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外阅读在聋生知、情、意的培养以及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川渝地区10所特殊教育学校401名初高中聋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川渝地区中学聋生课外阅读整体情况不佳,课外阅读期望和兴趣较高,而课外阅读氛围和物质条件较差,聋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作用,但认为课外读物很难看懂;聋生对课外阅读有着较大兴趣,但阅读图书数量较少;聋生亟待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学校和家庭尚未给聋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物质条件,也没有营造出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尤其是家庭;聋生非常期望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改善图书馆(室)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北京市两所聋校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调查发现,两所聋校中高年级聋生虽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意识,并能够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但阅读的量不够,对阅读材料缺乏恰当的选择,阅读的品质不高,有效阅读的比例偏低。笔者从聋生认知特点和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聋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三方面的支持:学校要为聋生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的材料和时间,教师应给聋生必要的课外立场指导,家长应志阅读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聋生的听力缺陷使得其对语言的感知、掌握等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在教学实践中聋生的课外阅读只能以目代耳,七年级聋生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但是聋生因自身的缺陷容易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存在阅读范围狭窄、阅读时间短暂的现象。要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需要结合聋生的特点,通过创新培养的手段,如丰富课外阅读教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鼓励阅读练笔结合等方式培养七年级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七年级聋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聋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提高聋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综合能力。现在我校为寄宿学生开设了周末课外阅读课堂,每周有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然而,对于低年级聋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聋生的听力缺陷大大限制了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掌握,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加强聋生的课外阅读是提升聋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聋校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聋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陈玲华 《文教资料》2007,(27):135-137
阅读是使聋生广泛摄取多种信息、了解社会、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能力。低年级是聋生阅读动机形成的关键期,通过词义教学、情景教学、品读文本,以及开展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培养低年级聋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聋生在交流时无话可说,作文课上写不出东西。究其原因,主要是聋生的阅读面过于狭窄,除了教科书中的文章以外,他们几乎很少读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引导聋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梁娜 《成才之路》2012,(14):33-33
正聋生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但是,要有计划地指导聋生课外阅读并未在许多聋校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或是认为只要掌握教材,已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教学时间紧,无精力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加之大多数学校没有舒适的阅读场所,图书匮乏,更使聋生的课外阅读成了一句空话。然而,教师们总抱怨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顺,实际上这与  相似文献   

9.
从事特殊教育十多年,我一直在为培养聋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而努力。自从学校建起了漂亮的玩具图书馆,配备了丰富的玩具、图书之后,我和孩子们便如鱼得水。借助玩具图书馆这一阅读平台,聋生们的阅读兴趣越发浓厚,识字量不断增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如今,聋生们一进玩具图书馆,就专心致志地拿起图书阅读,自由自在地在书的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最热门话题,它对聋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聋校教材的内容又不能满足我们听障孩子的沟通交流的需要。因此在切实完成课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应扩大听障学生的阅读量,加强对听障学生的阅读指导,激发听障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听障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基础。笔者通过观察,描述了聋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做出了原因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有效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以上,并且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目前《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对聋生的阅读量没有具体要求,大部分聋生不爱阅读,制约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培养中年级聋生的阅读习惯呢?一、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他们勤于阅读、乐于阅读。我从聋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动画片着手,  相似文献   

12.
一、聋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汉语基础知识的薄弱。制约了聋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然而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在课堂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时候.由于听力的限制。师生沟通的困难重重.这些影响让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聋生汉语言能力的低下。缘于大部分聋生对汉语言材料只能读懂大概.有时甚至还产生误读、曲读的现象。这些障碍都制约了聋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直接影响了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聋校语文教学呆板僵化。  相似文献   

13.
聋生由于其生理缺陷,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滞后于同龄健全学生,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课外阅读不仅开发聋生智力,还能够使聋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写作能力,对提高聋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其他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聋生课外阅读内容选择的指导 读书的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由于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等原因,大多数初中聋生不能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笔者在对所教班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部分成绩优秀的聋生除了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之外,几乎从来不看课外书。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益于课外。”中高年级的聋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和需求。这时候的课外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内容的选择,对聋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别林斯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是聋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聋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聋生而言,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聋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然而聋校传统的阅读课教师的串讲串问,繁锁的分析、统一的答案模式剥夺了聋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聋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聋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聋生的阅读实践,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在聋生的阅读过程中如何加以指导,对老师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好阅读课。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发现,聋人学校的高中约有12%的学生每天能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如看课外书、报纸等;21%左右的学生只是有时进行课外阅读,如只看一些热点的新闻等;67%左右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很少读书、看报,课余时间只喜欢通过手机、MP4看电影、玩游戏等,或者只看一些"图书"——文字很少的漫画.在写作文时,教师就会发现:平时课外爱阅读的聋生较容易下笔成文,语句也相对通顺;而平时不爱阅读的聋生绞尽脑汁也挤不出几句话,羞涩的几句话里也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显然,这两种现象的区别就在于聋生是否经常进行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8.
写句与阅读能力教学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小学生语文知识,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聋生而言,因听觉障碍出现语言缺陷的情况很多,因此,聋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弥补小学阶段聋生的语言不足,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比如,听、说(口型)、阅读和写句能力等。主要探讨了提高小学阶段聋生写句与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能提高小学阶段聋生的写作及阅读水平,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聋生9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200~250万字,能背诵优秀诗文150篇.这表明新课程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我发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聋校对这一要求,置若罔闻.针对这一状况,我做了一番溯源的探究,从农村聋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和建议两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20.
聋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巧妙引导,在"漫不经心"中激发内在兴趣,用"釜底抽薪"抵制负面诱惑,用"以退为进"强化阅读动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难得糊涂,用"无声胜有声""浑水摸鱼""欲擒故纵"之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