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海宁是我家     
回想起我怀孕的时候,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我关注健康,热爱运动,注重营养,喜欢健康的食物并且积极阅读那些教育孩子的书本。我在中国生活有快两年了,在这段时间,我深爱着我的丈夫,我热爱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星星 《职业圈》2004,(5):12
因为家有爱女,每次上街购物总不会落下童装.可是孩子长得太快,衣服买贵了太亏,买便宜了又过意不去.这样的苦衷,不止我一个人有.后来有一次,我发现邻居家孩子的新衣服是女主人拿自己的衣服改做的,式样很别致,质地当然也有保障,却比直接到市场购买省了好多.我虽然手不够巧,不会自己动手改做衣服,却敏感地意识到这里大有商机. 回头查找有关资料,发现果然不出所料,不仅童装修改有市场,而且成人高档服装修改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易子而教     
许多家长说拼命工作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于是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为孩子请家教.于是你不必再费心教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在学些什么,责任全推给了老师,只有当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才有明显的反感,或青或白地训一顿,再说一遍:"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全为你!"孩子可能冷不防冒出一句:"是为我吗?是为你们自己吧!"你则可能气得七窍生烟、涕泪纵横,因为你忙不是为自己,你自己也不想忙,你苦死了,既然不是为自己,当然是为孩子、为家庭.  相似文献   

4.
柔弱的人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您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30卢布……"  相似文献   

5.
青青 《文化博览》2006,(4):18-19
从幼稚园开始,手工制作的课堂就是滋生我自卑情绪的土壤。别人翻飞的指尖下,小猫小狗栩栩如生、跃跃欲试,而我却躲在角落里跟制作材料打架,使出的劲儿能牵回九牛二虎,就是不能把它们摆平……无数次伤心地问妈妈为什么,妈妈的回答总让我信心倍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方面差,在另一方面总会得到补偿。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的手工制作也很糟糕,甚至被称为笨孩子,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发明家。"是啊,我也有许多别人不及的优点:我会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还能搬很重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朋友生了孩子,向自己的妈抱怨,说没时间读书没时间旅游也没时间和朋友坐坐闲聊天;谁想到伊的母亲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冷嘲热讽:"现在你知道你给我添了多大麻烦?"我的朋友当即跳将起来大喊一声:"而且还知道,我给你添了多少人生乐趣!" 许多母亲都像我这位朋友的母亲,她们并不是不爱孩子,但是她们从来不会告诉孩子,养育一个孩子的快乐.她们喜欢把自己扮演成<烛光中的妈妈>,让孩子充满内疚,最好是一生一世的内疚,似乎这样她们才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许多 《文化博览》2005,(7):28-29
我家住在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我读高一时,因为家贫辍学了.1991年,我在东北做生意时被合作伙伴骗了,损失了不少钱,气愤之余,我意识到被骗是因为自己没文化造成的,于是我回到村里,全力教导自己的孩子,不想让我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8.
秘诀     
这是件真实的事。一位老农用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历经十年寒窗,大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二儿子考上复旦大学。报社记者得知这个消息,赶到这位老农家里,问他教育子女有什么"秘诀"。老农说:"有啥秘诀?咱是庄稼人,种庄稼嘛,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实打实。"对待孩子,也得跟种庄稼一样。说穿了,不是我教孩子,是孩子教我。"记者又问:"怎么个教法?"老农说:"这就简单了。我只上过两年学,大字也识不了几箩,怎么教孩子?教不了孩子,咱就调个个儿,让孩子教我。白天,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晚上回家就给我讲一遍。我不懂的就问孩子,孩子答不上来,就  相似文献   

9.
口才方面的书籍非常多,以汗牛充栋来形容绝不为过.而且许多学生也告诉我,他们曾经买过几十本口才书,但是看了都没有多大帮助.面对如此形势,为什么我还要来写一本口才书呢?我说三个原因: 第一,继续呼吁.呼吁什么呢?呼吁将口才课程列入到中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果之中.我坚定地相信,如果能够从小学开始就开设口才课程,每天两节,让孩子们都站到台上去,讲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讲自己经历的故事、讲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讲自己未来的理想,他们等到长大成人之后,一定不会害怕当众讲话,不会害怕与人沟通,信心将会极大地增强,沟通能力将远远超过现实,而最终,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也会倍速提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终于滥情     
我一直对所谓的毕业情绪深恶痛绝.你想,一群老大不小的人,借故喝得烂醉,趁机流几滴眼泪,暗地里其实是对彻底进入社会的恐惧,至于同学情谊,我总觉得,这股情谊大概也就在毕业的饭桌上存在并且被表达得很夸张……还有永远少不了的大草坪上的集体歌唱……多么像一群傻X啊.  相似文献   

11.
朱小如(以下简称"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你的<林斤澜说>,反响很大.这书最初我推荐给别人读,后来有不少朋友向我推荐,这书卖得相当好.北京作协最近授予林老终身成就奖.其实,这几年一直有人提议要给林老一个类似诺贝尔奖的中国文学奖,我听说还曾与你们温州作家一起策划过.你认为林斤澜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臧锣西 《职业圈》2005,(4):12-13
我想有钱,想让自己和亲人过上好日子,想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世人看……所以我一直在创业,也经历了很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把它们写出来,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创业与投资的真实情况. 我做项目很早就开始了,一开始是我和父亲一起做,然后是自己单独来做,最后是和朋友一起做.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项目的认识.我认为只有务实才是创业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3.
你的腿好短     
30几岁还没结婚,很多亲友会替我介绍女朋友.这种聚会上,介绍人通常会提到我的书,好心地吹捧一番.女方也会善良地配合,说"哇……我的同事都在看".我当然会假装谦虚一下,其实自满稠得像一碗稀饭.然后我会加足马力表现幽默感,让她笑到翻船.  相似文献   

14.
看着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一篇篇发表文章,一本本出版著作,真为自己的童年感到哀伤. 我的家乡其实并不偏僻.距离古秦都咸阳,唐都长安都不过个把钟头的车程.但是,我上小学时,这里是十分封闭的农村.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叫做报纸、杂志的东西.村子里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识得一星半点的人,读的也只是一些纸色发黄的通俗武侠、公案书,间或也会有一些如<桃花女斗法>之类的唱词本.  相似文献   

15.
出版商喜欢用"星星"的数量来评价书的质量,我却有自己的方式,那就是笑声.如果一本书能让我笑三次,那就是-本好书.不过您可别以为我是败走华容的曹操,自作聪明.  相似文献   

16.
爱,也是天赋     
小的时候,我属于孩子中幸运的那一类。我学习非常轻松,不费力就能考得很好。所以,做了母亲后,我自然而然地就认为,只要我为我的两个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他们必定能和我从前一样成绩优异。我的女儿阿曼达显然继承了我的许多遗传因子。她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同样的学习条件,我的小儿子埃里克却让我大伤脑筋。他总是在班上排倒数几名,无论我怎么辅导他或者呵斤他也无济于事。埃里克并不是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反他懂礼貌,富于爱心。他学习也很用功,而且不但课外有我的精心辅导,学校也为他这样学习上费劲的孩子安排了专门的指导。尽管如此,每次考试他顶多勉强及格。他时常伤心流泪,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我非常难过,担心他会不会因此认为自己什么也学不好了?会不会将来没有一个好的前程?  相似文献   

17.
从一本商业杂志上我看到有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小孩,其中有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相似文献   

18.
半拉子人生     
"唉,我这辈子就算了,剩下的时间好好用在孩子身上就行了。"又一个人在我面前这样说,我的眼前,仿佛又多了一幢半拉子工程——不,是"半拉子人生"。进入中年之后,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同窗旧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了。都说是为了孩子。那口气听来既悲壮又无私,既痛苦又欣慰,还有一种大彻大悟的味道,叫人不由得这样想:嚯,这下他们的孩子就有指望了,就能成才了,就会有出息了。可是往深处一想就叫人疑惑了:他们的孩子真的需要爸爸妈妈用半拉子人生为他们铺路呢,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打着孩子的名义来遮盖自己的半拉子人生?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我  相似文献   

19.
我最喜欢的两个女作家:张爱玲与杜拉斯. 似乎没缘由把她们俩并排在一起谈论,她们相隔得那么遥远,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家产背景、不同的性格……然而,这两却如同一个驱散不了的情绪抑或是幽灵,时常纠缠在我的心里,令我迷恋她们,倾慕她们.  相似文献   

20.
安承 《文化博览》2005,(2):44-45
我对除了班主任之外的所有人说我非浙江大学不上,表面上气势盖天,实则是想借外界压力背水一战.事实上,我在初三时曾发誓我这辈子一定要考上清华或者北大.但正如王家卫说的:"沙丁鱼会过期,凤梨罐头会过期,连爱情也会过期……"所以因着这"过期"之现象实在太普遍,我上文的"这辈子"也跟着自己改为"下辈子"了:除了一字之差外,仍然挺顺畅,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