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课了,操场上这边是“老鹰捉小鸡”,那边在滑滑梯,孩子们玩得真欢!突然,传来了嚎哭声,我扭头一看,原来是颖颖小朋友。只见她满脸都是鼻涕和眼泪,哭得挺“伤心”。我连忙走过去问他:“颖颖,你为什么哭呀?”是……是兵兵打的。”颖颖抽泣着回答。我又问:“兵兵为什么打你?”“不知道。”我找到了兵兵,兵兵若无其事地说出了理由:“我打着玩的。” 兵兵为什么会打人玩呢?幼儿们在一起游玩,打打闹闹是常事,至于“打人玩”看起来不寻常,细分析起来也并不奇怪,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0):45-47
对某些情景、某些事物、某些特殊对象的恐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由于认识水平低,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适应方式简单,控制及调节情绪能力差,偶然的害怕、恐惧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正常反应,适时、适当的恐惧还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心理现象,比如,对狗的恐惧,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加安全、更加慎重和更加有益的方式对待各种动物;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激别人的照顾,学会控制怒气,同情那些需要与别人交往的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恐惧情绪会逐渐消失,因此,父母师长不必为孩子的恐惧…  相似文献   

3.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其基本内容是:一个并不能引起某种反映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结果,生物对那个中性刺激物也作出了某些反应。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恐惧型条件反射,它的心理反应为焦虑情绪,外在表现为不安、焦躁、害怕等。例如:某人因车祸受伤,康复以后.一见到汽车就引起恐惧感,生怕车祸再度出现。汽车这个中性刺激物成了他产生恐惧的一种条件刺激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对某一学科或整个学习的“害怕”也是这种心理现象的反映。这种恐惧型条件反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缺乏内在动力,进而丧失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在  相似文献   

4.
桓谭《新论》中记载了两个狗怪故事:狗成为精怪,并以家中刚死去不久的人的身份和面貌出现,让世间人厌恶,最后被打死。狗具备灵性,曾充当很多部族的图腾,使人们相信狗会成精,以狗为图腾的部族与汉民族关系不错,使人们相信即使狗成精也不会伤害人类,因此故事中两只狗精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灾难。但是汉代的谶纬迷信、人们的生存本能使人们对"精怪"的特殊本领有深层恐惧;汉代的生产力水平使得人们在面对自然界的猛兽时处于劣势,因此一直站在与"魑魅魍魉"等猛兽精怪对立的立场。人们的恐惧导致了狗怪被打死的厄运。  相似文献   

5.
保护动物这星期是“保护动物周”,幼儿园易老师对小朋友说:“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一件保护动物的有意义的事。”“做什么呢?”回家的路上,毛头儿一直低着头在想。他想到了亲密的伙伴——那条爸爸特意为他买的牧羊狗。回到家后,毛头儿先跑到阳台上的狗窝——是爷爷用废木板钉成的,像一座小房子。毛头儿伸手把狗窝铺着的棉花、碎布条拿出来,请妈妈帮助洗。还说:“要经常给狗换洗,注意卫生,不然狗也会得‘狗流感’的。”又不知在哪儿找了书本大小的一个纸盒子,毛头儿又拿剪刀,又拿胶水,一会就剪成一个汤盆形状的东西。毛头儿告诉妈妈,这是鸟巢,他…  相似文献   

6.
狗年话狗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也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在我国,周代就有人开始驯养狗,距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狗怎么会成为人类的朋友呢?有这样一个传说:在远古时代,狗很想找一个靠得住的朋友,永远和他生活在一起。它先找到了狼,后亲发现狼怕豺,它就去找豺,但豺又怕狗熊,狗又去找狗熊,结果熊怕人。狗于是知道人的市领是最大的,便找到了人类作自己的朋友。不仅狗愿意和人类作朋友,人类也离不开狗这个朋友。和狗亲近,会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愉悦,对于单身者、老年人和孩子来说,狗是贴心好友,他们可以向狗倾诉自己的感受,交流感情。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7.
法国人真是爱狗成痴,在商店里、餐厅里、甚至地铁上,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牵着或抱着小狗。年轻的背包客们时常带着几只狗一同旅行,流浪汉的身边也常常蹲着一条大狗。在法国,街头的流浪狗并不常见,SPA(动物保护协会)负责收容各种流浪动物,而人们对满街狗屎的容忍度也是超乎寻常。这一切,换在中国,又会是怎样一番境况呢?  相似文献   

8.
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一种情绪。产生恐惧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缺乏处理、摆脱可怕的情景或事物的力量和能力而造成的。在幼儿时期产生恐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熟悉的情境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所致。幼儿在习惯的情景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知觉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行为,学会了怎样对付他们。但情境一旦发生变化,已经掌握的对付他们的方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因而产生恐惧心理。二是为他人的惧怕情绪感染所致。恐惧是多种情绪中最有感染力的一种。儿童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之中时,即使他自身的处境并无任何…  相似文献   

9.
恐惧,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也是儿童对周围客观事物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一般说来,恐惧与儿童身体的大小和应付能力有关,也反映了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调查发现,90%的儿童在其发育的某一阶段都曾发生过恐惧反应,许多恐惧未经任何特别处理就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恐惧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恐惧的内容反映了儿童所处环境的特点及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的恐惧心理现象,帮助孩子找出恐惧的原因,从而消除和克服恐惧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幼儿时期常见的恐惧现象主要有:对动物的恐惧,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目标 (一)通过观察,了解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知道卵生与胎生的区别,初步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 (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动物的能力,满足幼儿对生育方面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二、教育对象分析与设计意图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是女孩子?为什么他是男孩子?这些问题常出现在幼儿园、师生间的谈话中,基于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目标 (一)通过观察,了解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知道卵生与胎生的区别,初步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 (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动物的能力,满足幼儿对生育方面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教育对象分析与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是女孩子?为什么他是男孩子?这些问题常出现在幼儿园、师生间的谈话中,基于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和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我们听的是科学活动《纸上载物》。听课时发生了这样一段小插曲:孩子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固定桥墩的距离,设计成不同形状的纸桥面,记录桥上能放多少个积塑。就在这时,教室、里突然传出了小女孩颖颖不和谐的哭泣声,执教的小贺老师显得很尴尬,忙跑过去询问原因,只见颖颖哭得更伤心了。颖颖旁边的小男孩杰杰惶恐地解释说,是他一不小心,胳膊肘碰翻了颖颖的小桥。小贺老师一边小声地责怪杰杰不当心,一边不停地安慰伤心的颖颖,颖颖渐渐止住哭声,教学活动这才继续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少家庭喜欢养小猫和小狗,由于宠物的增加,被宠物咬伤和抓伤的人数也在增多。孩子喜欢和小动物在一起玩耍、打逗,所以往往孩子首当其冲地被猫、狗抓、咬伤。无论是猫还是狗,它们的唾液中常常带有狂犬病毒,即使是健康的猫狗,也难免不带有这种致命的病毒。据卫生防疫部门的报告,当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用舌舔人手时,即使人手没有外伤,也会感染上狂犬病。如果动物抓、咬伤人的皮肤,它唾液中的狂犬病毒,会随着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短的1~2个月就会出现狂犬病的症状。如兴奋、恐惧;听到水声或见到水,即发生强烈的喉头痉挛。喝水不能下咽,水…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具有明确的自我概念的幼儿会感到自己是个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他能为自己作出某种选择,也能把某些特定的事情办好;他不会因为思想上出现了各种想法而显得惘然若失不知所措;他既能钟爱旁人,也同样能接受旁人的感情。一个认为自己能讨人喜欢并具有能量的孩子,在人生大道上将会有良好的起步。他会在他的一生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因为他对自身是坚定的,是充满信心的。下面介绍六种培养幼儿自我概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勿恐吓孩子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晚上按时睡觉,讲一些“大灰狼”、“大狗熊”等故事来恐吓孩子,造成孩子们心理中毒,到了夜晚孩子听到敲门声便恐惧地大哭大叫。儿科专家称此种症状为“大灰狼综合症”。幼儿思维是以无意想象为主,其特征就是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或与现实脱离。幼儿在某种刺激物影响下,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小孩子在听了“大灰狼”的故事后,便会不自觉地想象出大灰狼的情形,就好像大灰狼真的正向他扑来一样。因而,只要听到敲门  相似文献   

16.
恐惧情绪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育的某一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恐惧对象,如害怕黑暗、陌生人、声音、雷鸣闪电、动物昆虫、想象中的事物等。  相似文献   

17.
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注意到幼儿心理这方面的变化,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使他们消除恐惧,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否则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狗的趣话     
狗是人类的朋友。你可知道关于狗的习性的趣话吗? 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但动物之间能利用自己的声音、动作和化学气味等,来相互联络或传递信息。“一犬吠(fèi)影,百犬吠声”,当一只狗发现了情况,用叫声告警,其他狗听了一齐响应,顿时变成一片汪汪声。显然,这也是一种联络。狗的视觉差一些,听觉却极佳,很远就能听到人的脚步声,并根据气味嗅出对方是不是熟人。如果是主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气味,它就会摇着尾巴发出高兴的叫声。假如是从未闻过的气味,它就会发出警戒的叫声。  相似文献   

19.
陈卫琴  刘静 《学前教育》2011,(12):22-23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都是在具有某种特征和属性的学习环境中发生的,学习环境本身是幼儿互动和作用的对象,它的构成与属性会对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等产生某种暗示和约束,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幼儿的行为。由此,站在幼儿语言能力和幼儿综合协调发展的立场,创设体现一定儿童语言发展观且具有综合发展功能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兴趣,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活动中,通过其具体的取舍而得知。如果他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再多的训练或外力也往往无济于事。在二岁以前,孩子对穿衣、扣钮扣等绝不会触发任何兴趣,但在此以后,则会执意地做这一类事了。幼儿的兴趣同他的实际能力是紧密相联的。随着幼儿的成长,就会出现某些新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