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比喻是选用事物的相似点(喻体)形象生动说明、描述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明显地以喻体说明、描叙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格。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它的表达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间常用...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一般认为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喻词。比喻的基本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中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等一类的喻词,明确地表示是用乙事物来比况或说明甲事物。但是含有"像、好像、如、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都是比喻句。比如:"我鼻子陡然一酸,像是要哭出来。"(阿累  相似文献   

3.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暗喻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形成、化作”等。暗喻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可以不出现喻词,变成一种“附加式”,本体作修饰语,喻体作中心词,或者相反。二者组成修饰、被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喻词都齐全的,比如甲像乙;暗喻喻词是是、为,比如你是红花,我是绿叶。借喻则是本体、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比如下面故事里的这副对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人们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运用比喻可使语言变得形象化,使被描摹的事物更生动、具体,使被说明的道理更易理解。人们在长期的语言运用、积淀中,使比喻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多样活泼、千变万化。下面介绍几种不常见的比喻形式,与读者共飨。比喻常被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表现形式,也是人们最常用的三种形式。明喻一般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有“像、如、似、仿佛、如同、犹如、有如、好像、恰似”等喻词连系。“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有时与前面的“像、如”连用在一起。明喻的基本格式是“甲像乙”…  相似文献   

6.
一、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为“如”“若”等。如:洞若观火、冷若冰霜、固若金汤、口若悬河、兵败如山倒、势如破竹、寥若晨星。二、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为“成”,或者暗含两个比喻,不出现比喻词。如:众志成城、风刀霜剑、心猿意马。三、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阪上走丸、空谷足音、高屋建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就是“以此喻彼”,用具体的、熟知的、浅显的事物打比方,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生疏的、深奥的事物,让读者或听众容易理解、容易想像。被比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是、成为”等叫做“喻词”(有时不用)。根据这三种成分在句中的不同情况,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谈古书不能不懂修辞,懂修辞尤应弄懂比喻。本文想就古汉语的“三喻”、借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等三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明喻、隐喻、借喻 一般说,比喻是由被比喻事物(本体),比喻事物(喻体)和喻词(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成分构成的。按照这三个成分在句子中的隐现情况,古汉语的比喻主要有明喻、隐喻、借喻三个基本形式。 明喻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其一般格式(又叫详式)是“本体(甲)象喻体(  相似文献   

9.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等三部分构成.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情况,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也叫暗喻)和借喻三类.本文运用大量的例证对这三类比喻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等三部分构成。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情况,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也叫暗喻)和借喻三类。本文运用大量的例证对这三类比喻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庄子》比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篇章层面,而从词句层面研究《庄子》比喻也甚为重要。为了比喻描写的系统性,根据比喻句中本体、喻体以及喻词的关系,《庄子》所有词句层面的比喻均可归入明喻、暗喻、借喻和潜喻这四种基本类型之中,而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又根据喻词的不同、喻体的特点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分为若干下位类型。由此观之,《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体系,且比喻格式也大体定型,基本暗合了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的源头之一。《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还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其比喻喻体也体现了较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等类型,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修辞方式。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把它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高尔基把它称为“语言之花”。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比喻尤其是暗喻这种手法。一方面,喻贵在“暗”,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打“犹如”等喻词,只有“是、成为、变成、等于”等连接词,成为本体+连接词+喻体的模式。(2)从逻辑关系看,喻体对本体,表示肯定或否定某种属性,其连接词主要用判断词“是”,所以,这类暗喻称为判断性暗喻。(3)从语法意义看,在这种句子中,本体充当主语,连  相似文献   

13.
比喻和比拟是相似而又不同的两种辞格。比喻是以彼物(喻体)比此物(本体)。比拟是把此物(本体)当作彼物(拟体)来描写。它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一、从外表形式看:比喻必须出现喻体,比拟则不必出现拟体;比喻或出现本体(明喻、暗喻)或不出现本体(借喻),比拟则本体和拟词(适宜表述拟体的词语)都要出现。如: ①万里长城,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峻青《雄关赋》) ②……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相似文献   

14.
明喻是一种形象描述手段,本从各个角度对俄汉明喻进行比较。从构成来看,汉语明喻用“像、好像、如”等比喻词来联结本体和喻体,而俄语明喻则由“本体+喻体+比喻词”,“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名词(代词)第二格”或“чем+名词第一格”构成;从分类来看,俄汉明喻都可分为简式明喻和繁式明喻,而汉语还可分为前喻式明喻和后喻式明喻,肯定式明喻和否定式明喻,常用性明喻和创造性明喻、从功能来看,俄汉明喻都集美学功能与信息功能与于一体。另外,使用明喻要恰当,不能“过度”。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用打比方的办法来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人们在说话、写文章时运用它,能收到生动、具体、形象、鲜明的语言效果,这在谚语中的作用尤其突出。 谚语中常用的比喻手法,一般来说,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一、明喻: 明喻是一种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常用“象”、“如同”、“犹如”、“有如”、“似”、“似的”等比喻词连接。例如:“道上行人口似碑”(元·杨文奎《儿女团圆》一折),“救麦如救火”(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树艺·谷部下》),“伴君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常用修辞法,用于记叙文、散文一般称“比喻”,用于说明文一般称“打比方”,用于议论文论证时一般称“比喻论证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比喻有几个常见理解误区,下面略作分析。常见误区之一:比喻的本体、喻体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一般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鲜有例外。如:《荷塘月色》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是暗喻,本体是“长安街”,喻体是“大海”;《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喻体是“厚障壁”。不过,比喻还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合情况,衍生出另外一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等。其中有一些比喻的喻体,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句子。如,扩喻就是本体、喻体互为平行的句子的一种扩大形式的比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用“老鼠爱大米”来比“我爱你”就是这一类。这类比喻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比喻词常被省略,两个句子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荀子的《劝学》,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相似文献   

17.
修辞格比喻,又叫“打比方”,指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这一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的语言现象。比喻有四个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明比喻的词)、相似点(本体与喻体共有的特点)。有时本体和相似点不明显,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根据这四要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特征,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及其若干种变式,后者常见的有博喻、连喻、引喻、缩喻、倒喻、逆喻、进喻、派生喻、类喻和较喻共十种。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介绍。 1.明喻:明显地打比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常用表相似关系的“像”、“好像”、“如”、“比如”、  相似文献   

18.
一、比喻,千姿百态 在修辞学奠基巨著《修辞学发凡》中,陈望道先生根据本体的隐显情况和本体、喻体联系的方式,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和借喻三类。这样分类,标准统一,分类简易,概括力强,便于掌握,几乎所有的比喻都可归入这三类中。因此,后来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辞篇和修辞学专著,大多采用陈望遭先生的说法。然而,仅用“明喻”,“暗喻”、“借喻”这三种类型来说明比喻  相似文献   

19.
略式明喻     
明喻是最普通而又最显著的一种比喻。明喻的常见格式是: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同时并举,并且在两者之间,用一个比喻词来表示它们的比喻关系.如: ①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例①里,“车队”是本体事物,“河”是喻体事物,“象”是比喻词. 这种明喻,结构完备,修辞上称之为详式明喻。除了详式明喻,还有一种明喻,不用比喻词,而把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排成对偶、排比等句式.如:  相似文献   

20.
比喻又叫譬喻,根据甲乙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的修辞方式。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的格式是“甲像乙”,用“像”字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相似点上来打比方。但是有“像”字的句子并非都是比喻句,这里主要谈两种不是比喻的“像”字句。一、比较不是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在“像”字句中,相同的事物往往构成比较,以表示相类或相同之处,或者表示看起来有些像,有时用于对具有相同点的事物的推测,或含有推测的意味“。像”含有“如同”的意思。例如:“黄山真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