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许圣义  许昌浩 《教育》2011,(29):45-47
每个求职者都要经历从校园毕业后求职的过程,而面试无疑是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关。凡跟面试有关的一切内容,都时刻触动着求职者的神经。面试技巧、面试问答、情景面试、性格测试等等让人眼花缭乱。随着知识经济企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企业对个人的协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求职信,亦称应聘函或自荐信.它是求职者在应聘新职时所写的一种特殊信件.对用人单位来讲,它直接涉及到求职者留给对方的印象的好坏,并且决定着求职者能否通过用人单位的"初选"关.一份吸引人的求职信,是获取面试机会的敲门砖.所以,怎样写一份"动人"的求职信,是每一个人求职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3.
当求职者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他/她离求职成功已经近了一小步,接下来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接受面试。通过面试,面试官可以从求职者身上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从而决定他们是否被聘用。因此,求职者一定要慎重对待面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职位的机会。下面就给求职者提供一些面试技巧,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很大收获。  相似文献   

4.
路上的声音     
年前的人才招聘会已经正式拉开帷幕。许多求职者带着同样的希望走进会场,但相信走出会场的时刻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带着或多或少的疑问: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如果有面试机会,我该如何表现?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面试无疑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事关成败。同时,面试也是求职者全面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品质的最好时机,面试发挥出色,可以弥补先前笔试或是其他条件如学历、专业上的一些不足。在应聘的几个环节中,面试也是难度最大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因为缺乏经验,面试常常成为一道难过的坎儿,有很多人顺利通过了简历关、笔试关,最后却在面试中铩羽而归。为了帮助广大自考生朋友更好的解答求职路上的困惑,本栏目记者特采访了同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高先生和陈女士。  相似文献   

5.
求职之重,重在面试。一场失败的面试就会让将要到手的机会飞得无影无踪,尽管这个机会可能曾经距离你是那么接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三位求职者的面试故事,或许对正在求职及在校的大学生朋友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由于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资待遇优厚,发展机会多,人才市场上的广大求职者常常把目标瞄准合资、外资企业。作为求职的第一步,准备求职材料至关重要。求职材料给招聘单位留下第一印象,对招聘单位的录用决定影响重大。求职材料不完整、不规范很可能使求职者一开始就被淘汰。同时,面试也是招聘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面试礼议无疑会给求职者增强竞争力。本文简要介绍英文求职信的写法以及面试应注意的礼仪,希望对广大求职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到一家大公司应聘安全主任一职,经过初试、笔试,幸运地和另外十几名求职者一起获得了面试机会。那天上午,大家在该公司写字楼门前排成一队,等待接受面试。不知为什么,招聘现场并没有保安维持秩序。在等待的过程中,队伍开始出现了骚动。大家都明白,谁先通过面试谁就抢得了先机,获聘的机会就越大。于是一部分人你推我搡,都想挤到队伍的前面去。与众不同的是,排在队伍最后的一个貌不惊人的中年男人则显得悠闲自在,面带微笑地看着前面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面试是用人单位在对求职者进行考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往往直接影响着求职者能否被直接录用。于是,在面试这个环节中求职者往往要把最优秀的自己展现给考官,而考官给求职者的评定除去靠一些提问以外,就是从求职者的衣着和举止上给出一  相似文献   

9.
杨剑 《大学时代》2006,(5):18-21
求职路上,“霸”字已当头。面霸,跟某种面食无关,而是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每发出一封求职信就能获得一次面试机会的“牛人”;巨(拒)无霸,发十几封甚至几十封应征信都如石沉大海,机会全无者。会霸,凡招聘会都出席者;听霸,凡校内演讲会都出席旁听者;投霸,凡公司招人都投寄应征函件者;笔霸,凡投出应征函件都有笔试机会者。此外,还有一个跟觅职有关的词语,叫“霸王面”。“霸王面”与传统的“面霸”不同,是指那些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但是强行去面试的人。“霸王面”是招聘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找工作方式,即求职者没有得到面试通知,就直接到招聘单位要求面试。使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有两类人:应届毕业生和年龄较大、学历不高但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人。专业求职网站前程无忧校园招聘频道曾做过一个小调查:你对“霸王面”持何种态度?没想到在仅仅一周之内,就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参与。32.76%的受访者表示对这一举动“非常支持”,而站在“完全不支持”立场的人占到20.31%,还有几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理解,但不支持”,可见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理性的求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招聘、受聘过程中,求职面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注重求职面试礼仪,能够更好地帮助你抓住机会,顺利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求职者首先要有一种“求”的心态,无论自己条件多好,无论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对自己多么有利,都不能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因此,求职面试时求职者更要讲究礼仪。一个注重求职面试礼仪的人,能给人以有教养、有风度、有魅力的感觉,给人以亲近感、信任感,能使求职面试活动进展顺利,从而获得理想的职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赢得面试成功,求职者不仅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丰富的面试经验,所有我们设计了一套较为实用的面试自测题,供求职者参考和借鉴。其中,每一题设计有5种可能的答案供选择。求职者可以按照自己准备怎样回答或习惯方式去选择答案,然后再参照5种答案的评价来测试自己。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求职的成功率,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面试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适的仪表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外,求职者还要学会在面试时候“察颜观色”。在面试中,单位和求职者直接见面,形成了一个人际互动的局面,求职者学会如何看懂对方的“脸色”,也是求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求职是许多初涉社会圈的年轻人所必遇的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选择以及潜能的发挥。如果你能从容不迫地面对人事部领导的面试或者成功地驾驭面试,那将为你踏上光明前程铺平道路。在势均力敌的求职者之间,成功的求职在于正确地回答和提问。经过广泛的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六个问题几乎是每个面试宫都要发问的。  相似文献   

14.
薪酬问题是面试中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也是面试双方必然会谈及的一个问题。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在谈及这个问题时都有些欲说还休,羞于启齿。随着人才和劳动力交流的日益市场化和普遍化,人们能够越来越坦然和直截了当地谈论薪酬问题了。由于薪酬直接关系到求职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对此自然特别关心。但是,在面试过程中,把握讨论薪酬的时机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求职者要特别注意:首先,不要开门见山地讨论薪酬。尽管面试双方都不会讳言薪酬问题,但是求职者一开始就直奔这个话题,容易给人过于斤斤计较金钱的印象,使面试者对…  相似文献   

15.
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各类面试,礼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我们最终都会步入社会,开启新的职业生活,而求职面试就是一道最重要的门槛,求职面试不仅考察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也能快速反映出求职者的礼仪风度。上网搜索面试礼仪,有上百条攻略和培训宝典,即使把这些都烂熟于心,有时也无法应付突发事件和细节问题。或许礼仪本来就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留意,多加思考。简历能清晰地反映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和整体条件,面试时递上一份简洁大方的简历能够给  相似文献   

16.
面试是进入企业的第一步,能否成功的迈出这一步就要充分的了解面试的技巧和礼仪,特别是日企,尤其看重面试这一环节。从面试中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面试时他们特别注重第一印象,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做了准备是否用心去做了这件事。日本人做事认真谨慎,面试时的问题会相当细致。"和"的思想使他们注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日本人在面试时对面试者的要求体现出了日企中很多的商务礼仪。本文就将从面试中应注意的礼仪出发,细数这些商务礼仪。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看一个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面试问答的几分钟就可以判断出来。那么,作为求职者如何在面试时充分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秀"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呢?  相似文献   

18.
面试是每个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掌握面试中的技巧,会使求职者更容易赢得主考官(Boss)的认可,顺利通过第一关,从而完成从学生向劳动者角色的转变。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的技巧、面试后的语言艺术三个方面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求职面试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又到了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各种面试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在面试中,取得成功或者能有较好的发挥,这是每个大学生和其他求职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面试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四心”,即信心、细心、专心和匠心。  相似文献   

20.
面试是每个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掌握面试中的技巧,会使求职者更容易赢得主考官(Boss)的认可,顺利通过第一关,从而完成从学生向劳动者角色的转变.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的技巧、面试后的语言艺术三个方面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求职面试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