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的缺失是当下教育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方面全新的文化媒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方式与习惯,学生越来越远地背离自己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众多语文教师仍旧守着一本教材,进行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挤占了学生阅读的时间,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不知不觉地削弱了语文教学传承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体现教学大纲明确的要求。我们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语言.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知识、增长才干。在新课改精神的激励下.探讨语文阅读问题已成为我们探究的主要对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追求阅读主体的潜能发展.我们必须注重“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压力的影响,我们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文教学以认知学习为主要方法,把语文课当作了知识传授课,试图用狭隘的机械训练发展学生能力。其中最为典型的弊端便是过分注重教师的理性分析。忽视学生的课堂体验以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剥夺,个性得不到张扬。创造力受到了严重扼制。面对当前困境,我们倡导“体验性阅读”。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徐明明 《考试周刊》2011,(28):153-154
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语篇分析教学及语言点教学,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大纲》规定,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知识、巩固和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篇分析和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王永健 《成才之路》2009,(23):23-23
当今社会,阅读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而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阅读本体思想,注重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几方面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把平时所学的知识变为技能、技巧。实际上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社会,阅读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而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阅读本体思想,注重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几方面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把平时所学的知识变为技能、技巧,实际上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贯穿于初中阅读教学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体验的能力,正是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不二法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语文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语文学习变成了课文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过分关注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使语文教学陷入画地为牢的困境。而童年是人一生最宝贵的时期,但就语文学习而言,如果一个人在他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学习兴趣最旺盛的年龄里,所做的事只是围绕着分数抠教材、做习题,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可怜可悲。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84):29-30
当下的素质教育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使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让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多方面地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从论述类阅读文本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就非常有必要了。然而实际上的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的课堂,却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解题的技巧,重视语文知识的理论忽略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无趣等等,进而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文章就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营造出阅读学习的文化氛围,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分段、归纳段意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直是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因为它是过去考评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尺,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训练,从而把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阅读教学引向了学生厌恶的死胡同,挫伤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注重把教育理论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课堂教学能较快地让学生掌握各方面所需的知识,变成自身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本文想借个人经验的总结、反思,展开对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听说读写能力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学主渠道中,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品位,进而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改善其阅读主体的素质状况呢?笔者以为,在端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认识的前提下,从注重理解性阅读的层面提高到重视鉴赏性阅读的层面,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读解技巧的训练深入到对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开掘上来,从被动、机械的阅读进入到主动、创造性的阅读,才能产生高起点的阅读,从而获得高层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专家认为:“堵不住繁琐分析的嘴,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腿。”此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阅读,它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重视、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还在沿用传统语文课文阅读方式教学,以教材为核心注重字词、语法知识的学习,在课文的分析理解过程中过分注重面面俱到却缺少重点。基于这样的语文教学现状,以单元整合为主要特征的群文阅读教学法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结合话题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以及以教材内容为基点辐射拓展课外阅读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掌握,同时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关切。一种更为严重的现象是,在工具理性的诱导支配下,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单纯的字、词、句、篇(段)等知识的繁琐分析和重复训练,语文教学中的精神培育、情感熏染等被彻底地边缘化,背弃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知识的繁琐分析和重复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注重文化结果的直接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漠视学生对情感、心理、品质等诸多非智力因素的需求,将学生视作纯粹的“认知体”.用教师的权威、用机械的注入将语文教学推向了一个盲区: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的自我需要,将充满人性之关、富含人文价值、最具人情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工具。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专家认为:“堵不住繁琐分析的嘴,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腿。”此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阅读,它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迫切需要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语言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围绕小学语文的阅读训练教学进行探讨,结合汉语言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功能作用进行探讨;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合理地分析了语文阅读训练的重要性。得出:应该进一步加大语文阅读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而抽象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运用才能转化为个人的力量(能力)。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未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就是过分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写作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不但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提高语言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如果语文教师能充分挖掘写作教学的潜力,以写促学,就等于找到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捷径。一、通过写作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写作首先要明确写什么,怎么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无感非要写…  相似文献   

20.
王田英 《陕西教育》2009,(7):106-106
一、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因条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初中新编语文教材选录了大量的优秀文章,注重知识、能力以及情理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健康个性以及刨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教材尤其是阅读课文所选作品文字优美易懂,美文背后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