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我国新闻界曾先后对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思潮和活动发起攻击。如果说长江日报反对迷信的系列报道是一场成功的“战役”,那么,一条400多字的短新闻《“周易应用研究所”值得研究》,则为这场“战役”打响了第一枪。 也许因为找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初期就与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我  相似文献   

2.
胡蕾  王兴华 《青年记者》2017,(29):50-51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在“两学一做”专项教育中积极发挥地方党报的新闻舆论作用,不断扩建党建报道内容,创新党建报道手法,主动摒弃说教式宣传,坚持用力、用心、用情去做党建报道,真正做到了“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  相似文献   

3.
程广民 《军事记者》2003,(10):43-43
~~新闻编辑要会做“加减法”@程广民$《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宣传方针,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长江日报周刊部、武汉电视台经济部、武汉电台新闻部联合主办的《热门话题纵横谈》专栏于今年1月15日推出第一期,现已刊发20余期,受到广大读者、观众、听众、专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8月17日《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介绍了联办专栏。嗣后,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表扬了这一专栏,并要求中宣部新闻局派人总结武汉3家新闻单位联办的经验,向其他新闻单位宣传,使新闻报道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我写的广播评论《自己树起的菩萨还是自己砸好》,获得1986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和全国好新闻三等奖。应编辑之约,不避“敝帚自珍”之嫌,谈点写作体会。去年年底,我省一些县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把破除迷信当成“突击任务”,甚至动员学生走街串巷拆庙砸菩萨。这种“反迷信运动”,引起群众很大反感,不少人给新闻单位来信,要求制止这种倾向。我们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封建迷信是思想问题,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只能靠思想教育。于是,就  相似文献   

6.
周桂清 《青年记者》2017,(15):104-105
今年是《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70周年.《晋绥日报》作为当时解放区的一份区域性报纸,通过自下而上主动反“客里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肃清虚假新闻报道,创新新闻编辑手法,树立了真实客观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锤炼,《晋绥日报》成为新闻媒体中的知名品牌,在全国家喻户晓.当今全媒体语境下,反“客里空”运动对传统媒体回归新闻、杜绝虚假新闻、坚守真实客观性报道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辩证法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许多老记者常说的吃透或抓住“两头”。“上头”,在当前来讲,即是中央精神,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讲话等;“下头”,即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的基层群众的基本情况。 抓住“两头”,“两头结合”,将这一充满唯物辩证法的工作方法用于新闻工作实践,特别是典型的发现、宣传,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认识到中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英明,认识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一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十五年来,我逐渐学着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为指导新闻报道,推出了《济南工商银行推行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济南交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山东公安机关实施“禁酒令”》;《秦池酒厂盲目追求广告效应,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法轮功”导演的人间悲剧》等影响较大的报道。在前不久参加的新华社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小分队中,更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新闻规律,调研采写出一批较有思想深度和社会影响的新闻报道,再一次收获了遵循这一法则带来的硕果。  相似文献   

8.
寿川 《新闻战线》2015,(7):36-37
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亮点之一,是设立“中央厨房统筹组”,负责两会期间全媒体平台机制的试运行,实现新闻稿件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实践证明,“中央厨房”不仅创新了策采编发的新闻报道工作机制,体现出两会报道进一步“融起来”的探索与努力,而且在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上“试水”成功,以《书话两会》为代表的“新闻美味”展示了“中央厨房”的精彩厨艺,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罗建华 《新闻前哨》2013,(11):30-33
《长江日报》追问《纽约时报》一直以奉行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严肃大报风格著称的《纽约时报》,因翻译失误引发了“李娜被迫服禁药”的风波,两天后记者道歉,据称报纸随后刊发了更正,看起来一切应该不错。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报纸上,常常出现一些一般化的标题,不注意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只喜欢用万能的老话、套话来造“声势”,使很有“新”味的新闻淹没在这种标题里,大大影响了宣传效果。这里试举一例: 长江日报7月6日,第一版刊登了一条消  相似文献   

11.
《长江日报》去年4月下旬刊发的人物通讯《为世界通信业划“跑道”》,去年11月5日获颁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等级并不算高,但作为采写,我们还是感到自己的报道获得了专业人员的认可,并受到新闻采写方法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林子青 《传媒》2024,(4):63-64+66
<正>2022年8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解码中国》系列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连续多天全网置顶、反复登上各平台热搜。节目以全新的报道模式,全面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央视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类新闻作品,《解码十年》扛起数据新闻创新演进的大旗,以“大数据+新闻”“大数据+故事”“大数据+知识”等,实现了技术、数据、新闻的深层碰撞,释放出了巨大的传播效能。2022年9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报道《解码十年》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9月30日,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中央作出解决“法轮功”的决定以来,新闻媒体披露了大量有关“法轮功”的罪恶行径,其中也介绍了不少新闻单位因捍卫科学反对迷信而受到“法轮功”信众围攻的事例。1998年2月12日,由长江日报社主办的《文化报》,刊发了一篇《晨练“法轮功”———锻炼乎?迷信乎?》的报道。文章对武汉市一处晨练地群众练“法轮功”的情况作了如实的报道,对练功者信奉“命运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意念可以将体内病毒排空”等谬论进行了明确的揭露。没想到,一篇不到千字的短文,却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练“法轮功”的读者对该报道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加强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浙江日报6月14日开始,在《知识就是力量》专栏开辟《拆穿西洋镜》新栏目,刊登3篇署名文章《八卦占卜不可信》《“风水”与科学》《揭穿“科学算命”的把戏》,用具体事实和科学道理抨击迷信和愚昧,与伪科学作斗争,同时传播科学知识。这3...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关于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通知下达以后,全国上下立即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揭露批判“法轮功”热潮。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新闻传媒更是旗帜鲜明,积极行动,协同作战,刊发和播放了大量报道,形成舆论强势,其宣传规模之大,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法轮功”组织的头目李洪志打着炼功的旗号,极力宣扬他编造的“法轮大法”,以其一套歪理邪说,宣传封建迷信,孟惑人心,愚弄群众,在全国各地发展组织.大建所谓辅导站,进而聚众闹事,冲击党政机关,试图发展成为同我们党和政府相抗衡的政治势力,扰乱社会,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与长江日报社联合举办的“舆论监督大家谈”征文,最近评选揭晓,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如下:一等奖讲究批评策略提高监督水平范以锦二等奖试论人大代表监督和舆论监督李志明温炳棠陈曦关于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尹力三等奖浅论公开审判与新闻报道问题曹瑞林李庆华试论晚报的批评报道胡方松舆论监督如何避免新闻官司李明欣 “舆论监督大家谈”长江日报杯征文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17.
5月23日至6月14日,《长江日报》头版开辟《武汉担纲中国建桥之都》专栏,精心策划推出一组系列报道,引发“建桥之都”论坛在汉举行,建桥企业共同发布《武汉建桥宣言》,推动多种建桥资源重组,开启了武汉在全国,以至全球树立“建桥之都”城市品牌的进程。这些报道充满动议、倡导、  相似文献   

18.
6月21日是个星期五,武汉的报纸几乎全都报道“梅雨来临”。 《长江日报》“服务在线”版在“一周气象”专栏开头提醒——《暴雨揭开梅雨序幕/降水频繁天气闷热》,对前后两周的天气形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武汉晨报》“要闻/武汉”版重题直呼“梅雨来了”,一旁点出“将持续20多天”,并推测“出梅”时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新闻与广告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被报道单位做广告。凡属新闻报道,新闻单位不得向被报道者收取任何费用,凡收取费用而刊播的,应标明为‘广告’。”这一规定,为处理新闻与广告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但是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企业在新闻单位做了广告,同时这家企业又创造了先进经验或涌现的突出的好人好事,这些经验或事迹不少内容与广告内容有密切关系或一致,新闻事实与广告事实发生“重合”现象(以下简称“重合”现象)。能不能和怎样宣传上述新闻,让广告与新闻二者宣传内容“重  相似文献   

20.
发表在1986年12月16日武汉《长江日报》上的《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街头自行车纵横观》,是一篇精彩的“中性”报道。因为报道形式新颖独特,问题也抓得准,所以,通讯发表后,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映,被评为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几年购买自行车的人特别多,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是,自行车违章、撞倒人,简直司空见惯。《长江日报》记者谢昭良、刘立民,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