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与产教融合发展精神,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存在的缺乏法律法规约束、企业缺乏参与积极性、合作双方缺乏合力、平台服务内容薄弱等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热情、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等实践策略,以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在产教资源、组织治理、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及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原则,发现各参与主体在工作实施中的现实困境,进而探索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策略,从而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学校和企业等三方的共同诉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存在企业办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失衡、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不高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企业等三方提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推进策略:第一,政府应建立健全制度环境,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第二,职业院校应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产教融合吸引力;第三,企业应强化办学主体地位,持续深化"参与办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出的核心指导理念。从字面和引申义解释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多元主体教学评价的内涵要旨。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角度探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多元主体教学评价的意义。聚焦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审思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所出现的问题包括:政府组织参与力度不够,社会企业单位性质不均衡,学校对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学生主体地位易忽视。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提出产教融合下实施多元主体评价的原则包含评价多元原则、评价科学原则、评价平等原则,根据问题与原则做出改进措施有: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合作共赢,构建校内多元主体平台,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  相似文献   

6.
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衡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日本创设专门职大学以来,其产教融合呈现求全、求合、求精、求实的样态特征,具体包括办学主体多元参与、课程体系面向产业、师资队伍力求实务、学科建设紧跟发展、人才培养重视职业特性。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应借鉴日本专门职大学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坚持市场引导、面向职业场域、强化技能训练、旨在产业输出的经验。同时,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产教融合要在总结世界经验中形成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坚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依托学分银行和在线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切实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推动中高本一体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作为我国应用型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既是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提升教育链与产业链契合度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存在产教融合政策制度体系欠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缺乏针对性、产教融合人才培育供需存矛盾、产教融合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较薄弱等现实困境,导致应用型高校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结构性矛盾。要为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高质素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明晰产教关系是关键所在,必须对产教融合参与主体权、责、利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强化政府顶层设计,完善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健全合作育人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深化多方协同共建,推动产教融合互动升级;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打通产教融合发展壁垒;完善产教融合平台,奠定产教融合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促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促进服务产业能力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对满足多方主体利益诉求、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理路涵盖战略协同、利益协同、制度协同等方面,本文围绕精准判断、思想引领,实现产教融合定向布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合诉求、制度保障,打通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市域产教联合体兼具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功能,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新路径。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机制、产教资源的集聚机制、人才培养的共育机制、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和保障条件的优化机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要目标。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建设,应健全联合管理体制、共建共享产教资源、推进联合育人进程、实行实体化运作和建立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徐福英  王绚丽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106-111
在旅游类高职专业产教融合系统中,政府是引导者和推动者,企业和院校是双元融合主体,专业学生是融合客体,每一方对产教融合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作用方式.文章根据校企双方的参与程度,将旅游类高职专业产教融合划分为外部环境驱动型、院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多元驱动型四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顶岗实习为实践载体、以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为知识载体、以双导师制为人员载体的产教融合行动载体,以期促进旅游类高职专业产教融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两翼”之一,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高职教人才区域适应性的重要载体。基于政府统筹下的学校、企业和产业园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针对市域产教联合体“联而不合”的风险,探究运行机制的构建目标和策略。研究发现,良好的运行机制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校企双方在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时能获得更高的总收益;合理分配产教融合总收益,恰当地体现学校的贡献,满足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激励产业园区发挥聚合作用。据此提出,突出产业园区基础地位,构建产教协同机制;明晰合作方式和成果认定,构建分配补偿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考核评价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漳州市高职院校在对接漳州市区域产业布局和漳州城市发展需求,主动服务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通过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对漳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导和约束监督、高职院校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企业强化办学主体地位、行业协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等促进产教融合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平台。从市域角度来看,市域产教联合体将构建多主体一体化发展和协同共生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全新的区域产教融合生态。从建设的内在机理来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的“捆绑”有三个关键层次,即以政府为主导的实体“捆绑”,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的价值“捆绑”以及融合生态建设的无形“捆绑”。从路径导向上来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需要强化政府主导,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实体运行;聚焦价值赋能,形成资源要素积聚互惠生态;嵌入智能数字技术,加快多元主体深度联结。基于此,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研发服务升级为核心,以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为保障,积极开展了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但目前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相对薄弱,产教融合改革存在诸多阻滞。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健全成熟,特色明显,政府、行会与工会等多元主体积极介入,重视协调机制构建,成为紧密联系、彼此协调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从宏观政策制定到微观运行程序,对产教融合进行系统设计,规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重视职业教育法规、标准的建设与修订,法规标准体系健全,保障十分有力;采取补贴、贷款、税收、项目等方式激发企业参与动力,重视通过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增强产教融合的社会心理认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构建应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规体系、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课程治理、积淀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进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行业组织主导型三种校企合作模式,坚持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机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搭建课程教学研究、校内实验、企业实践、应用性技术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六个平台,加强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师资队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孔庆荣  杜琳  曾军 《广西教育》2022,(15):32-35
本文阐明产业学院的内涵,分析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5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现状,结合山东省和日照市区域支柱产业政策,对产业学院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建设和发展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高地,但总体上依然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出现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一般性模式;提出要遵循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大方向,兼顾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建立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产业学院机制体制,构建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三实”治理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遵循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的趋势特征,新时代产教融合由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拓展至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标杆行业、产教融合领先企业等多维度、全方位融合。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应以需求场景为出发点延伸合作空间,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优化合作模式,努力探索“共生参与、共享互动”的实施路径,最终形成高职院校自我激发空间与利益共生空间协同发展并促进资源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空间转化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辨析产教融合与市域产教联合体相关概念、挖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赋能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情况,发现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规划轻落实、重共建轻共享等实践误区。研究认为,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重点打造协同创新项目、充分兼顾多元主体利益,有助于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紧密结合,打造兼具学校人才培养、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功能的产教联合体。  相似文献   

19.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新方向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载体。从组织间网络理论视角出发,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以资源依赖为出发点,以地方政府为建设主体,以产业园区为建设基础,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面向,以促进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具有从雏形到正式、规范,再到成熟、紧密的三阶段形成机制。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主体责权明晰和协调问题、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建立问题、合作成果和收益的归属问题。为高质量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加强地方政府高位统筹,为联合体建设提供制度规范;调动跨界组织参与联合体建设,发挥其评估和监督治理作用;发展契约信任至合作信任,增强组织间的合作信任感和稳定性;创新资源拓展路径和合作模式,保持联合体持续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成果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校企双方在办学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河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包,优化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优化产教融合的中观环境;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的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