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本文主要阐述英语翻译中词类的转译、词量增减、一词多义以及正确处理译文语序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翻译的过程就是正确理解原和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的过程。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加忠实、通顺地表达原的思想内容。这当然不是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且增加原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词。  相似文献   

3.
书面表达     
假如你接受《语数外学习》英语栏目主持人的采访,请你介绍有关你的暑假情况。请你根据以下所给的六幅画,用英语写一篇80—100词的短。所写内容可适当增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科技英语汉译时的词义选择、词的增减、词的重译、转换和句子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说文解字》的360个单音词入手,筛选出其中的形容词、副词等9种词性的词,经过整理归纳,利用统计数据对单音词义项的增减情况进行考察分析。9种词性的词中,形容词数量最多,象声词的数量在虚词中占优势;副词等四种词性的词,"基本不变"的单音词所占比例均排在该词类增减情况中的第一位;词的形式发展呈现出单音词语素化现象,尤其是在减少和消亡的词中语素化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杨蕙 《考试周刊》2009,(11):44-46
本文以翻译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理解和语言生成两个方面分析、讨论翻译中增减词的心理认知,通过对学生在语言理解和语言生成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对其不能有效增减词而使译文欠妥的情况从心理认知上给予了阐明和解释,以促进其对英语语言的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今人刘逸生等尝以外文原文入词,彻底打破了词在形式方面的相对稳定性,殊不可取.词在形式方面的革新应当有不可突破的底线:一、只能用汉字(哪怕是外文的汉字音译);二、不能任意增减字数.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的话,那就不能称为词,只能算是自由诗.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有效方法--根据上下文理解词、句;同时还论述了忠实、流畅表达原文的技巧--颠倒顺序、拆句子、增减文字,以保证用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传达另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清初徽州各县和明代一样,里的增减现象持续着。特别是康熙三十年祁门县一共增加了3个里。但方志中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这个事实,《清康熙四十二年词卷》保存了康熙二十六年到三十年间围绕祁门县的增图文书,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文章首先对清初徽州各县里制的变动,特别是以祁门县为中心进行整理,然后借此对当时祁门县里增加的具体契机和情况进行考察。在清初的徽州各县,里的增减虽不时反复,但从整体上来看不过是局部性的变化,里制的变动看起来是在最小化的范围中进行的。里的增减无可争辨地表现了里甲制原本带有的不稳定性。但与此同时,这种增减变动的事实本身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时的里甲制具备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支点探讨翻译中的增减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修辞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英汉互译时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作为导航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实例着重阐述怎样恰当增减文中词汇来实现译文忠实于原文,文风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聂梅娟 《考试周刊》2010,(13):32-33
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民族对于颜色词的理解不尽相同.在颜色词的使用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汉互译时,翻译者需要善于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词义和内涵,考虑不同的文化因素.力求在翻译过程中减少误译。本文通过对英语不同颜色词翻译的探讨.分别介绍了直译、借译、增减颜色词及意译四种翻译方法,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讨论在翻译语境里的英汉翻译和英汉语篇常见的衔接手段,通过实例强调了在翻译语境中“的转义”,"增减词”这两种翻译策略“和连接”这一重要的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词语做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英汉词语在表达方式上差异较大,翻译时往往需要在词的数量上进行增减,或者对词性进行转换。如何应付四级英语中的翻译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现谈谈翻译中的词汇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话形式动词和形式化动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形式动词在庞大的现代汉语动词家族里,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加以”(其单音形式为“加”)。它的有无不增减语义,不影响句子的基本内容。请看下面例句: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加以”(“加”)本身虽为动词却不表示实际动作,只是赋予其后的动词以某种动作,使处于静态的动同转为动态。它真正的语义和行为动作取决于其后的动词,它只有动词的形式而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加以”这个词是这样表述的:“动同,表示对某一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加以’是形式动词,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后面的动词…  相似文献   

15.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译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琴 《考试周刊》2008,(50):227-228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不仅可以将词类进行转译,还可以在词量上进行增减。按照英语的表达方式,有些词是有其意而无其形的,这种情况在译成汉语时就要增加一些词,使之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加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收到良好的翻译效果。本文主要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为出发点,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增词译法。  相似文献   

16.
英语汉语在语法结构方面有显著不同。用比较辨异的方法可以说明二者的差别。辨异的方法:一是限定范围。即现代英汉语在语法上的比较;二是舍同求异。即从英语角度谈谈异点。 一、词形变化。词形变化是英语词法主要特点。包括附加部分、异根、内部屈折三方面。 附加部分,是指在词中增减或变换词的前缀、后缀、词尾等语素。它是利用词本身形态变化来构成语法形式的一种语法手段。有的词以加不加词尾来表示相互对立区别:单数tree(树)和复数trees,“s”词尾表复数。有的词以增加前缀、后缀构成动词体的  相似文献   

17.
闽南语的重叠词非常活跃,特别是形容词的重叠,结构繁复,变化多端,可分为全部重叠(AA、AAA、AABB、ABAB)、部分重叠(ABB、AAB、ABAC、ABCB、ABCC)和叠音词(双声、叠韵)三大类。本文针对上述各类重叠形容词作了结构分析,发现重叠会造成性质程度的增减,但部分重叠形容词则一体成形,重叠前不是语意完整的"词"。  相似文献   

18.
英汉这两种语言在众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翻译时不能做到字字对应。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想准确的传达原文,译者就需要对译文做出一些增补与省略。本文依据增词和减词这两种翻译技巧的特点,认为翻译中的增词与减词并非随心所欲,任意增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译文中所谓的增词与减词实则都是为了更加确切、更加忠实地来表达原文的意图。对此文中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不仅可以将词类进行转换,也可以在词量上进行增减.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为出发点,探讨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翻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因此做好商务英语翻译是此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要想做好商务英语翻译,必须做到适当释义性翻译,用词正式规范,适当增减词量,谨慎选用易混淆的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