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集邮与邮政是集邮界研讨的永恒主题,笔者集邮多年,自然对此话题深感兴趣。集邮者应当了解邮政。水有源,树有本,集邮活动也源于邮政。自1840年英国诞生了邮票,它为集邮播下种子。掌握一定的邮政史。我国是文明古国,从古代驿站演变到近代邮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集邮者应根据自己的条件争取多学一点邮政历史,这对集邮实践大有好处。学习相关的邮政法规。作为一个集邮者,不论是收藏、欣赏、组集、参展、邮学研究或是集邮品投资,都应知道邮政法规。因为只有了解与熟悉相关法规,才能帮助你收集到规范的邮品。此外还应知道有关邮资标准的变化,如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自动化邮政”、“自助邮局”、“邮资标签”等,都要学习和收集,以便跟上时代的脚步,  相似文献   

2.
邮识是开启集邮之门的钥匙,知识掌握得越多,自由度越大,对于有志编组邮集的集邮者来说更是如此。编组各类邮集都需要相关的知识,但各类邮集所需要学习和展示的知识是有所侧重的。例如:编组传统类邮集重点在了解和展示邮票的设计、印刷、发行、使用等知识;邮政历史类邮集主要了解和展示邮路、邮资、邮政业务和邮戳等;航空类邮集是以航空实寄邮品和航空邮票为素材,展示航空邮政业务的,等等。因此,作为邮集作者具有丰富的有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而编组专题邮集尤其强调学习、运用和展示专题知识和邮政与集邮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集邮此道,我是个毫不起眼的爱好,不过,说起集邮的历史,倒是可以夸一夸的:五十多年了。由于一直处在捉襟见肘的窘迫和漂泊无定的生话之中,说起所集的票品实在可怜,至今也没有什么“抢眼”的邮品,但是我一开始集邮就注重趣味,注重邮识。这种集邮方式和对于邮政票品的知识钻研大有“打破砂锅璺(问)到底”的劲头,得益干有“邮史矿”雅称的张赓伯先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伟国 200010上海中华路211弄7号603室主集新中国纪、特、、编、普、邮政用品,总公司封、片、折及集邮献等。希与同好探讨邮识,互换邮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我的集邮乐     
集邮是种爱好,也是一种乐趣, -个集邮爱好者,经过多方努力寻觅 到自己渴望已久的邮品或增长了新的 邮识都会感到有无限的乐趣。我感到, 在集邮过程中,与邮友的交往也会让 人领略到极大的乐趣,而此种乐趣却 不是任何-个集邮者都能得到的。 何塞·胡安·奥索里奥·佩雷斯 是墨西哥的一位集邮爱好者,今年已  相似文献   

7.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8.
重邮识展实力相对于传统、邮政史集邮而言,专题集邮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尽管参与人数多,但不少专题邮集往往被专家指出缺少研究、缺少邮识,这是国内很多专题邮集的通病。为了邮集能取得好的成绩,我努力地学习集邮知识,并且在邮集中展示出来,例如对邮集中的邮政债  相似文献   

9.
《西部集邮者》连续两年发表我的“集邮故事”特写。这些集邮故事并不新奇,也没有介绍什么集邮知识,每篇都是根据沾有集邮内容的老故事改写的。我们家族爱好舞文弄墨已达三代之久,这种热爱一直在我的血管中沸腾。我的断断续续的记者职业经历了一次复活。几年以后,我买了一个集邮者收藏的邮刊,我发现其中有个剪贴本,是《西部集邮者》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香港邮友发来伊妹儿(E-MAIL),向我推荐今年2月22日开通的“中国邮学会”网站。收到伊妹儿后,笔者马不停蹄地按照信中提供的网址(http://home.netvigator.com/~cpa1946/),前往核实,发现其中内容确实很丰富,值得大家一观。香港“中国邮学会”网站的开通,为内地集邮者了解香港的集邮概况提供了方便。 1946年成立的中国邮学会,是一个非牟利的集邮团体,旨在提倡集邮、研究邮识、交流邮品及联络集邮  相似文献   

11.
谈集邮意识     
何谓集邮意识?我认为它是指对集邮及与集邮相关的邮政、邮品的认识。如果要推动集邮活动健康发展、推动全社会的集邮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集邮者个人和集邮群体来说,提高集邮意识就必须明确自己要收集的邮品应该是那些与邮政密切相关的东西,对于邮政部门领导来说,提高集邮意识就必须在管理好邮政业务的同时,把对集邮的正确思维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近些年来,集邮成了储蓄、赚钱、获利的  相似文献   

12.
明新 《中国集邮》2000,(11):28-28
编组邮集参展是许多集邮者的一种愿望,但往往因收藏的邮品“太一般”而难登邮展的“大雅之堂”。现在,北京市集邮协会推出了节俭集邮类,为众多集邮者用“普通”邮品组集参展、一献身手创造了条件,并将有效地促进基层集邮组织整体集邮水平的提高。节俭类集邮是由北京市集邮协会新近提出的,并搞出了评审专用规则(试用),适用于北京市的各级集邮展览。  相似文献   

13.
吴凤岗的逝世是我国邮坛的一大损失。吴老对附加费集邮的高瞻远瞩,令人难忘。 1987年从广东开始征收、后来遍及各地的邮政附加费,在我国邮政史上增添了新内容,成为集邮者收集和研究的新课题,但反映附加费的邮品在高规格的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集邮与国际集邮的接轨,以及人们对FIP邮展规则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理解,集邮者认识到说明文字在邮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但是邮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对邮品进行研究拓展的重要媒介,是集邮者知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12,(9):6
本刊讯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增进邮政、集邮者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丰富集邮者的文化生活,展示上海集邮人的风采,上海市集邮协会将于2012年10月9—11日在北苏州路276号邮政博物馆底楼中庭,举办"喜迎十八大召开展示集邮人风采"集邮展览。本次邮展为竞赛性综合邮展,包括FIP各类展品: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印花(税票)、促进类每部5框;青少年集邮类(10~1岁)每部1—5框;以及文献类、一框类。参展者应为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员,并通过本人所在基层邮协向市邮协报名。为给予后起之秀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本次邮展规定凡曾获得全国邮展  相似文献   

16.
年内寄出邮品67件,回收发现问题颇多,逐一统计:2件遗失,16件漏盖落地戳,9件未盖销邮票,差错率竟高达40%。集邮集邮,集和邮相映成趣,邮品实寄更为集邮界所倚重。大凡征文等群众性社会活动,皆有“邮戳  相似文献   

17.
他的个人集邮史不长,1988年离休后才正式开始集邮。但是,在《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邮政周报》、《极限邮讯》、《极限集邮者》、《极限集邮》、《哈尔滨集邮》等约20家报纸刊物上发表邮文达300多篇。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数百万集邮爱好者中,专门或偏重于从事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的人并不多,笔者经营集邮文献多年,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也不过千余人。正如我国集邮文献收藏家刘肇宁所说:我国的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活动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对邮识的重要性的认识的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加入到收藏集邮文献的行列中来。关于这一点,笔者从日常的经营实践中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在笔者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当中,既有资深集邮家和邮学家,也有普通集邮爱好者;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厂矿工人、农民和个体工商户,他们都是出  相似文献   

19.
    
自从邮票诞生,便有人动了"集"的念头,有的觉得集起来好看,有的觉得集起来有趣,有的觉得集起来有用……一枚枚地收集着自己喜爱的邮票,便成了集邮者。 随着邮政的不断发展,集邮者不再满足于邮票的收集,他们将视角放眼到邮政通信所产生的封片简戳和一切单据,收集的对象扩展到与邮政有关的物品。他们开始对邮品进行整理和研究,在促进集邮活动发展的同时,记录了邮政史、集邮史。  相似文献   

20.
汉斯 《集邮博览》2008,(5):76-77
自北京成功申奥以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常规奥运邮品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收藏爱好者和邮市投资者的青睐。随着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日的临近,集邮者对奥运邮品的关注度和收藏热情也逐渐升温。除了常规邮品,在近几年的奥运藏品市场上,非常规邮品也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运动项目个性化大版票为纪念北京2008年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