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曾一度流传这样的话题:子女放学回家,中国家长往往会问:“今天你完成了多少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外国家长则更多的会问:“今天你向老师问了多少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听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说:我们的小学生从学枝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而英国的小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发现了什么疑问”“你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样是一句家长关心孩子的普遍而自然的问话,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为了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后者是为了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然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课堂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学生变得消极被动,不得不成为配角。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据考察,中国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提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而在犹太民族.家长的问题则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相似文献   

5.
美国及西欧的一些国家,学校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会接二连三地提出诸多质疑。在美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问放学后的孩子的第一问话往往是:“你今天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事而提不出质疑的话,将会受到家长的严加批评。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天你向老师提问题了吗?"这是犹太小孩在放学回家后父母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犹太是世界上极富智慧的民族,他们的教育观念成就了其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孩子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他们教育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材料作文自编自导罗桂根美籍华人吴健雄教授说:“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他的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高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  相似文献   

8.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9.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10.
【按】一位家长,为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看法。光明老师:
  今天的我们(指成人:家长与老师),面对孩子朦胧的爱情意识,持什么态度是首先要弄清的———因为你的后续行为都是根据这态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质疑问难,既是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活动的基础。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这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必由之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素质教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质疑问难,为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呢?一、课堂上要有师生质疑的互动性所谓“师生质疑的互动性”就是课堂上老师可以问学生,学生可以问老师,学生也可以问学生。以…  相似文献   

13.
刘成伦 《今日教育》2007,(5S):37-38
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 当下的孩子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普遍缺少蒙恩意识。早在三年前我就着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诸如在特殊的节日设立感恩活动周.要求学生完成对同伴、老师、家长、班级、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作业.并请家长签字督促。可是.日子久了。不少家长为省事。不管孩子是否完成.都照签不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家长如此留言:傍晚时分.我向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感恩。你今晚给外婆洗一次脚好吗?哪知儿子死活不答应.我软硬兼施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在我有些失望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我意识到光有要求是不行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于是。我耐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因此我想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你也参与。我们母子俩一人替外婆洗一只脚。”这样。儿子才爽快地答应了……是啊!读到此般留言。我不禁要问:每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有多少学生因感恩作业而滋生了由衷的感恩之情?有多少家长用心地在培植孩子的感恩心?如何才能真正地让蒙恩意识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要发展,创新是关键,而创新来源于科学的怀疑精神。石油地质学科的学科定位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型学科。同时,石油地质学科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以及高风险的应用特性决定了其在本科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作为主旨。通过重建授业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正确引导、科学怀疑,可以在本科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5.
“这道题目你为什么不做?什么?不会做,不会做你为什么不问老师?如果你不想问老师的话,为什么不去问同学呢?”作为老师的你听到这些话会觉得很耳熟吧,可能你在训斥学生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说,但最近,我和我们班的任课老师再也不用说这些话了。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班多了一个快乐(来)问吧。  相似文献   

16.
长大了像你     
快下课时,和学生们谈起了自己的童年。我讲了自己第一天入学的故事。老师年老慈祥,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们讲课。那时的我还不知什么叫上课,平时自由玩耍惯了,在教室里时间一长,只觉得很闷,便尖叫了一声。老师的课被打断了,但她没有发火,仍然微笑着问我:“你怎么了?”我红着脸站起来没回答。老师继续温柔地说:“坚持一会儿,下课再出去玩,好吗?”我点点头坐下来。“那位老师真好!”一个学生大声说出来。“你就像那位老师,也对我们这么好!”另一个学生跟着说。一个女生站起来,轻声问:“李老师,你是跟那位老师学的吗?”“是…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学习之友》2012,(11):44-44
@当时我就震惊了: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同学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19.
郭永福 《成才之路》2011,(12):11-I0006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世纪之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需要全党全社会都来思考和回答。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回答。比如说,经济上,我们长期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很差,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文化上,我们长期都是"听话教育",小孩子上学,家长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句话就是要听老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到工作岗位听领导的话……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下,应提倡独立思考,提倡怀疑精神,提倡创新的精神,当然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20.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