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学习中,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社会语言学,人文学以及语用等领域的研究。由于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交流障碍问题也日益突出。从语言障碍,心理障碍到文化障碍,均源自于交际者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脱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我们必须探索产生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将从价值观念障碍,语义及语用障碍,表达方式上的障碍等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习中,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社会语言学,人文学以及语用等领域的研究。由于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交流障碍问题也日益突出。从语言障碍,心理障碍到文化障碍,均源自于交际者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脱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我们必须探索产生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从价值观念障碍,语义及语用障碍,表达方式上的障碍等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相比较语用语言迁移而言,社会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它主要表现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语言规则等方面.为避免社会语用迁移的发生,外语学习者应努力探寻目的语中深刻的文化内涵,掌握目的语独特的语用规则.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词汇的伴随意义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着交际结果。本文试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方面阐述伴随意义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跨文化交际时,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本文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减少交际障碍,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章光虎 《成才之路》2010,(33):51-52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与文化始终是同步发展变化,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果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就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由于文化心理和交往规则的不同而发生碰撞,产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这就是所谓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从语用失误的定义、分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语用能力几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障碍时运用Hymers交际能力理论,对文化、文化背景;语言、语用障碍、行为能力障碍等多方面做出分析,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并对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以及缺陷提供了改进措施,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为学生灌输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培养非语言交际行为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由于文化的差异,俄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谈双方的语用行为必然会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制约,忽略这一因素,势必产生语用失误现象,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英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结果已表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若不处理好这些异文化因素,会导致语言交流的失败,造成语用失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阻碍了人们的相互沟通。本文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失误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来解释对方的话语,使语言表达更为得体。.  相似文献   

9.
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由于受母语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易出现语用失误。文章从语用学原则入手,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后认为,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需要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并加强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的语用行为总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母语的文化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问题。因此,学习和研究语用知识对教学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不注意理解、认识文化与语言、语用能力的关系,在实际交际环境中常常不能得体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影响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