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话剧意境是前人有所涉及但却语焉不详的论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意境引出话剧意境的概念,然后依据三种不同标准将话剧意境分为壮美意境和优美意境、整体性意境和局部性意境、剧中意境和剧尾意境,并在论述诸种意境的过程中分析它们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巧用教室创设地理空间意境,包括创设经纬网空间意境、创设世界政区和中国政区空间意境、创设天球空间意境、创设大气环流空间意境、创设世界气候、自然带空间意境、创设气旋、反气旋空间意境等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意境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建立了意境论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以意境的地位、意境的方法、意境的标准、意境的方式、意境的途径、意境的风格为基本框架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意境理论研究多半从创作论的角度研究意境与作者的关系,或者从构成论的角度研究虚实相生的意境构成,往往忽略了意境形成的过程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我们不单可以明晰地捋清文本、召唤结构与意境的生成关系,还可以勾画出读者接受与意境呈现的状态,更能明辨作者意境、作品意境与读者意境的消融,为传统意境理论研究探索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意境理论的现代整合与内审美的视域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和意境论源自古人,但其解释权却在今人手中;今人对意境和意境论的解释又必须符合古人的原意。由于在这一悖论的背后潜伏着古代意境论无通约性的尴尬,因此,意境论的现代整合就不仅可能,而且必须。从内审美的观点看境界、妙悟、意象和意境,将另有一番境界。在意境研究之内,会发现境界的本质和特点;在意境研究之外,会发现意境生成和流变的中轴或道枢。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中国的诗词讲意境,散文也讲意境,舞蹈、绘画、音乐无不讲究意境。大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无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意境美。意境这一概念,始见于相传为唐朝王昌龄所作《诗格》,他谈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王昌龄之后的中、晚唐诗人和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俯视意境的外部结构,发现艺术意境是人生的六大境界之一,他的意境内部结构揭示了意境的三个层次的本质,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建构运用了大量的中外文化、文艺、哲学方面的知识,他的意境理论深刻而富有韵味。  相似文献   

8.
"意境"在书法美学中是个重要概念。对书法"意境"在外延层面,诸如时代、地域、创作等意境的合与离进行思考与解读。当多种意境高度吻合,则能产生优秀书作,相反,某一意境的缺失或相对分离,书作便不能产生出神入化的效果。书法的理想状态,就是追求多种意境的契合,意境可遇不可求,刻意地追求某种意境,反而使作品走向媚俗与疏陋。  相似文献   

9.
杨忠奇 《考试周刊》2013,(33):185-186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营造,主要是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的做法主要是用色彩营造意境、用多媒体展示意境、用钢琴演奏渲染意境和用语言描述意境,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意境动态成像的研究在意境发生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少被涉及的领域。文章立足现象学, 兼及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理论, 从意境的创造、意境的传达、意境的接受三个构成方面来探讨广义上意境的整个动态成像的过程, 并认为动态成像即是意境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叶楠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电影剧作家。他的剧作素以意境见长,富有诗意。叶楠电影剧作的诗意特色为:情景交融全剧体现一个大意境、意与境浑创造意境、借助蒙太奇创造意境、通过细节处理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12.
鉴赏是实现古典诗词审美价值和社会功用的途径之一,意境教学是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所谓意境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双向互动,多种器官并用,充分感受作品的创造的意境,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它既是诗歌特点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它的具体步骤为:导入意境、保持意境、再认意境和重视意境。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一、感受"意境"欣赏评论诗词,意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欣赏评论诗词时常常提到诗意、诗味,"诗意""诗味"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鉴赏诗词需从意境入手,注意领会意境。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用意境开阔、意境深邃来称赞一些优秀的创作,而用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高来贬斥一些不好的作品,意境成了人们评价文艺创作的一个标准。那究竟什么是意境呢?简言之,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它要求作者所创造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融合无间的统一。它乃是经过艺术家的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文论的“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皎然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方法理论上重视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皎然以其独特的“意境”论,为唐人研究诗歌意境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后人新的“意境”观点的进一步提出。他的“意境”论成为“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发源于自然,从商周时期用于狩猎游乐的灵囿发展到元明清山水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都以其独特的意境营造态傲立于世界园林之中.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和中国传统村落的意境营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意境、水体意境、建筑意境以及花木意境来归纳总结园林中意境的营造方式,进而探讨对于中国传统村落意境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之根就在于其意境。只有探明意境才能真正体悟诗歌内在的情感和意蕴。而意象则是诗人为了抒发情感用意比兴寄寓的人、景、事。诗歌的意境正是借助这些意象凸显出来的。教学中,要紧扣"景"象体悟意境;紧扣"人"象丰盈意境;紧扣"事"象生成意境,从而借助意象上位,真正体悟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论"意"与"境"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做过论述,今人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被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发端,结合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代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人的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和诗歌审美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本文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是否有美的意境通常成为我们判定诗歌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本通过对意境创造的过程和方法、对意境的辩证性、意境与民族审美心理几个问题的探讨,进一步阐明意境理论对中国诗发展所起到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