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经典兵书《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在图书馆文献传播活动中也可应用。通过对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文献传播的过程和结构分析,确立了文献传播的主体、客体、受体与《孙子兵法》中的“己”、“兵”、“敌”的内在对应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对文献传播活动的障碍分析提出了图书馆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克服传播障碍的必要性;又从操作层次提出了文献传播活动运用孙子的战略思想作指南而确定的传播主体、客体、受体策略,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传播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美国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在“拉斯韦尔公式”中,“谁”(传播主体)、“说了什么”(传播客体)和“渠道”(传播媒介)三者共同形成了新闻生产的三要素。客体之所以被主体传播,除了客体自身的价值因素外,传播主体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庙算”、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伐交”为主的“不战”战略思想和唯“战道”是从的“善战”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现实意义及传播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新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5):133-137
《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文化的重要智慧之源,是构成中国战略文化的重要基因。探索其战略文化思想,加强其战略文化理念的传播,对于弘扬《孙子兵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孙子兵法》战略文化思想体系构建的范式、范式的现实意义及其传播理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关传播在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树立政府形象与权威,实现既定行政目标等方面功能显著.本文以政府公关传播中的障碍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关主体、客体、传播媒介三个维度去分析政府公关传播的障碍及其成因,提出克服这些障碍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法国开创了中国"兵经"《孙子兵法》的西译先河,为中国兵学的西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孙子兵法》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程进行了梳理,探查了它在法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在国外流传已逾千年,出版的相关著作蔚为大观,迄今已有45种文字译本,发行遍及全球各地,对传播《孙子兵法》发挥了巨大作用。依据《孙子兵法》东传西渐的流传经历,按时代进程,《孙子兵法》在国外传播经历了四个阶段:东传初始时期、西渐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兴盛时期和21世纪以来繁荣时期。《孙子兵法》在国外的传播,展现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20,(3):35-38
在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脱贫攻坚等语境下,农村地区健康问题的现实价值凸显。文章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以及传播客体特征等角度,探讨农村地区的健康传播及其制约因素,并从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和传播部门等3个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其G战略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安全稳定管理思想。本文着重探讨孙子战略思想在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美国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在拉斯韦尔公式中,谁(传播主体)、说了什么(传播客体)和渠道(传播媒介)三者共同形成了新闻生产的三要素。客体之所以被主体传播,除了客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与领导者系统战略思维高峰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本次孙子兵法与领导者系统战略思维高峰论坛.意在通过对中华经典的深入把握与阐发.在天道的层面形成系统战略的整体框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东方兵家思想精粹.与西方文化经典中的现代战略思想紧密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知识传播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传播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充分发挥其知识传播职能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从知识传播的方向、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对象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知识传播的特点,然后从内因、外因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高校图书馆知识传播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文章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背景,提出要充分考虑文化交流与传播接受对象特点的精准式文化传播,探讨了精准文化传播的模式与要素,提出了依据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精准确定传播内容、依据传播客体与传播内容精准确定传播渠道的精准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力 《教学与管理》2009,(7):114-115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棵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下来界定价值,指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是价值。”关于“取向”,在日常表达中,一般认为是对于某种事物的选择标准或路径,类似于“取道”。我国学者黄凯锋在其《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中指出,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17,(3):31-36
《孙子兵法》展现了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系统,它在哲学理念的层面上通过对战争现象的观察分析,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具体而科学的方法。作为一本兵书,战略思想是《孙子兵法》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用哲学的思维去认知书中的战略思想,可以发现,孙子对于战争性质的清晰认识以及其思想中的二元论特点。正是这二者的综合作用,使孙子的思想具有了时代的超越性,进而发展成大战略思想。因此,对《孙子兵法》中的战略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对现代战略学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在域外传播已逾千年,其影响越来越大,并形成世界性孙子研究热潮。迄今《孙子兵法》已有40余种文字译本问世,发行遍及全球各地。《孙子兵法》走向世界,大致经历了东传萌芽时期(2世纪?—1771年)、西渐兴盛时期(1772—1980年)和全球繁荣时期(1981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研究《孙子兵法》域外传播历史,对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丽 《培训与研究》2008,25(6):54-56
《孙子兵法》思想价值体系中,最光彩夺目的是它的战略思想。本文认为《孙子兵法》对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战略谋划充满启迪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战略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思想价值体系中,最光彩夺目的是它的战略思想。本文认为《孙子兵法》对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战略谋划充满启迪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战略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资料卡     
主体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哲学认识论基本范畴,指在与世界发生对象性关系中,作为认识、实践、创造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即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客体并创造价值的具体的人。(孙云、孙镁耀主编:《新编哲学大辞典》,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版,P249)主体概念,在哲学史上曾把它作为本体论意义使用。如亚里士多德在其《范畴篇》中以“主体”表示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与“本体”“本原”是同一概念。从17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开始,哲学界才更多地从与客体相对的认识论范畴来理解和使用“主体”一词。提出“我思,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孙子兵法》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九国的出版、研究、传播和应用情况的采访,考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巨大影响。此报告作为"孙子兵法全球行"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对亚洲九国的《孙子兵法》传播应用情况的总结,既肯定了《孙子兵法》的全球性价值,又是在全球传播孙子文化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