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与美     
张跃 《教书育人》2001,(9):33-34
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美”来设计和营造自己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直觉形象应该是美的,这里的美指的是教师的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等。一个一接触叫学生看了不太舒服的教师,即使他的教育方法很好,学生也不一定积极与之配合,心情舒畅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果教师的外在形象邋遢,即使他育人的心情再迫切,他的教育行为也不能切实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倘若品貌具佳的老师来从事这一活动,情形也许就不一样了。同学们渴望见到她,每堂课都伴随着期待愉悦和崇拜。因为她好看、她美。上她的课,听她的声音,看她的…  相似文献   

2.
课堂,一片寂静。虽然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也没有学生交头接耳,但那一双双热忱而充满好奇的眼睛却紧紧锁定着美术教师韩佳逸的一举一动。她是上海市青年聋哑技术学校这所特殊学校艺术团的艺术教师,同时兼学校的美术课。她的家离学校很近,生活两点一线,甚至有点封闭,白天上课,晚上和孩子们一起排练。用她自己的话说:“除了睡觉,其他时间基本都与聋生在一起。”吃饭、聊天、玩耍,她的生活也完全融入了这片寂静的世界,她还有着和聋人差不多的习惯,“不爱说很多话,说话挺累人的。”让人。隙异的是,韩佳逸并不是特教专业出身,也不毕业于师范专业,而是来自被誉为全国“艺术教育第一方阵”的上海戏剧学院舞台艺术专业。毕业于艺术名校的韩佳逸是怎么和特教事业结缘的呢?  相似文献   

3.
我只是坚持尽心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学也无涯,教也无涯。 对于我来说,教育是事业,教育也是生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在不断进步,教师也要坚持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书写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讲究教育艺术。 她儿时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教师。因为这个梦想,她在游戏中扮演教师,在班里模仿教师。1986年,为了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天津宁河师范学校,并以优秀的文化成绩和面试成绩被录取;1989年,她因品学兼优被保送进入天津师专中文系学习。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的运动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的艺术。通过诗的描写来表现飘逸的体态、轻盈的舞姿,这是相当困难的。乌兰诺娃的舞蹈是极高超的艺术创造.人们在观赏了她的表演之后.往往只能感受其身轻如燕的灵巧动作.却难以言传其艺术真谛。艾青的《给乌兰诺娃》一诗却以传神妙笔写出乌兰诺娃表演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实中一些教师忽视语言基本功的练习,没能用正确得体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主要谈谈教师的语言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师爱如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是热爱学生。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的确,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古今中外,那些在教海中硕果累累、桃李芬芳的教师,无不深谙爱生的艺术。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里,“师爱”应该如水一样,诠释新的语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工作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而且还要讲究艺术性。它要求教育工作用灵魂塑造灵魂,以情感升华情感,以睿智启发睿智。“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育的情境千变万化;教育的内容千头万绪。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运用教育艺术,创造地、巧妙地去开展教育工作。也就是说,要求教师要有爱的艺术、理解的艺术、尊重的艺术、赏识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教育专家,于漪以丰厚的教育体验和睿智的学科思辨为当代中学语文教学铸就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卓有贡献的校长,于漪以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和扎扎实实的管理风格为学校管理创造了宝贵的财富。她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表达着这样的看法:“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对教育本质意义的思考坚定了她的办学思想和“育人”信念。“教育的本质是以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求学生。”换言之,要实现教育的本质意义,只有铸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一个素质全面提高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颜世兰教育是一种艺术,而“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夸美纽斯语)由于教师担负的特殊使命,因此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也就有了特殊的要求。国外教育家在对万名中学生问卷调查后,总结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具...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夏青教育艺术广场人老心红图中这位九十二岁的雷晓晖老人是中共“五大”唯一健在的代表,也是一位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师,她经常坐轮椅来到四川南充市中小学,用自己的革命经历和革命历史资料为青年教师和学生讲革命传统课,使师生深受教益和鼓舞。(支...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小妹妹,她叫张羽,现在才十四个月大。今天我有空,便去她家玩。来到她家,她刚睡完午觉,我叫了一声“张羽”,这小家伙听到了,转过身来,用柔嫩的小手擦擦朦胧的睡眼,看见我后,咧开小嘴甜甜地笑了。瞧,好长时间没见了,竟还认得我。她那双乌亮的眼睛望着我,似乎在说:“姐姐,你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作为解放大路小学的一名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艺术节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艺术教育魅力无穷。一、艺术教育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艺术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们班的艺术节节目是武术:“中国功夫”。教武术的赵超同学在我们班平时总是默默无闻,她不爱出头露面表现自己,一遇到什么事总是很胆怯。当我言明了艺术节的重要性,把任务交给她时,她欣然接受。然后,就找来了磁带,根据音乐节拍分解动作教给同学。这样既发挥了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树立了她的自信心。二、艺…  相似文献   

13.
高红娟 《贵州教育》2009,(9):17-18,21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教师的职责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育之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4.
四月一日那天,一位女教师象往常一样踏着铃声走上讲台,师生问好后,学生坐下。教师转身正要板书当天的课题,身后却传来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她看看学生,笑声止住了,但刚转过身,笑声又响起来。这位女教师有些莫名其妙,于是她停了下来,用询问的目光望着学生。坐在前排...  相似文献   

15.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让多少教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同时也成就了多少名师。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与受教育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我们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老师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却没有能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6.
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红 《职业技术》2006,(10):188-188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是教育工作最细腻的一面,他要求教师要有真知灼见,把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结合起来”,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中学生异性间微妙的情爱——早恋。面对中学生的“早恋”,我运用下列三条原则处理,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追求一种教育机智,这是不错的。教师的教育机智,更多的时候具体表现在他们对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对教育方式的恰当选择、对教育技巧的娴熟运用。但是,这“机智”决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智慧或一种教育技艺,而应该是对学生心灵的真诚尊重。我当然同样赞赏教育机智,但我认为,这种机智应该是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而不能是人为地“运用”。按我的理解,机智更多的是属于一种技巧,而这种技巧必须注入一种教育情感才会富有生命。换句话说,离开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情交融,任何“技巧”都不过是教师的“小聪明”罢了。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但一些教育者往往把这艺术仅仅理解成一种纯技巧的东西。其实,教育艺术就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由衷的热爱和尊重。所以我说,比教育机智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这一观点,源于我对自己教训的一次反思。一天早晨,我来到班上向一个女学生小马(化名)借改正液用,我发现她好像是在抄同学的作业。虽然我知道这个学生有抄作业的习惯,但我还是怕冤枉了她,所以当她把改正液给我拿来时,我小心翼翼地问她:“你刚才没抄同学的作业吧?”她说:“没有啊!您看,这都是我的本子。”她当即还...  相似文献   

18.
快一年了,拉丁舞在我校艺术教育中已经蔚然成风。学校每天清晨的早锻炼被跳拉丁舞替代了,而我们对它的态度也由排斥、接纳变成现在的喜爱甚至痴迷。跳拉丁舞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涵养了师生的气质风度,还磨练了心理承受能力(好些学生原本羞于表现自己,跳拉丁舞后变得大方了许多)。我班在排练拉丁舞期间发生的一幕小插曲又让我感觉到:教育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抓住契机,那么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自我教育能力是相当不错的。事情是这样的:“五一”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生拉丁舞展示活动,要求以年级为单位在全校举行汇报表演,由…  相似文献   

19.
王凤兰是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教师,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4年,担任年级组长22年,班主任工作31年。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她体会到:“知识是力量,道德也是力量,甚至道德力量更伟大。”她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工作中,她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不仅是“学师”,而且是“人师”,成为学生人生的指导者、生活中的朋友和心理保健医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实中一些教师忽视语言基本功的练习,没能用正确得体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主要谈谈教师的语言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