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隋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思想】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初中学生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也很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写作时应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需要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有感而发.而作文的命题就尤为重要.本文从作文命题的主客观方面出发,对作文命题进行探究.以激起学生表达的强烈愿望.使其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写作提出了如下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强调作文应是自主式的、生活化的、创造性的。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求初中学生写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出对人生、对自然那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找“米”,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会生活,把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人和事有创意地表达出来,以展示生活的美;另外,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培养独立写作意识,把所写的内容尽可能地顺畅、优美、健康地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6.
何海琴 《语文天地》2012,(10):39-40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培养学生"写作情结",扬起学生写作的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爱上作文,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是这样要求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原大纲“表达真情实感”相比较,无疑要求学生注入更多的生活激情,绽放思维的火花,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与感受。一、还原生活本色,大胆抒写生活感受时代在飞速地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空前的进步,幸福与满足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但是正如最灿烂的阳光也难以照射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一样,我们那精彩无限的世界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尽管它并非主流,然而也并不能抹杀它的存在。有一个学生以“靠”为话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些要求.对初中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作出了具体的阐述。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锤炼语言,增强作文文采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本文试就初中作文教学中理性与灵性的培养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忠民 《现代语文》2013,(9):127-128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写作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写作教学,教师要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引导学生从个性化表达入手,写出自己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文章。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新表达的能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陈献红 《中学文科》2007,(10):66-6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搞好作文教学,语文教学无疑成功了一半。但综观现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作文为应试而生;作文教学无计划性、无系统性;作文评改指导不得力。加上农村学生阅读面窄,知识积累少,作文水平普遍偏低等特点,使得农村初中生普遍对作文兴趣不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写作要求的提出,让我们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必要进行重新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毅 《成才之路》2013,(26):67-67
为进行初中作文的有效教学,广大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语文教师更应该致力于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和探索,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这也是作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由之路。一、张扬个性是初中作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新课标》提出了写作个性化的目标:"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一目标的指向是要求学生的写作首先是自己需要写作,完全是自主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科》2005,(7):25-30
根据《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初中阶级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  相似文献   

14.
戚辉 《语文天地》2013,(12):60-6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当前的学生写作无视现实生活,背离了写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夏琴 《考试周刊》2014,(79):57-57
<正>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中应注意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后  相似文献   

16.
赵世胜 《语文天地》2009,(12):43-44
初中作文写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能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9.
周燕 《广西教育》2013,(6):72-72,85
中学生虽已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但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写作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20.
薛英 《广西教育》2013,(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