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道"是韩非治国思想中一个带有核心性的理念,在他的治国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韩非所说的"道"取自老子的"道"而又不同于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有多层含义,而韩非则把道解释为自然世界运动发展的必然即规律。以此为基础,韩非把道引入人类社会国家治理的图式中,不仅把法理解为治理国家的道,而且还把治臣之术升华为道的高度。认识韩非关于道的理念,对于认识韩非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用特别的方式关注着国家的治理、人民的安危。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是"道",道的核心基础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政治思想中的精髓,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无为"看作无所作为。老子试图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的治国效果,体现了"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的发展,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与先秦其他政治思想家不同,面对当时社会、国家混乱无序的局面,老子意识到,恢复社会秩序关键不在于提出具体的治国之道,而在于发现并按照社会、国家的本性(规律)管理社会、国家。老子以“道”的高度概括了宇宙包括社会、国家产生及运行的根本规律,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社会政治观。“以道治国”是老子的治国方案,即治理社会、国家必须按照规律办事。这被认为是超越“治国之道”的“为君之本”,具体包括行善政、顺民心、为无为等。老子所构想的能完美体现“道”的理想社会、国家就是小国寡民。老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庄子、黄老派、玄学、太平道等上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4.
韩非的治道思想包含了对"明主之道"的系统论述。在韩非看来,"明主之道"要求一方面掌握治国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掌握治国的制度措施。"明主之道"的治国思想原则是坚持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明主之道"的治国制度措施是熟练把握法、术、势的性质,掌握使用法、术、势的具体原则,使法制与引导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5.
以老子为核心的道家学派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轻徭薄赋"等为政思想,在国家管理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道"是老子治世思想的核心,以"道"为根本,延伸出"无为而治""三宝""民本"等枝干思想。从汉初到清朝,老子的为政思想长期影响着国家管理,奠定了其卓越地位。基于此,探讨老子及其《道德经》中的治世思想,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非的"道"在老子的"道"的基础上,降低了两个层面,使老子的"道"的"博大"、"玄远"、"形上"、"神秘"等色彩统统退去了。韩非就是这样改造降格,将老子的"道"纳入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并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7.
陶佳 《培训与研究》2013,(11):59-63
韩非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但其精神却是法家的。在解老以诠法的过程中,韩非论证了法的哲学根基,阐释了法的生成机理、形式特征、运作规律等。同时,韩非解老是为了发挥其法治思想,非真为解老,故而使老子哲学变得更加社会化、法家化。无论是"道"观念的形下学转变,还是"理"概念的提倡,都是韩非以法家精神调和老子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9.
李任 《天中学刊》2014,(2):111-114
老子的国家治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其所著的《老子》一书中。老子怀着对时代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怀着对统治者的不满及对百姓的同情,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想,以期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国家统治,使百姓获得安定和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一书,涵盖极广,尤为关注国家和社会政治问题。老子构拟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生态国家模式,这个国家持有"自然"的生态存在状态,施行"无为"的生态治国理念。老子政治学说中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展示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今生态政治建设颇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韩非师从荀卿考论——兼及荀、韩思想之"异"与"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非师从荀卿的经历是其生平事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和《李斯列传》,以及《荀子》《韩非子》等材料,对韩非早年求学荀卿的经历作了考论:时间在前255至前247(荀卿重返楚任兰陵令)年间,地点即在楚之兰陵;其所学内容更多是有关“帝王之术”的内容。荀子的儒家学说对韩非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者思想在这一点上又体现出了内在的一致性。在目前研究者更多看到荀、韩思想之不同、更多强调二者的对立性时,这种一致性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韩非巧妙利用了汉语多义的特性,有意混淆道德与利得、态势与权势、正义与适宜等概念.一方面利用老子的宇宙之道贬低仁学现实主义的人世之道;另一方面,对“道”进行为我所用的阐释,将理作为道的说明依据,以形名之计使得法、术成为遵循宇宙之道的大法,使法、术、势成为法家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4.
论韩非之死     
韩非的法治思想尤其是加强君权的理论为秦王所激赏,但遗憾的是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以自杀结束生命。这一结局是法家内部派别之争.现实政治生活中权利之争,以及知识分子与统治之间矛盾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韩子之死,值得治史反思。  相似文献   

15.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论《冠子》的“道法”思想——兼论道法、黄老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鹖冠子》是汉以前的一部古书。“道法”思想是该书的主要思想。“道法非申韩”,也与黄老新道家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论韩非法治主义的政治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法治主义是综合诸子思想并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法家思想传统。“法”是理解其政治文化内涵的关键。如果以儒家政治思想为间接的对比参照,从理论层面分析“法”在成文法规、行政功能、刑罚性质等方面的内在特征及其影响,那么就能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得出结论: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的缺失,个人私有权和个体意识也就难以得到良性发展,这是法家的症结。  相似文献   

18.
韩非的德法观是建立在"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之上的,他对儒家的道德仁义和"德治"思想的批判、对道德概念的法家式改造,并不是为了否定道德自身,而是希望通过法治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韩非德法观发展的结果是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理念的提出,其"德""法"观对后来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并对当代中国治国方略的抉择多有鉴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