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日本逐渐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而支撑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武士道。在二战中,军国主义歪曲并利用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将其作为日本士兵肆意屠戮中国人民的借口。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在文化的融合中,我们的伟大先贤孔子的儒学思想又对武士道精神何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孔子儒家思想的剖析,找出二者的异同,找到孔子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与道德体系。在长达七百多年的幕府统治中,武士阶层以及武士道精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衡量一个人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即使在封建统治消失已久的今天,在各个领域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比如公司的终身雇佣制,日本人的重诚信,讲礼节,自杀率高等等社会现象等。本文通过分析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揭示出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文化果实。它随着武士阶级的形成而出现,经历日本中世、日本近世、日本近代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以制度化为内容支撑、道德化为外在表现、信仰化为精神核心的结构特征。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瓦解和武士阶级的消亡,武士道作为一种制度不复存在,武士道信仰却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资源,仍然影响着现代日本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4.
武士道,发端于日本中世纪纷乱的内战中,消亡于二战结束后.武士道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大和民族"的灵魂,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切腹作为一个武士道精神的一个特殊的沉淀,有一个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发展过程,对切腹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切腹的变迁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代日本的武士道文化是对先前武士道精神的推陈出新,体现了道德、文化的共通与变异。它继承了先前武士道精神的许多优良品质与德行,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又逐渐变更了“忠”的内涵,把武士的道德追加为全民的道德。内省的道学工具转变为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和战争工具。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日本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动力和社会美德的同时,也引发了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俞芳 《出国与就业》2011,(12):114-115
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壮丽、崇尚武士道的牺牲精神,并且形成了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的独特的生死观.分析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以及具体表现会发现,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受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极大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与神道、儒家思想、禅宗这三者密切相关。武士道是以神道的敬神天皇信仰为母胎,同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忠"、"勇"的理念且使其日本化,并借鉴中国佛教禅宗的"生死如一"的生死观而得以形成的,这些要素成为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基础和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为义、勇、仁、礼、诚、名、忠,而骑士精神更被认为是身份和阶级的象征,本文将针对日本武士道和欧洲骑士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究其二者之间的异同以及对两者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武士道的生成、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道德体系,自11世纪产生始,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的民族精神。明治维新之后,武士道被日本军国主义恶用,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武士道是大和民族的灵魂,是日本民族的象征。纵观其发生、发展的历史,从初期的武士集团,发展为融入了儒教思想的武士道,到弘扬至今的武士道精神,无不贯彻了为统治者、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如今它做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世人所熟知。所谓武士道是武士应遵守的道...  相似文献   

11.
武士道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社会道德基石,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综合国内的武士道研究,大都集中在武士道的形成、发展和影响上,而关于武士道的对比研究则尚未充分。为此,试图从武士道的经典著作——《叶隐闻书》和《武士道》出发,从生死观的角度来探讨山本常朝和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思想的异同。希望能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同时对今后武士道的对比研究也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彧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30-131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在社会行为、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留有印痕。它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岛国环境所制约,还受到佛教、神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忠君、尚武、勇烈、服从、礼仪、廉耻等封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日本就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教大的国家之一。日本通过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衍化发展,将其融入了其本国的民族精神、宗教"神道"、"武士道"、企业文化、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这种影响也会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14.
动画文化是人们根据动画本身创造的一种文化形式,同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严生一定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动画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动画文化:美国的动画文化传播了一种个人和自由主义精神;日本的动画文化向世界介绍了亚洲的神秘和本国的武士道精神;我国的动画文化传递着一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从传媒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探讨美、日、中三国动画文化对于我国未成年人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右翼极端主义是一种为日本扩张政策提供辩解和保护的思想,目的是“增强日本精神和日本民族主义”。被奉为现代化之父的福泽谕吉(Fukusawa Yukichi)就是一个极为顽固的右翼极端分子,他鼓励日本人的帝国主义倾向从而推动了当时日本的扩张政策。今天日本右翼极端主义表现出三种倾向:一种表现为不愿承认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有一定反美情绪;另外一种表现为新的保守主义;还有一种表现为传统的保守思想。  相似文献   

16.
周晓冰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71-73,97
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中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形成了与我国风格迥异的茶礼俗.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茶礼俗的分析和比较,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积淀和心理意识.从而加深我们对两国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走上了追赶西方列强的道路。在大力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时,在文化上,日本却未曾以西方为师,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几个方面,如神道、本土化了的儒学、武士道精神加以整合,形成了适应日本扩展所需的国家主义。在国家主义这个思想体系中,国家神道处于中心地位,是主体;儒学中所宣传的"忠",武士道所宣扬的"武",则是两翼,三者共同塑造着日本国民的民族沙文主义及对天皇的愚忠精神。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教育基本法是理念法,具有"教育宪法"的地位。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和教育再生会议大力推动,教育基本法得以全面修正和实施。新教育基本法脱离了旧法"教育中立"的基本精神,失去了旧法的"宪法"地位,成为单纯的政府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