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幅美丽、幽静的乡村田野画面,将学生引领进识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八角楼上》是小学语文义务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由一幅图和两个自然段组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再现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顽强忘我工作,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情景。凭借这样一幅图,要让学生理解图中的含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指导学生将看图、学文有机结合,掌握其学习方法,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应重视插图○侯振海邵玉霞现行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教材美中不足的是:辅助于教学的课文插图太少。全套四册教材共有课文192篇,设计插图5幅,真正属于课文插图的只有3幅,占1.6%;而现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全套六册共有课文149篇,插图42幅...  相似文献   

4.
我在逐篇诵读苏教版小语教材课文的同时,也潜心把玩、欣赏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把这些精彩的插图与精美的课文比照着阅读、品味。我认为这些插图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地读这些插图。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语言富  相似文献   

6.
高中一至六册语文教材共有课文141篇,配置插图的课文达40篇(共42幅)。二者比例是35:1。这些插图从不同侧面表现课文内容,是画家对文章主旨深入理解后的形象体现,也融入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所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插图,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因...  相似文献   

7.
沈培萍 《辽宁教育》2011,(1):111-11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大纲》 ,说教材《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 ,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 ,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 ,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 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帮助阅读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 ,掌握生字字音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 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小语第三册第二组教材教学设计参考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这组教材由三篇课文(其中一篇是二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组成。每篇课文有1──2幅插图。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比较通俗易懂,是进行诚实、友爱、遵守秩序、文明礼貌方面教育的好教材。这是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任子珍 《福建教育》2009,(11):39-41
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有为数不少与课文相对应的插图。以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课文32篇,课文插图有43幅,几乎每篇课文均有1~2幅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引人入胜、给人启迪、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它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名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鸟的天堂》是小学五年制课本第八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是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静态和动态”的统帅篇。文章语言优美,艺术形象鲜明,两幅美丽图:一幅是幽静安宁的乡村黄昏风景图;一幅是斑斓多彩、莺歌燕舞的乡村清晨速写图。教学时,注意发挥教材的形象感染作用,通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一、通读全篇,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这  相似文献   

13.
以图助读学词学句──《比尾巴》教学建议江苏孙琮英《比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看图学词学句课文。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它运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向学生进行动物知识的教育,课文配有六幅插图。这些插图色彩...  相似文献   

14.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没有明确规定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1.初读课文,抓住中心。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学这篇课文时,可采用“提取中心法”...  相似文献   

15.
《花园果园》是五年制第二册第一组“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课文。它包括两幅图画、一篇短文和从中提出的10个词语、6个生字。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的教学可这样设计。一、看图,培养观察能力本课插图色彩鲜艳,很容易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1.这篇短文配有几幅插图?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左边的一幅  相似文献   

16.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 ,先掰了一个玉米 ,看见桃子就扔掉手里的玉米 ,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 ,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 ,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课文中配有五幅精美的插图 ,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形象化的语言 ,是触发学生想像的媒介和学习课文的凭借。教学中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的心理特点 ,认真挖掘图中蕴含的训练因素 ,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例子”的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这篇课文可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自主观察 ,试说故…  相似文献   

17.
省编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供我省小学改制后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这册教材编写时注意了:①课文按大纲的目的要求新选,总的程度不再加深;②编排体系大致保持统编教材7—10册面目;③重点训练项目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要求具有复习性、综合性;④内容安排留有余地,以减轻学生负担。一、教材编排课文共30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2篇,阅读课文16篇,连同“阅读指导”、“作文指导”各2篇,基础训练7个,共编成7组。课文中配制了9幅插图,课本后附有生难字表。课文力求文质兼美,体裁多样,知识面广,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饶有兴味地去获取知识,并受到思想教育。课文思想内容的重点: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人物,学习他们忠于革命事业,英勇奋  相似文献   

18.
[教材解读] 《荷叶圆圆》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把圆圆绿绿的荷叶想象成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唱歌台和小鱼儿的凉伞,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美好的荷塘景象,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象.  相似文献   

19.
《马踏飞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首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珍贵文物“马踏飞燕”的说明文。课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 ,配合一幅精美的照片 ,介绍了1969年于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的造型特点 ,表现了设计者巧妙的构思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在本组教材中 ,这篇课文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 ,教师可确定如下教学目的 :一是思想方面 ,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二…  相似文献   

20.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公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美丽的公鸡》是第三册第七组看多幅图学文的课文。它是继第五组看多幅图学文训练后的又一次训练。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多幅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以后学习看图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