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指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相对平衡与协调,是世界的正常状态与自然本性。以和谐为基本范畴的和谐哲学,包括现有各种哲学体系中包含的和谐思想与当下以和谐哲学为题的专门研究成果。素质教育以和谐为自己的价值核心与哲学诉求,力求从和谐哲学原理中获得若干新的认识和实践启示。和谐哲学内化为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信仰,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孙孔懿 《中学教育》2011,(5):5-9,43
和谐哲学是一门"关系哲学",是关于关系之理想状态的哲学。在和谐哲学视域中,人集诸多关系于一身,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关系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关系从自然自发、单一贫乏状态向着自觉自为、丰富和谐的境界发展,因而主张重建与生活世界被割裂的联系,强调教育过程中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以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性教育活动中逐步成为和谐关系的自主建构者。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与哲学精神相契合,哲学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内在素质、提升精神境界、提高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哲学是各种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哲学在素质教育中更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和谐发展为核心,协调并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创造和谐的育人情境,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更是素质教育的永恒追求。我校从优化管理,推进和谐教育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是一种服务型、人性化和自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和谐管理的哲学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换,“和谐人”假设是和谐管理的人性论基础。和谐管理有利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实现和谐管理,就要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系统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目前,和谐教学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育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把和谐教学思想融进学校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在国民教育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不断提高全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为落实这一精神,本刊和北京人文大学、《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以“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于日前联合举办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以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为重点的人格素质教育,也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专业素质包括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是一种服务型、人性化和自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和谐管理的哲学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换,“和谐人”假设是和谐管理的人性论基础。和谐管理有利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实现和谐管理,就要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于娜 《中国教师》2010,(Z1):395-395
<正>古往今来,"和谐"一直是我们所努力追求和希望的。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种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下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优化各种教学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掌握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1.
向往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庄子将自然哲学引入社会哲学,以天道论人道,在2000多年前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社会和谐问题。庄子的和谐社会论主要涉及人的个体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而其最为经典和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是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哲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宏观背景,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这一阶段。和谐社会虽符合共产主义理想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共产主义。所谓“和谐哲学”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思考,而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研究,也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探索,和合文化目前也只表现为一些理念碎片,因而对其作用也不应过高估计。斗争哲学不是斗争思维方式的产物,和谐哲学也不是和谐思维方式的产物,它们既是差异,又是同一,且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即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和"的哲学确立了较为系统的关于"和谐"的基本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因此,我们要弘扬传统"和"的哲学中和谐自然论、和谐人际论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佛教生态和谐理念的构成要素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思想生态观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对于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佛教的生态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本质有着相通的地方,佛教生态和谐理念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GDP本来是一个表征财富的普通符号,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作为财富象征符号的GDP却成了人们竞相追逐并加以炫耀的对象,甚至成为国家的最高目标。于是,作为人们崇拜对象的GDP反过来异化为人们的主宰,步入一条反和谐的不归之路。在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的大背景下,在失衡之路上狂奔的GDP必须回归和谐,确立新的和谐GDP理念。和谐哲学为和谐GDP提供了理论可能性,而和谐社会建构实践的展开为和谐GDP奠定了坚实的推广基础。作为和谐GDP三个维度的和谐产出、和谐分配与和谐消费,彰显了GDP的和谐向度。和谐GDP的“三和”之维.有利于营造出和谐心态、和谐世态与和谐生态,使和谐GDP客观上成为和谐社会的理想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6.
道家和谐思想不仅对我国历史上的文明进步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从老庄的哲思中,可以延伸出很多家庭和谐的智慧,其中"冲气以为和"理论认为执中之道才是和谐的正道,只有执中而"和",才能使家庭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斯宾诺莎认为,自然是人之生存无法超越的可能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人不仅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和谐的共生共存的整体;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每个人都在追求身心和谐一致的全面保存。斯宾诺莎哲学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