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至少有四重意义。1.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起着贯穿始终的结构作用;2.孙悟空形象还是对封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3.这个形象本身还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人格理想和生活理想;4.孙悟空形象的谐趣意义不仅具有滑稽的喜剧色彩,他的绝对自由更是人的生活理想的外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孙悟空的形象问题,学术界已有众多的观点,但很少有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探讨的.打破惯常思维而通读<西游记>,我们会发现吴承恩所塑造的孙悟空这一形象是一个高度异化的悲剧形象.从异化悲剧的产生经历异化悲剧的过程,最终达到诛心的悲剧结果,整部<西游记>可看作是孙悟空性格异化的悲剧史.  相似文献   

3.
当下关于孙悟空形象的九种成说 ,多以孙悟空为英雄形象 ,而似未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的探讨。不囿于成见而通读《西游记》 ,会从文学理论角度发现孙悟空英雄形象仅仅是其悲剧性的外壳 ;从艺术哲学角度可见其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 ;从历史角度能够证明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源于晚明社会的“沉暮品格”。在三维理论视野的全面审视中提出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四大名著中,孙悟空和贾宝玉分别是《西游记》与《红楼梦》中的第一主角,若仔细对两者比较分析便会发现众多相似之处:孙悟空是寄托了作者救世愿望的补天英雄,无论外形还是内力皆披上了神话外衣;贾宝玉则是孙悟空形象的世俗还原,反映了他在现实人间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吴承恩以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贯穿了整个表达个体化理想的“西游”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心志的流出,对此形象的分析是理解《西游记》全书旨要的关键。文章以孙悟空是吴承恩所塑造的“理想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作者赋予理想人的特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活动的背景与对立面、理想人在神魔世界中的边缘化处境和原因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模型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努力构建出对孙悟空形象的个体化理解并对此作出美学意义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6.
<正> 胡适先生曾说孙悟空的原型由印度进口,鲁迅先生则指出孙悟空形象源于唐人传奇《古岳渎经》,而笔者以为《柳毅传》的钱塘君与孙悟空有一种更深刻地渊源关系。唐人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塑造了钱塘君等形象,神话长篇《西游记》则刻划了孙悟空等形象,若将钱塘君和孙悟空形象作一比较,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一目了然,特列表于后:  相似文献   

7.
孙悟空形象具有独特思想内涵:孙悟空是一个并非“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自然人,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确证主体存在的伟大,自然人必须变成社会人,必须在社会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点,必须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社会的承认,在这方面,孙悟空作了不懈的努力;同时,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蕴也带来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诸多论者对孙悟空的形象意义解读往往从政治的角度,从人物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为依据。本文试从生命个体的普遍性上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解读,通过个性化的手法用孙悟空这个个案,形象地展示出一部人类追求史。书中的种种情节都是人类追求之心路历程的光辉印迹。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可分三个阶段:闹龙宫地府——大闹天宫——护卫唐僧西天取经。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失败,到西天取经的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蕴涵着光辉的生命历程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是这一人物形象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特别为少年儿童所认同。发展孙悟空形象的内涵,可启发诱导少儿从孙悟空身上领悟宝贵的品德,在寓教于你中树立儿童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王彬 《华章》2010,(31)
作为小说<西游记>的最主要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自小说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文人学者对其形象给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种种的看法.本文拟从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角度出发,对孙悟空形象从诚信原则、不断觉悟及东方精神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形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