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相似文献   

2.
写散文和写小说的区别。于我首先在于,有散文约稿我才肯写,而无小说约稿我仍可写。这里自是不排除喜好的程度,但深究起来.我觉得对散文我是有几分怕的。这怕就像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子的怕,看似没有道理,实则最是一件不容易面对的事呢。  相似文献   

3.
平淡的境界     
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散文这一写作体裁就一直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我看来,写好散文是写好一切文章的基础,自古有云,散文意在"行散而神不散",这种"散"与"不散"无关于形式,重在于"文思"、"文眼"。笔者结合近几年一线教学经验及探索认为,散文教学作为整个高职院校学科教学中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一个部分,散文教学应该抓住阅读与鉴赏这个基础,希望本文能对高职院校散文教学中的阅读与鉴赏教学做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曾说:散文就是燕子、黄鹂或金铃子,她们可以在蓝天随意而灵巧地飞来飞去,唱自己的歌——散文的写作随意自然。冯骥才也做过一个比方,散文就像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散文的确是高中生作文时最普遍的选择,然而,学生也最感困惑——老是写不好散文,或者说散文很难得高分。也许是因为散文有失记叙文的朴素平实、议论文的逻辑严谨;也许是散文的"形散神聚",说  相似文献   

6.
初中散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师不以散文文体特色为抓手教散文,一般都是从结构、感情、形象、语言等肢解散文,品味散文只注意到字词句的层面,散文教学没有了"散文味儿"。本文从散文文体特征出发,发现散文在选材与意蕴的表达、篇章的营构与风貌、意象与情境意味以及语言运用的不同效用等有着独特特征,散文教学应从这些特征入手展开,解决散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形式自由的文体。文笔优美,是散文发展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作家必须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用写小说、戏剧的语言去写散文都不行)看来,散文的语言对作家的创作也是一个限制。纵观现代散文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五四”时期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提倡的小品文,在散文语言的发展史上确实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写散文     
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没想过散文,后来诗写顺手了,就更疏远了散文,偶尔碰上一篇顺眼的,就捧了读,但也是只读不写。 突然有一天内心怦然一动,好像生活的经历中缺点什么,于是就想起了散文,诗写数年了,也小有起色,但就是感情世界缺了完整性,细一琢磨,才明白散文是对诗歌的一种补充。因有这种想法,有时就不由自主地尝试着写写散文,感觉也挺不错,这是另一种抒情形式。 我把散文当作一种文字的散步,一种情绪的扩展,轻松而淡然,雅致而悠然。写诗写累的时候,就把散文当作知己,约来纸上交流谈心,无所谓主题的轻重,无所谓词辞的修饰,一切都自然而然,漫不经心,舒  相似文献   

9.
五月的北平     
读点本文采取了平铺直叙的手法,虽然其中有些变化,但基调未变。这种手法最难,人们常说,散文是最无技法的东西,往往是针对此类写法的散文而言。而要写好,这就需要作者的学识、机趣、功力和浓厚的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据统计,近两年高考考生中采用散文文体者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文的总体而言,只凭这一句话并不能学好散文的写作,学好散文的写作要具体地学习散文的笔法和语言,散文的结构就是散文笔法的一个主要方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这真实,是通过作者个人的记忆和表述来体现的。虽然也曾有过代表一个时代发出强音的散文,即所谓写"大我"的散文,但我以为,那很难成为真正的文学。我心目中的好散文,大多还是个人的记忆,同时又是真实的记录。所以,它同时也是历史,但那是一个人的历史。这里的两篇小散文都是写吃的,都是我生命中的真实故事。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为什么这两篇作品里的事却忘不了呢?我想,因为这里有文学的真生命在。它们在我心中,是刻下深深的烙印的;而同时,通过我的经历和我的眼睛,从中即小见大,也能看到一个时代的侧影。在写散文时,我很注意将一些细小的东西,和一个时代结合起来写;也注意将看似无甚大意义的细节,和自己后来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我坚信:散文就是历史——当然,是一个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样写“春风”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一切文类的基础,就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散文的特色,就在一个“散”字,“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可以随便、自由,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我们的日常生活琐事,都可以融入散文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4.
曹保顺 《中学生阅读》2004,(10):38-39,42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情文”“美文”。据统计,近两年高考考生中采用散文文体者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文的总体而言,只凭这一句话并不能学好散文的写作,学好散文的写作要具体地学习散文的笔法和语言,散文的结构就是散文笔法的一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动人的北平》是林语堂先生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真正地体现出了散文的"散",通篇读来,就像一位老人在北平的街上悠闲地散着步,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章描写的场景多变、涉及的人群多样、展现出的生活状态多姿多彩;但是,文章的内容多而不乱,散而有"神",最终落脚到一个词——动人。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读写》2009,(4):12-13
Q1:你之前一直擅长写散文,所写散文还获得过不少文学奖项,怎么会想到要转型创作小说呢?答:情感式散文是我文字创作的开端,写了两三年,也结集出了一本,还有一本散文稿尚且压在箱底。散文与小说,我其实并无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17.
常听一些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写散文最容易。可不,每个人过学、读过书的人谁没写过散文?几乎每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次作文都是要求写散文。不过,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那位攀附风雅的市侩那句名言,却从反面向我们的散文作者敲了警钟。他说:“天哪!原来我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竟一点都不知道呢。”如果认为怎么说都是散文,怎么写都是散文,那可就真让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名诗人格雷夫斯(RobertGraves)曾经说过,他用左手写散文,取悦大众,但用右手写诗,取悦自己。对于—位大诗人而言,要写散文,仅用左手就够了。许多诗人用左手写出来的散文,比散文家用右手写出来的更漂亮。—位诗人对于文字的敏感,当然远胜于散文家。理论上来说,诗人不必兼工散文,正如善飞的鸟不必善于走路,而邓肯也不必参加马拉松赛跑。可是,在实践上,我总有—个偏见,认为写不好(更不论写不通)散文的诗人,一定不是—位出色的诗人。我总觉得,舞蹈家的步行应该特别悦目,而声乐家的说话应该特别悦耳。可是我们生活于一个散文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冰心散文的语言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作家群体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她写诗歌、小说,也写散文,成就最大的是在散文方面。她的散文,尤其是作品的语言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性特色,而且显露出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和  相似文献   

20.
<正>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中,散文是极其常见且常考的一类文体。但是初中生在面对这一文体时,普遍反映出读不懂、不会做的问题。其实散文,也无非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也只是抒发作者的一点感觉、描绘一些情境、体味一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却往往令人深切难忘。要想真正的读懂散文,会做散文题,那就需要把握好散文的基础知识点与散文试题的常考考点,这样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做好散文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