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全国31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有所波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特征;我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动态差异,且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省份与同步发展型省份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增多,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未实现理想的高度耦合协调与同步发展状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负向不显著,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状况对于黄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运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二者在空间上均存在差异性,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高耦合、低耦合协调度不平衡”的特征;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类型从2019年由同步发展型转变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基于此,黄河流域省份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创新城乡融合机制,促进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耦合理论,构建了三者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测算了2001-2014年间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河南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地区和黄淮地区耦合协调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4.
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为探究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度以及影响因素,文章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两系统耦合发展态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二者耦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相互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在空间分布上,地区间呈不均衡发展态势,大部分处于濒临失调水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创新水平、高信息化水平、高消费水平是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5—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Ⅰ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正向发展,总体呈现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环境城镇化的发展趋势;Ⅱ产业结构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子系统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为:效率比重系统>就业比重系统>产值比重系统;Ⅲ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度整体呈现倒"V"型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Ⅳ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大体呈现赣北>赣中>赣南的地理空间特征.本研究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优质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对促进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统计数据,测度2010—2018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状况。研究发现,近三年两系统已达到优质耦合协调,但从相对发展度来看,流通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两者存在系统退化的风险。深圳市的耦合协调度、对比发展度都处于良好态势,其他地区各异,汕尾和河源的两系统没有达到耦合协调且存在系统退化风险。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皖苏两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远低于江苏省,总体处于低度失调水平;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普遍较高;皖苏两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均较高,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两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耦合协调理论构建电子商务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电子商务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电子商务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的耦合度。基于此,结合安徽省2011—2014年电子商务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耦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不仅可以衡量两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而且可以反映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安徽省电子商务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水平从失调到逐步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但目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最高时仍未超过0.5属于低水平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安徽省为例,从多维度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联进行测算。实证研究表明,2010—2019年安徽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稳定上升趋势,2019年进入良好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构建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运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演化时空格局;采用Tobit模型探究安徽省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安徽省低碳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2)安徽省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1-0.85之间,经历了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三个阶段,皖中、皖南、皖北耦合协调度依次递减。(3)政府能力、居民富裕程度、创新水平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资源聚集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1~2012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旅游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旅游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耦合协调度呈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尽管各地区均有较高的耦合度,但旅游业发展滞后现象较为普遍;旅游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保持着较强的稳定性。鉴于此,江苏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融合过程中,应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提升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利用地域特色引领区域旅游业和城市化的共同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做出适当调整以缩小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新兴数字科技变革为时代背景,构建数字经济和物流业效率的测度指标体系,利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出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的物流业效率和数字经济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深入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数字经济与物流业效率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物流业综合技术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衰减的空间梯度差异;人均GDP、对外开放程度均对区域物流业效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规模效率降低是阻碍物流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的数字经济与物流业效率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其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协调性较好,云贵等地区协调性不足。针对研究结果,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物流业效率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从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区域物流联动发展、重点扭转云贵等地区数字物流发展的劣势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系统,城镇化发展亦为旅游业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借鉴物理学耦合理论与模型,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熵值赋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十二五"时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选取的28个指标因子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耦合理论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产业系统与城镇化系统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存在显著的耦合现象,并处于勉强耦合阶段,但尚未达到完全耦合,基于其趋于上升状态,预测未来其有望达到完全耦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促进两系统协同发展,本研究选取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9省2市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共27个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此,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2010—2020年,11个省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0.517~0.673之间波动。针对长江经济带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波动的问题,提出注重建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两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兴旺之间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方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发展趋势向好,主要经历了7个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由中度失调逐渐发展为良好协调;各省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整体协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显著,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实证分析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演进状态,可为体旅产业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在构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省2014~2018年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两大产业耦合协调演化经历了"中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发展阶段,当前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耦合协调演进状态为协调发展类、高度协调体育产业滞后型;体育产业效益指数与旅游产业效益指数之间的差距渐趋缩小,体旅产业均衡发展倾向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耦合协调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借鉴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旅游产业成长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已由2005年的0.13增加到2014年的0.7365,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也从2005年的0.0441增长到2014年的0.8898。(2)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严重失调状态向初级协调状态的转变。但总体来看,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这说明两者间的耦合互动关系不够完善,需合理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发挥出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才能促进两者进行有效地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科技实力发展水平关系入手,研究了三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子系统指标体系、乡村振兴子系统指标体系、科技实力子系统指标体系,依据2013年至2017年陕西省三项指标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三项指标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赣南地区为例,构建了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2个子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赋权法计算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进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就不同类型耦合提出相关优化对策.结果表明:赣南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性不强.耦合度主要分为2种阶段:磨合阶段、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主要分为5种类型:良好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基本不协调区域经济滞后型、严重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对赣南地区18个县市区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更精准地推动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提升,对解决区域贫困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与互相促进的关系.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借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对合肥市2004-2012年相关数据进行科学测算,实证分析合肥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合肥市两系统经历了2004-2010年的失调阶段与2011-2012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还比较低,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合肥市应努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促使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