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帆同志是个杂文作家,不乏杂文创作的实践经验,同时又长期讲授杂文写作,对杂文具有较深的理论研究,由他撰写的《杂文写作论》就显得生动、实在,既不空泛,含着具体经验的生发;也不零碎,作了理论的归纳与升华.读了,令人有搔到痒处之感.  相似文献   

2.
杂文创作说来话长,容我陆续成篇,慢慢道来。这次且说“三题”。一曰:什么是“杂文”? 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我们不去说古典杂文、文言杂文,只来讲现代杂文,白话杂文。现代杂文的奠基者是鲁迅先生。他说:“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但如编年,那就只能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于是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一提起杂文写作,有的同志就认为杂文是战斗性、批判性的檄文,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匕首、是投枪,因而总是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不可取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从理论上看,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不符合杂文的本来意义。所谓杂文,它既是战斗性的文体,又是文艺性的政论,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纵观历史,杂文写作既有“投枪”、“匕首”,也有“仁丹”、“薄荷”。有的是对旧事物的讽刺、针砭,有的是对崇高事物的歌颂、褒扬。以鲁迅、邓  相似文献   

4.
目前,杂文界对于杂文有无党性,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最近朱健国先生在《我的杂文来源》一文中就提出:“思想不从属任何党派,又文采而艺术地表达出来才叫杂文。”这种观点不仅令人难以苟同,而且关涉杂文创作的方向问题,很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廓清。下面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乞教于各位方家。 一、杂文的党性是其文体质的规定 何为杂文?按照瞿秋白先生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尽管这种定义并非完全科学,但目  相似文献   

5.
目前,杂文界对于杂文有无党性,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最近朱健国先生在《我的杂文来源》一文中就提出:“思想不从属任何党派,又文采而艺术地表达出来才叫杂文”。这种观点不仅令人难以苟同,而且关涉杂文创作的方向问题,很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廓清。下面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求教于各位方家。一、杂文的党性是其文体质的规定何为杂文?按照瞿秋白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尽管这种定义并非完全科学,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观点能撼动其权威地位或取而代之。按照这种界说,杂文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应该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作为…  相似文献   

6.
××责编雅鉴: 两期责报及文艺副刊均收到.谢谢! 杂文,是中国近代以来报纸副刊的传统文体,是副刊的眼睛.贵副刊办得有些品位,但杂文似是个弱项.我以五十年杂文写作的经验,认为,中国当前杂文要坚持两条:一、切中时弊.这是杂文的生命与灵魂;二、不犯时忌.不违反宪法与法律,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7.
杂交作为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却有人认为:杂文也许并不适用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有甚者.妄言"今后杂文注定要消亡".理由是"今后敌我矛盾总有消失的一天".他们并且举例说:" 反右派斗争中.报刊上锋利的杂文很多.自从整风转入整改以后.这样的杂文便不多见了."这样的杂文"不多见了.便"注定"杂文统统要消亡.这就是这些人推论问题的方法.至于"这样的杂文"以外的杂文之大量产生,在他们是不屑一颇的.还有一种人,他们多半是会享盛名的老的杂文作家.倒还承认杂文可以用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自己不敢写.说是"怕区分不清两类矛盾的性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是个通讯员,爱好写杂文。我觉得杂文也有些新闻性,又带有文艺色彩。但究竟杂文、文艺、新闻这三者之间有何严格的区别,还有哪些联系,我弄不明白,请编辑同志给以解答。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副刊杂文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革”时期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当年,杂文被视为《人民日报》副刊的灵魂,发挥了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得到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的热心支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杂文作者.1990年创办的副刊杂文栏目“金台随感”,事实上成了全国报纸副刊的一个名牌栏目,刊发了不少精品力作,有力推动了杂文创作.我自1975年大学毕业起,30多年在文艺副刊编杂文、写杂文,亲历和推动了《人民日报》副刊杂文的繁盛.在30多年编辑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读了《今传媒》4月肖云儒同志的《中国传媒需要专栏作家》,对《文化艺术报》能够在相当长时间里刊登陶冶的杂文,心有敬佩。但放眼整个传媒界,发现许多报纸杂志对杂文还是不怎么“感冒”,特别是一些从前经常刊登杂文的报纸相继取消了相关栏目,又不仅感慨万分。杂文重要,尽人皆知  相似文献   

11.
讽刺虽然并非是杂文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杂文常常带有讽刺性,因此杂文作者也常常被人称为讽刺家——这头衔也难说是褒是贬,但其实是不确的。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所谓讽刺的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绝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因之,杂文的讽刺性,倒大抵是杂文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杂文写作谈     
杂文的“杂” “杂”,是杂文的本质特征。“杂”有两种涵义,包罗万象是杂,兼而有之亦是杂。杂文乃文艺性政论,一面是文艺,一面是理论,兼而有之。说它是文艺,它却发议论,阐明观点,是论说性文体;说它是理论,它又有形象,有人物,采用比兴手法,说理也不是长篇大论,而是言简意赅。杂文不是纯文学,全用形象思维,它兼有逻辑思维,但又不是小言论——这属理论范畴。它是“文学 理论”,结合部的核心是形象思维。杂文没有形象思维就不成其为杂文。  相似文献   

13.
杂文是文艺性评论,形象的说法是“诗加政论”(瞿秋白语)。缘此便想到“诗之六义”。如果不嫌附会,杂文似可作同样的概括。亦曰:“风雅颂赋比兴”。 一 杂文姓“杂”而性“辣”。杂文的特点在于“杂”,不仅意味着题材的杂,而且笔法形式也杂。有杂,才有异彩纷呈;有杂,才有不同的格调;有杂,才有一片生机;有杂,才有无穷的创造和这种变化万千的美好世界。所以杂文是文学,属于“美文”中的一种。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特地提出过,“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无愧于厕身作家之林的杂文大家,可谓“岐王宅里寻常见”。但是“杂文不辣,味同嚼蜡”,辣体现其功能和性格。因此有位知名的杂文名家认为“杂文是四川菜”。为什么?恐怕是由于杂文带刺者居多罢。讽刺总有辣味,这是我国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漫谈杂文     
报纸上需要杂文.杂文永远不会"消亡",一万年以后还有杂文.社会生活中存在革命和反动的斗争、进步和落后的斗争、正确和错误的斗争、革新和守旧的斗争,在文章上就要反映出来.反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杂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报纸比杂志更需要杂文,这是为报纸的特点所决定的.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要求迅速地反映生活而又迅速地指导生活;报纸篇幅有限,要以短文为主,不可能像杂志那样发表许多较长的论文,这就决定了杂文在报纸中要占—个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杂文议论性的特色,是尽可能地摄取生动的形象,使抽象的议论向形象世界渗透、靠拢,以增强其审美因素。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杂文的形象性及其手段。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其艺术本质则表现为对于艺术形象的热烈追求。但杂文又不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式,它既不要求塑造完整的人物典型,也不要求情节、故事和场景、背景的系列化描写。它是截取种种对比、夸张、讽喻、特写式的形象片断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李木子在第9期的点题,由于“新闻知识讲座”专栏今年第5期发表了专文,从第9期起又新辟了“杂文写作讲座”专栏,我这里就不全面谈论杂文写作问题了,只就报刊杂文与新闻评论的异同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先说二者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7.
先解题——本文副题中的“两结合”,指的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者相结合。七年前,一个出版过自己杂文集的某杂文刊物编辑,在某地参加高等学校的自学考试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考题:杂文的定义答案:杂文是文艺性的评论批分:0 这位杂文编辑兼杂文作者的答案,为什么得了“0”分呢?因为,阅卷的标准答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综合。”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所以就吃了个“大鸭蛋”。  相似文献   

18.
主题要新     
什么是杂文?按辞书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从总的方面说,杂文是文学体裁,属散文的一种。流行于报刊上的许多栏目中的杂文,以短小、活泼、犀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富有战斗性、为读者所欢迎的新闻文体,诸如漫议、杂感、语丝、夜话、随笔等,其内容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的事态变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因此又可称之为文艺性社会论文。 谈及杂文,有不少同志认识不一。比如,把对某些事物或问题提出的批评、建议或表扬的短文都算作杂文,这是不正确的。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批评、表扬之类的短文不可能都是文学作品。又如,把凡说了些俏皮话或者白话夹杂乱说一气不知所云一类的文章亦称作杂文,这也是不对的,它是杂文之大忌。杂文以思想和艺术取胜,有时免不了幽默与讽刺,但它是严肃的。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其喜其笑其怒其骂,都是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副刊上的杂文(其实也不止杂文),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引用古文或者从古人说起。当然,我并不反对这样作,也有许多这样的文章是写得很动人、很有文彩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杂文都必须这样写。引用得好,固然可以给杂文增添文彩,不引用古文,也不一定没有文彩,而引用得不好,却一定不会增添半点文彩。若是篇篇如是,先引用一段“古人说”或者古人的故事,然后加上作者的若干解释,形成杂文的一种固定的“程式”,那么杂文的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杂文不难写,只要掌握好“三段论式”就是了.这里所指的三段论式,大抵是开头引出一个可资生发的由头作“兴”;然后撷取报章杂志上某些相应的材料加以印证,过渡到发挥和议论部分;最后用点睛之笔带出几句警策总其成.于是功德圆满,大作告成.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杂文真有程式,那就不是战斗的杂文,而是杂谈八股了.内容决定形式,杂文利似匕首,快如投枪,具有短小、泼辣、犀利和明快的特点,正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体现,是因为杂文的特点在于“杂”.这个“杂”,除了要求题材广泛,内容的“杂”而外,当然也要求形式的“杂”:短小精悍,还要不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