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在模拟平流沉淀池中,设置挡板、溢流堰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沉淀区中投放短管填料对浊度去除效果的提高。通过控制不同进水流态、短管填料不同投加方式、不同投放位置、不同投放量的对比,提出提高浊度去除率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试试验,以沸石滤池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其去除NH3-N、CODMn、浊度和藻类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两周后,氨氮和CODMn去除率稳定,出现线虫和甲壳动物,生物膜成熟;水力负荷变化对去除氨氮和CODMn影响较大,当水力负荷由4m3/(m2·h)提高到8m3/(m2·h),两者的去除率分别降低29%和20%;不同的水力负荷对浊度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进行曝气管网改造等维护检修工程,在工程再启动过程中,进行水质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填料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使生物膜受到破坏,工程须经历重新挂膜再启动过程,恢复正常水质净化效果约需25天,较填料浸没在水中状况长10—15天,氨氮去除总量上升速率和填料上生物演替近似反映了这一过程;进水水质和过水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工程挂膜启动和水质净化效果的恢复;维护检修后,工程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提高。建议工程进行维护检修时,尽量缩短生物池抽干水时间,减少对填料生物膜破坏。  相似文献   

4.
战时饮水保障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野战条件下,解决饮用水去除微污染问题是搞好饮水保障的关键。通过对聚氯乙稀合金超滤膜对微污染水的净化试验,研究超滤膜对水体中致病微生物、浊度、有机物、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及耐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5.
拉萨河流域甲玛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多  李明礼  德吉  许祖银  旦增  刘勇 《资源科学》2010,32(9):1650-1656
水质净化功能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生态功能之一,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甲玛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湿地水的色度、浊度、pH值、水温、溶解氧和20种相对重要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西藏甲玛湿地水的pH值、DO值分别为7.40、8.07mg/L;甲玛湿地水中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低,并且水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差异较大,它们的含量序列为:CaAsMgNaKFeAlCuMnZnMoNiCrPbSbCoCdSeHgBe。通过对进水和出水水质的比较发现甲玛湿地对色度、浊度和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对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达到了65.1%、63.8%,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不同,金属元素的去除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eAlPbCuCdFeSeCoMnNiAsZn。其中对铍、铝、铅、铜、镉和铁六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最明显,它们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3.33%、70.38%、67.95%、67.08%、66.30%、65.50%,对总硬度(Ca、Mg)、Na、Hg、K、Cr、Sb等几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率很差、几乎不能被去除。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进行曝气管网改造等维护检修工程,在工程再启动过程中,进行水质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填料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使生物膜受到破坏,工程须经历重新挂膜再启动过程,恢复正常水质净化效果约需25天,较填料浸没在水中状况长10-15天,氨氮去除总量上升速率和填料上生物演替近似反映了这一过程;进水水质和过水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工程挂膜启动和水质净化效果的恢复;维护检修后,工程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提高.建议工程进行维护检修时,尽量缩短生物池抽干水时间,减少对填料生物膜破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废水回用为目的,主要研究了低压纳滤膜法处理乳制品废水的工艺,讨论了操作压力、进料流量、pH值、料液浓度、运行时间、浓缩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考查了纳滤膜对废水的COD、浊度和SS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天然水体中,浊度、有机物和氯离子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硝酸盐氮的准确性及检测范围,本文分别对不同干扰因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微污染、富营养化的水库水进行了以高锰酸钾预氧化替代预氯化的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水库水中投加部分高锰酸钾既提高了藻类的去除,同时又提高了混凝效果,降低了出厂水的浊度、色度和异臭异味.  相似文献   

10.
对规模为24 m3/d的混凝、混凝+臭氧-生物活性炭及混凝+陶瓷平板膜等3套纳滤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臭氧-生物活性炭和混凝+陶瓷平板膜和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好,处理后浊度分别为0.491 NTU和0.089 NTU,去除率都在97%以上;混凝+臭氧-生物活性炭对DOC、UV254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68%、87%,单一混凝工艺处理效果最差;3种工艺对无机盐离子的去除效果都较差。混凝+陶瓷平板膜工艺出水淤泥密度指数与修正污染指数最低,后续纳滤阶段膜比通量下降和驱动压上升最慢,作为纳滤预处理工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地表水源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潜在的供水安全风险。本文以湖州河网水源和水库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处理联合深度处理工艺,通过现场中试研究各个水处理工艺单元对水源特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能,考察水源类型对工艺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试工艺对六项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受到水源水质的影响,因初始浓度较低水中锰的去除受水源类型影响不明显。各项指标中,工艺装置对浊度和铁的去除能力最强,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最低。比较不同工艺单元,混凝沉淀对水质提升效果最好,砂滤次之,对于微污染水源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升水质,并应对季节性水质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对COD、氨氮及浊度的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了反应器中污泥浓度的变化情况,为膜生物反应器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将6种不同材料的家用净水器滤芯组合成10类净水器进行性能比较研究。其中3种前处理滤芯来自于某国产品牌:微滤(microfiltration membrane,MF)膜、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CTO)滤芯、超滤(ultrafiltration membrane,UF)膜;另外三种是不同国家设计生产的反渗透膜。对进水和出水中的4个水质指标(硬度、浊度、总有机碳(TOC)、三卤甲烷(THMs))进行分析来考察每种滤芯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超滤(UF)膜组成的净水器只能去除水中的浊度;由活性炭(CTO)和微滤(MF)膜组成的净水器并不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硬度、浊度、总有机碳(TOC)以及三卤甲烷(THMs);由反渗透(RO)膜组成的净水器可以有效的去除管网水体中的硬度、浊度、总有机碳(TOC)以及三卤甲烷(THMs)。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净水器时应该慎重选择滤芯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往复压缩机密封填料使用寿命短、密封效果不佳的状况,通过对中间填料结构的改进,使其与传统填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较好的解决了压缩机的密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用生物慢滤技术处理微污染窖水的过程中,研究了填充火山岩滤料的生物慢滤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滤速为0.2m/h情况下,火山岩滤柱挂膜成功的时间为29天,对浊度、氨氮、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6%、97.18%、43.62%。  相似文献   

16.
黄伟  雷金勇  徐文炘  余谦  莫斌  何娜 《大众科技》2011,(10):106-107,113
人工快速渗滤工艺核心是填料,该研究通过五种不同的填料配比,考察其在不同水力负荷、控制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其水力负荷可达到1.8m/d,出水COD指标优于一级排放标准。与常规生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相比,人工快速渗滤工艺(CRI)具有能耗低、投资少、流程短的优点,适宜在土地允许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于废水中磷的去除一直以来是污水处理中所关注的问题。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磷,如果不加以去除直接排入水体,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若进行灌溉的水中含磷太多则会造成庄稼贪青倒伏。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了很多办法来去除废水中的磷。目前,有采用贝壳作为填料SBR法进行啤酒废水处理与用淹没式贝壳填料生物滤池的除磷方法。本文将就如何使用贝壳粉,进行废物资源再利用,来研究其对废水中磷去除的效果。通过实验来确定贝壳粉的的除磷效果。通过试验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当污水中含磷量为2.844mg/L时,得出最佳除磷条件是:贝壳粉溶液投加量为1.5mL,pH为11.5,沉淀时间为3小时左右时,除磷效果即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混合、絮凝是常规水处理工艺中基础的一步,也是水处理工艺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混合絮凝,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水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的去除也具有一定的效果。纯化水厂根据平原深水高坝水库原水水质特点采取小剂量不间断加药,通过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给水技术强化混合、絮凝效果,为油城人民提供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19.
浑浊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浊度与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如肝炎和小儿麻痹症等有很好的相关性,降低浊度对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变形虫孢囊、贾弟氏虫孢囊、隐孢子虫等具有积极作用,因而,饮用水浊度测定是优质供水的前提,也是供水企业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探讨了在饮用水浑浊度质量控制考核精度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浑浊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浊度与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如肝炎和小儿麻痹症等有很好的相关性,降低浊度对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变形虫孢囊、贾弟氏虫孢囊、隐孢子虫等具有积极作用,因而,饮用水浊度测定是优质供水的前提,也是供水企业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探讨了在饮用水浑浊度质量控制考核精度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