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在翻译文化心理学的视角下对杨宪益夫妇和英国翻译家霍克斯的《红楼梦》全译本回目英译进行比较,阐释分析译者的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在译文中的体现。分属中西文化背景的译者在翻译过程的磨合与取舍中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文化心理特点。杨译注重对原文的忠实,译文具有内向、保守、含蓄、克己等典型的中国文化心理特点;霍译更看重英语读者的心理期待,译文带有明显的外向、开放、自由、多变等西方文化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及霍克斯译本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力图找出两个译本译者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文章以德国的"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翻译的目的、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语接受者、译者与发起人之间关系等影响翻译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后得出结论:杨宪益译本倾向于异化,霍克斯译本倾向于归化;两位译者都尽力本着忠实于原文和忠实于读者的态度,遵从了忠诚原则.同时他们竭力实现其各自的翻译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静 《考试周刊》2013,(67):13-14
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文夫妇与霍克斯的翻译版本为对比,阐述《红楼梦》中"姑娘"这一称呼语的语用信息在文中的构建与传达。  相似文献   

5.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杨译及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位置、赞助商等诸多因素,会影响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霍克斯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杨宪益夫妇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究益夫妇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回目文化意象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杨译以原文作者的意图为中心,采取文化异化的策略,尽量保留原文的意象;霍译更看重译语读者的期盼,采取文化归化的策略,省去或采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意象来替代原文意象.  相似文献   

7.
选取《关雎》的三个英译本,其译者阿瑟·韦利、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是三位文化身份各不相同的译者。通过对三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作为久居英国的犹太译者,韦利忠实于原诗的字面意义,偶有改动,以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感受;作为中西文化杂糅者,杨宪益夫妇用直白易懂的语言详尽阐释原文的思想和内涵;作为典型的民族文化认同者和爱国者,许渊冲更注重原诗风格和内涵在译文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张琳琳 《文教资料》2010,(35):34-35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传意翻译"理论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而传意翻译较主观,更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本文拟从纽马克的传译翻译和语义翻译角度,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文化意象翻译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蕴含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在对其诗歌的研究中却鲜有人对英译本所呈现的宗教文化差异进行全面分类研究。本文拟从宗教文化语境着手,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英译本因译者各自所处的宗教文化语境不同而对原文宗教文化的翻译进行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在翻译界最负盛名,这两个译本迥异的翻译风格常常被用来对比研究。杨宪益的《葬花吟》译本注重诗歌意境与风格的重现,霍译本则倾向于音韵美与形式美的彰显。本文试图通过对红诗《葬花吟》杨、霍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透视两位译家的翻译风格,进而让不同国别的读者能更好的通过对《葬花吟》这样两种风格译文的了解更进一步把握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以扬宪益和戴乃遮以及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的<红楼梦>英文译本为蓝本,旨在通过译者在翻译中的选词来探究文化自恋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试图找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反映其文化自恋的合适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活动的跨文化性和交际性决定了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需要伦理学的指导。首先阐述了翻译研究和伦理学的关系,然后梳理了翻译伦理研究现有的成果,指出伦理学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翻译研究可以借鉴伦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最终建立翻译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红楼梦》原文中抽象、模糊、单调的冷笑,在杨译本中96%都得以译出,且更加具体、清晰、丰富。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的伦理思想是对传统形而上伦理学的批判。解构主义的翻译伦理颠覆了传统的“忠实”翻译观,提出了求异的伦理诉求。解构主义并没有制定翻译的伦理规范,译者只能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中做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翻译语境中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求异的伦理诉求往往受到挑战,甚至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最权威的英译本出自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前人多认为杨先生的异化策略优于霍克斯的归化策略,也有人认为归化异化应当并重。笔者认为,归化策略更有助于英美读者对这一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鸿篇巨著的理解,相比之下,归化策略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象传译中的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且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为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为分析文化意象传译中的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化意象传译的误读过程其实是译者对翻译伦理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7.
白晶 《海外英语》2011,(8):180-181,187
从杨译本《红楼梦》中几个具体实例出发,分析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及他在翻译中关于文化内容处理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8.
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他的作品的解读论文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种期刊中。然而库切既是小说家更是一位翻译家,对其翻译理念的系统研究尚无人问津。文章根据库切对穆尔夫妇、哈曼等人翻译卡夫卡代表作品《城堡》、《审判》等的评论,提炼出库切的翻译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读者参与引发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对异化和归化的“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中英两个版本《红楼梦》的比较,指出如何在汉译过程中调动译入语的表达手段和技巧,以更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从中看出意合式语言译成形合式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各地公共场所出现的汉英双语公示语越来越多。城市公示语汉译英的现状堪忧,存在不少翻译错误的问题。将翻译伦理的理论引入对公示语英译的研究,为解决这些错误问题提出了启示,从而推进翻译的良性发展和城市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