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白和乔吉的作品在将自我刻画成具有道家精神的儒者形象、豪放的诗风及用语新奇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各自生平遭际、创作心态等的不一样,二人作品又有不同之处——乔吉的散曲中"我"在悖离文人传统价值理念的道路上更为彻底;李诗狂放执著飘逸俊美,乔曲豪放之中多有愤激抗争之音;李白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与夸张、比喻等手法相结合,而乔吉则善于化俗为雅,造语新奇。  相似文献   

2.
元代散曲家乔吉在总结今乐府亦即散曲作法时曰:"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是也"。后来,我们将乔吉总结的作乐府之法推而广之,扩大泛化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作文之法。乔  相似文献   

3.
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元代散曲家。如繁星满天,乔吉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被后世论者推为元散曲“清丽派”的杰出代表。他一生与官场无缘,流寓杭州约四十年,寄情诗酒,放浪不羁,自称是“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曲作中既有以风流才子的自况,也有对离情别绪的感伤,更有散诞不平的嘲谑,故有人将他比作唐诗人杜牧、宋词人柳永。其散曲风格并不拘于“清丽”一格。而是趋向多样化。故王骥德、胡应麟等人又将其比作唐代的“鬼才”诗人李贺。若要探讨乔吉在元散曲史上的地位,这首看似怪诞的[折桂令]《荆溪即事》是不可忽视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5.
乔吉是元代散曲大家。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是感叹世态炎凉、怀念先贤遗风,歌咏自然、倾述爱慕等,而艺术成就表现在引用典故、化用诗句、讲求对仗以及运用叠字法、联珠格、俚俗语等方面,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6.
乔吉是元杂剧创作的中后期代表,他目前所留存的杂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语言、内容与结构等不同方面来探讨他的杂剧特点,并结合他的散曲,梳理他在作品中附着的自我形象,从而揭示乔吉在特殊的环境中,满怀期冀、失落、悲愤与自我安慰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乔吉是元杂剧创作的中后期代表,他目前所留存的杂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语言、内容与结构等不同方面来探讨他的杂剧特点,并结合他的散曲,梳理他在作品中附着的自我形象,从而揭示乔吉在特殊的环境中,满怀期冀、失落、悲愤与自我安慰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元代散曲家乔吉在总结今乐府亦即散曲作法时曰:“作乐府亦有法,日凤头、猪肚、豹尾是也”。后来,我们将乔吉总结的作乐府之法推而广之,扩大泛化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作文之法。乔吉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作文法,按照陶宗仪的解释就是“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而陶宗仪所说的“中要浩荡”,指的是一篇文章的中间部分要丰富充实;一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内容充实丰厚,就能给人以沉实厚重的质感,给人以丰腴饱满的审美感觉。  相似文献   

9.
刘英波 《重庆师专学报》2013,(1):115-118,132
金銮是明代中后期一位独具特点的散曲家。关西的生活经历、南京的特殊环境、任侠喜谑的个性使他的散曲创作呈现出清爽、谑讽、俗朴之风。其曲风既有别于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乔吉辈,也与明代散曲家王磐多有不同,有其可称之处。  相似文献   

10.
明代李开先提出了乔吉犹"曲中李白"这一命题。作为唐诗和元曲两座古典诗歌高峰上的巨擎,李白和乔吉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相似之处。然而几百年间学人对此命题基本忽视,无相关书籍或文章对此命题做专门阐释。本文拟从人生信仰:儒道并存——"青莲居士"与"惺惺道人";生活经历:心灵角逐——漫游与酒;作品气质:孤独之美——尴尬与自我;以及作品风格:雄奇豪放——涅槃与超脱四个方面对二人进行比较,借以对此命题做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1.
依照现代学术话语,元曲是散曲与杂剧的总称,从“曲”的层面看,作为合乐而唱的“韵”文学,杂剧与散曲均可归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元代的文学语境,从当时文人的视角观察,散曲与杂剧仍有明显的区分,散曲可归为“乐府”的范畴,杂剧则归属为“传奇”、“院本”一类,它们不仅各有其独立的艺术生命形式,甚至称谓也不尽相同。明代以来,散曲与杂剧的观念发生了微妙的衍变,散曲逐渐与杂剧并称为“元曲”,与元代文人固有的“曲”的观念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元曲”的称谓及观念作细致的梳理.以彰显杂剧与散曲的渊源流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元代曲家面对污秽黑暗的现实,常常很自然地借助于古代的英雄和让人同情的帝王,以表现民族的耿耿之气和亡国之痛。因此元代历史剧总是蕴藏着一种幽远的呼唤声,具有浩然之气和愤懑绝决之情这样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3.
刘勰非常注重语音修辞。《文心雕龙》是由协调声调而结构成的“声文”。其各篇的声调以整齐匀称为主,低昂曲折为辅。刘勰从不同中求协调,多样中求整齐,使文章里的声调在错综变化中,高妙自然,摇曳多姿。《文心雕龙》中声调的结构模式及其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齐梁时期骈文创作的典范,是此时声律理论的完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青田隐居是刘基由仕元到仕明的转折点,其中的疑点也颇多。我们认为,刘基辞官隐居的具体时间是至正十九年春夏之际,其原因包括元王朝崩溃、自己被降职等多个方面,但与方国珍无关。在隐居青田期间,刘基的心态经历了前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对朱元璋集团的态度也由排斥转变为支持。刘基本无出山的打算,在朱元璋集团的多次邀请下才勉强出山,并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  相似文献   

15.
柳贯是元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他的诗文创作既怀恋、痛惜南宋故国,又称关蒙元王朝,同时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欲求有所救正,从而在应和整个元代中期诗文盛大舂容风气的大环境下,显示出某种个体的复杂性。另外,柳贯师从金履祥,服膺理学,但又兼从方凤、谢翱、方回、戴表元等多人习文章之学,所以其文学主张不囿于理学樊篱,显示出注重创作实际的特点。这在理学笼盖文坛的当时也颇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元初画家赵孟頫(1254-1322年)倡导"古意"影响一代画风.本文从赵孟頫个人处境出发,研究其在特定环境下受到的种种压力和文化冲突,用以解释赵孟頫倡导"古意"的合理性.本文认为赵所倡导的"古意"是文化冲突的产物,也是赵孟頫的文化策略,是那个时代解决文化冲突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金代浑源雷、刘两族是享誉全国的文学世家 ,其中雷渊又是金末文坛盟主之一 ,黄派领袖 ,被誉为“一世龙门”。他少年时便与刘伯熙以能诗文而并称“雷刘”,后又与著名文学家刘从益在文坛上号称“刘雷”;在政坛上则与陈规以弹劾不避权贵号称“陈雷”,被老百姓奉为保护神 ,有“中朝第一人”之誉。《归潜志》的刊印 ,说明金元时期大同的出版印刷事业也较发达  相似文献   

18.
魏源的山水诗中不仅艺术特征鲜明,其内涵同样突出,诗人一生践行的经世致用思想渗入其诗歌创作之中,率先提出反帝御辱主张启蒙新民,探索革新晚清政府水利、漕运、用兵等政策谋求富国强兵。因此,经世思想不仅已成为其山水诗的重要内容思想,也影响山水诗创作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潇碧堂集》是袁宏道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过渡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和韵诗与限韵诗数量较之以前的猛然增加。这两类诗增多,从外部来看,与文人集会和袁自身受白居易、苏轼影响有关;从内部来看,与袁宏道转变后的思想状态相关。袁宏道通过大量创作和韵诗与限韵诗,使得自己的诗艺得以锤炼和提高,《潇碧堂集》整体风格、艺术的完善与此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20.
严廷中是清代嘉、道间云南著名诗人,少时随父仕宦,后出官山东莱阳,四十岁时暂居扬州、江宁,之后曾主讲家乡书院,晚年再官莱阳,殁于莱阳。严廷中与高密诗派诗人交往密切,十分推崇前辈诗人袁枚。其《药栏诗话》收录了父辈师长和其在武昌、扬州时结交的诗友诗作,反映了他论诗以柔为主、以真为胜的理念,和对"温柔和平、缠绵典雅"诗风的欣赏。作品对认识乾嘉扬州诗坛人文景观、清代女性诗人群以及清代云南文学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