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校2018级专升本护理专业中选取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3名,A班43名作为观察组,B班40名作为对照组。随机将83名学生分为观察组(43名)和对照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法,评价对比教学模式认可度、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科护理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全面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丽虾 《课外阅读》2015,(4):167-168
高职会计力求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实施“双证”毕业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生源、教学方法等问题,高职会计教学困难重重,同时会计从业资格证实行无纸化考试后,考试通过率集聚下降,因此,高职会计只有进行“课、岗、证”融合教学改革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提高考证通过率。“课、岗、证”融合教学改革包括问题引导式的理论教学、任务驱动式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及讲练结合式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通过“课、岗、证”融合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增强职业技能,提高考证通过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校中职护理专业2009级10个班共59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0级10个班共602名学生作为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护理综合项目教学模式。对两种教学模式下,两组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双证融通"的护理综合项目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中职护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能进一步提高我校中专护理专业教育质量,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就业。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实施"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改革对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适应就业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以眼视光技术专业《验光》课程进行项目式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了具体课革措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PBL教学模式和LBL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观察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学生满意度、考核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84.38%,不满意率为15.62%,理论考核成绩为88.03±3.17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1.07±5.94分;对照组满意率为62.69%,不满意率为37.31%,理论考核成绩为82.51±4.62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84.62±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查阅资料并获取信息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相对于L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陇东学院2013级护理专科班的学生188名,实验组94名,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94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服务性学习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皮肤科护理实习生78名纳为参研的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A组与B组,前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后者采取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对两组教学前后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B组各项考核指标评分均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应用在皮肤科护理教学中效果确切,可使护生理论知识与专科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但丰富了课程学习的收获,而且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有积极的效果。文章是对制冷空调类专业课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与管理课程与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进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阶段层次学习理论在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将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阶段层次教学理论,进行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得分。结果:①实验组期末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毕业护理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临床决策能力的总得分以及各项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护理技能进行分段式教学模式,提出各阶段的层次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与互动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大学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种教学模式:A班采用传统式讲授:教师讲学生听;B班采用探究与互动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比较,发现探究与互动式相融合的教学效果比传统讲授的教学效果要优越。  相似文献   

11.
以高职《水利工程造价》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梳理了《水利工程造价》课程课岗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的现状,分析了本课程岗位所需能力、课程知识点、对应的技能大赛、证书的结合方式,构建了“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思路,提出了“岗课赛证”资源信息相互融合、学习成果相互转化和教学团队持续进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1+X证书制度的出台,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技能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要求。本文主要研究“1 X”证书课证融通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核心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改革的设计及教育教学实践。旨在探寻课证融通的有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相似文献   

13.
立足“岗课赛证”融通的视角,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了探究.新时期,高职计算机专业在培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挑战日益凸显,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就需要以培养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就业岗位的导向作用下,力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岗课赛证”融通作为一种全新育人模式,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新的育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改进药理学理论教学方法,完善药理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将药理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方法:以2011级护理本科一班和二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教改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改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讲授,期末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结果:教改组学生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应结合临床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在"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突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5.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文章在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所在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研究组学生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满意率和SDLR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且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和SDLR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7.
游红梅 《大学教育》2023,(10):112-115
文章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视角详细阐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改革方向和思路,确立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证书、技能比赛和课堂教学模式三者相融合的思路,探索“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推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校—园—行”深度融合机制,设计资历互通互认框架体系,打造“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课证融合”是高职旅游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胜任岗位能力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途径.文章针对高职旅游专业“课证融合”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分析了高职旅游专业“课证融合”的困境和保障措施,并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证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成静 《现代职业教育》2022,(11):178-180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是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行业技能竞赛标准,结合中国饭店协会酒店运营管理1+X证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以比赛提升能力,以证书提升职业技能;实现以"岗"融"课"、以"证"入"课",从而培养理想信念坚定...  相似文献   

20.
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有助于优化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解决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致用、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实现人才结构优化,培养素质优良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文章立足“岗课赛证”理论内涵,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现实价值,建构“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基本模型,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