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和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表现浓郁的乡土色彩见长.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他们的乡土小说,都有着田园牧歌般的诗情,都以表现美和善的人性为基点。在很多方面展示出相似或相同的特征。但在田园牧歌的调子里,在对人性的探索与追求中,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等又有着很大的差别,使得他们的乡土小说呈现出各自独异的特色,各显风韵。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汉 《现代语文》2006,(2):87-87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典型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氛围、展示时代背景及深化主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并能够提高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说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说教学能够较为直接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经典作品,学习这些作品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表现的主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都融入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分析描写方法、分析环境描写、把握故事情节等方面来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一回以宗教化作为创作的辅助手段,构思小说开端.渲染社会背景,掩饰创作意图;交代主人公来历及其形象特征;暗示矛盾产生的根源、性质及基本主题,为小说内容描写作蓄势、埋伏笔.使作品有一个在思想上和写法上打破传统的绝好开端。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环境描写,不仅是故事情节发生的背景,也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使小说具有丰富的艺术色彩。本文认为,小说中的时间、天气、自然等环境因素在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推进情节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和钱钟书的《猫》是两篇“沙龙”式小说,他们在叙述相同主题时存在了很大的差异,冰心注重环境和人物外貌描写,并聚焦于一个主人公。钱钟书注重心理描写和讽刺艺术,并擅于人像展览。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如作家的创作风格不同和性别差异造成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艾芜与梅里美由于相似的社会变革运动与生活经历 ,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地域描写、题材选择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相似之处。然而 ,由于历史条件、民族文化传统、政治环境以及作家性格和审美趣味的差异 ,又使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叙事角度入手对小说中出现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发现洛奇极大程度上有意遵循小说人物麦信哲所设定的叙事规则,即对第一人称进行心理描写,对第三人称进行外部描写,但在学生的创作中及小说结末时却出现了第三人称的内部描写,这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洛奇叙事技法的矛盾,但实际是科学意识观与文学意识观在小说创作中的冲突,而洛奇却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共同为意识这一小说主题服务,真正做到了主题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创作很注重重复手法的运用,包括场景描写、人物语言、人物描写、心理刻画等方面的重复。这些不同方式的重复手法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重复手法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重复中有变化,体现出作者的匠心。  相似文献   

11.
环境描写是小说创作中的重要部分,这一种类的描写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着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节选于《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精彩篇章,就是通过简单的"风雪"环境描写勾画出前后不同的"林冲"形象,并且在故事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对该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全面把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并且在解答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相关试题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较之抗战初期,无论是抒写英雄人物,呼唤民族伟力,还是继续揭露后方丑态,讽刺黑暗现实,都显得更为理性,更为深沉,特别是沙汀、艾芜、张恨水等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大后方农村与城镇的社会生活百态,将尖锐的政治揭露与对社会黑暗的剖析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表现出现实斗争中的迫切主题,将中国讽刺小说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而陈瘦竹、萧红、陈铨等作家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对思想启蒙的呼唤以及宣扬民族主义的小说创作,成为抗战小说的另一维度,体现出抗战中心话语下多元的主题诉求,也使得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呈现出与抗战初期迥然有异的嬗变特色。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创作环境描写的技巧非常出色:他不仅能极简约地写出在怎样的环境下、人物在思想、在行动;还通过人物的行动,写出环绕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还在于他用极俭省的笔墨通过民俗环境的勾勒,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场景.从而使作品具有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和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肩 ,金介甫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 ,仅次于鲁迅”(《沈从文论》) ,确是公允的评语。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们的作品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被多家外国大学选入教材。他们的创作都以一个实际的具体的地域为背景(一为汉文化古城绍兴 ,一为湘西苗族聚居区凤凰 ) ,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旨趣。他们的创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方。沈从文和鲁迅的小说创作值得一比。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同时选录了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小说创作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视野相当开阔,虽然他涉及小说的许多论述都并非专为小说而发,但其理论出发点或理论亮点常常落在小说上,所以他的小说理论是可以明确的,并略成系统。由《王国维遗书》中整理出他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理论,大致包括论述小说创作动机的“苦痛-解脱”说、论述小说创作态度的“忠实”说、论述小说创作储备的“阅世”说、论述小说创作任务的“描写人格”说等。  相似文献   

16.
黄钲的小说主要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代特征颇为鲜明,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巨大变革,坚持文学写人性,表现人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位壮族作家,他善于描写少数民族风情,并将其融合于小说主题和艺术手法之中。另外,由于急于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加入文学主潮,也导致在小说的主题与故事之间出现裂痕。八十年代末,黄钲的小说转向追求通俗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小说《家》,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崩溃。两部同名小说在取材上和在描写手法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论契诃夫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受到契诃夫较大的影响。与契诃夫小说比较,汪曾祺同样以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描述对象,并通过对他们平凡生活的展示,表达人道主义的关怀。艺术上,汪曾祺的小说也有淡化情节、结构自由的特点,重视“留白”处理和细节描写,具有和契诃夫小说类似的风格技巧。  相似文献   

19.
夏俊华 《语文天地》2012,(12):70-71
小说是从明清以后兴盛起来的一种文体,传统的小说都是凭借塑造人物形象、讲述带情节的故事和描写自然及社会环境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并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也是常讲的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人选高中课本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三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枫  刘慧敏 《教书育人》2009,(7):111-112
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在文体上都呈现出散文化特征。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韵味和意境、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人物的刻画、环境景物的设置描写、结构的形态、语言的运用及作品的主题表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