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针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实现路径展开充分论述。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应包括专业知识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个人素质标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政府以法律法规形式引导构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高校推动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高校教师重视对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实训+服务"为特色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改革,既注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地方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当前以应用技术为导向提升本科培养质量的转型发展成为紧迫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一个特殊重要的专业,培养更高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人才,调整培养定位和转型发展,是普通本科院校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在认真分析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探讨专业培养定位调整,构建精细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路径和策略,以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以期建立起一种特色、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满足我国特殊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过程中,通过高校教师培训,使之能适应应用型教学的需要是成功转型的关键之一。但是由于普通本科院校长期注重发展学校的科研能力,着重培养教师的学术水平,加之社会观念的形成等,使高校教师培训模式与转型要求存在着差距。为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善当前转型高校的教师培养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普通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与建设应用型高校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从明确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灵活多元的教师聘用机制、创新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以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五方面进行改革,建立适应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普通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与建设应用型高校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从明确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灵活多元的教师聘用机制、创新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以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五方面进行改革,建立适应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教育决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都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和西部高校发展现状以及网络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现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重新规划,重点在分层次人才培养、"3+5+3"课程要求体系、三层协同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国家部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民办高校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战略发展路径,真正实现内涵发展、跨越发展、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详细介绍学校转型发展中在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队伍体系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以期为其他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校逐渐开始转型,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在这种转型背景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型背景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项目实训教学体系等革新措施。希望以此推动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革新,以适应高校转型的内在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实际,贵州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黔中经济区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错位,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本科高校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地方本科高校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工科类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探讨如何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资源配置模式提出改革的措施,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合作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类专业的改革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2015年开始施行学位学徒计划,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吸引了不少本科院校甚至精英大学的参与。其首个学位级别的"经济学徒计划"依然坚持专业转型带动本科院校发展职业教育,依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采用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该计划旨在培养经济类公务员中的高技能人才,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邀请雇主开发职业标准,为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依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建立能力本位人才评价体系,合理安排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面临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岗位适应期长和专业素养欠缺等现实困境。其主要原因,一是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偏失形成的人才培养质量错位,二是专业课程结构失衡造成的师范生专业素养缺失,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导致的师范生人文底蕴不足。创设丰富的情景性情意课程、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提供微案例式研究型课程等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实践性以及规范性等。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怎样建设英语专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就是服务当地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完成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高要求,使我国会计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会计教育也面临着巨大冲击和挑战。因此,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寻求一条适合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基于价值链的视角,研究高校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思路、途径和内容,以便为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已成为制约新升格本科院校编辑出版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新升格本科院校应根据出版业界的现实需要,将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具有系统性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和改革重点: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改革要有特色,三是改革要有针对性。完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品德培育,三是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多数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招生难和就业率下降为背景,反思了本科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探寻了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存在的差距,提出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明确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加快专业化培养进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求专业设置对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首批和第二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面向工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面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合作与交流等,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