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我们将迎来教育的新春天。本栏年初的这一预言变现了。其标志就是:寄托着亿万人民美好期盼、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强国必先强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胡锦涛同志代表党和国家最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10年5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在国家话语体系中提出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成为“强国”的核心驱动力,“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大国”的高级演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命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成与重要基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3.
张和平 《继续教育》2010,(11):29-31
文章探讨了现代远程教育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成人教育的问题。重点阐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及内含,现代远程教育在“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我国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已颁布整整一周年了。这样一部具有纲领性意义的重要文献,关系到今后十年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和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强国必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确立民主、科学、开放的课堂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做新形势下的好教师。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7月13日至14日,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总动员令。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教育发展要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国家教育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征程。《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5年、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谋划和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坚决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宁新 《职教通讯》2023,(12):15-18
<正>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职业院校在建设教育强国中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自信,明确方向,精准施策,以主动进位注入职业教育新动能,以主动作为谋求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旨在形成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进而支撑服务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从类型定位的本质特征来看,还是从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来看,作为肩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都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2.
马德秀 《成才之路》2011,(28):11-I0008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创新人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宝贵、最稀缺的战略资源。中国目前正处于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快速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和人才大国。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当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23,(27):15-18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表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要在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高等教育是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大国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策源、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好高等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大学之问。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贯彻实施《纲要》,全国上下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对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本文现就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11,(10):22-25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思想,它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尊重人的个性,讲求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学术生态整治促高教质量提高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国家强。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胡锦涛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路正美 《中国教工》2010,(11):32-3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教育品质提升,着力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战略举措,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0,(12):5-7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初衷。本刊编辑部继推出专题报道(一)之后,现推出报道(二),以期真正问计于民。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而创新应当是实现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指标。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特别是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创新,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探究与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