研究,综论研究等诸多等情况进行了考察、总结和概述,以期为日后曹丕“文气说”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朱筱园的“气论”内涵与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庭珍的"气论",集中国古代"气说"之大成,建构起从养气、炼气的理论基础到具体内容、方法;从文学创作的"真气"说,到艺术鉴赏诚中形外之"文气"论等,是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气说"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论史上,曹丕第一个用哲学概念中的“气“探索文学现象和评价作家作品,阐述了“文气说“.关于“文气说“,历来有争议,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它,现从哲学与文学来源、深刻内涵、艺术渊源和美学意蕴等方面对“文气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气"说的古典文论价值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说几乎贯穿中国古典论的始终。它涉及到学本体论、学主体论、学鉴赏论、和学风格论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其论价值究竟如何?章将从“气”与学的本原、学的主体、风格以及学审美标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邹从平 《现代语文》2014,(12):118-119
要正确理解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分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知人论世”应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知人论世”最先由孟子提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学诚也说过:“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可见,理解文章需要“知人论世”。简单地说,“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状况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