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从网络教育创新中再现法官素质教育是增强自身社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教育与法官再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法官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培训途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教育是提高各级法官素质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从三个方面阐述网络教育实现法官与社会、法官与群众、法官与当事人及当事人之间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法官的再教育是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必须以和谐的理念和眼光谋划和推动法官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法官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是更好地落实执法为民,不断完善公正执法力度,全方位完成和落实司法为民的职责,展现基层法官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全面向现代化法官目标迈进。同时又展示法官队伍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开放的知识视野,以发展促动创新,推动审判工作向国际化迈进。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人的法官分化为“法律世界中的法官“、“权力结构中的法官“、“社会文化中的法官“三种角色.不同角色的主导性、司法是否独立、法律精神与文化观念的吻合程度是影响法官角色冲突的重要因素.对法官司法不公现象应作理性透视.从体制入手,为司法建立和谐的规范环境是实现法官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目标,它的实现离不开法官的公正司法行为,而从最终的意义上讲,离不开公正廉明的法官。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建设,需相应的制度保障,其中最具有直接意义的便是法官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法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转变角色、严格执法,提高司法的可信度与公信力。法官角色主要包括司法角色、社会角色、行政角色。应建立以司法角色为核心,社会角色为辅助的法官角色定位体系,并兼顾行政角色的功能。法官司法角色与社会角色的承担有一定的层次性或差异性。法官角色转变应坚持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终极目标,以实现审判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官精神形象、法官人格形象、法官职业道德形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法官形象再塑的可能性及途径,从中也揭示了法官形象与司法公正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完善法官的薪酬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深圳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要想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全国范围内独立的法官薪酬制度并加以推进,可尝试从宏观上消解我国现实政治制度的影响,加快法官薪酬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中观上改善司法系统的外在环境,构建单的的司法预算和支付制度;微观上完善法官薪酬的比较调整机制,规范法官的薪酬结构。以此实现宏观、中观、微观的有效配合、良性互动,不断达到法官薪酬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助推法治社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法治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力量。所以,提高法官素质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法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从法官的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国法官的素质,加快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对法官提出了素质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法官职业化顺应了现代社会对法官专业化、素质化的要求。法官职业化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公正是法律的基石,也是法律赖以存在的生命源泉,渴望公正,享受公正是公民共同的企盼,而司法公正有赖于法官的独立。司法权及其行使上的超脱和不受干扰是法官独立的核心。本从我国司法现状出发,列出在我国实现法官独立的种种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法官独立的构想,诸如制度保障、资源保障等,力求形成完整的司法保障体系,以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2.
法官伦理制度化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之应然价值目标。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主要基于两点:法官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制度伦理。本认为,在当代社会,司法公正之实现,不能仅寄希望于法官之优良品质之上,而必须以司法公正之价值要求为核心,结合司法活动的特点,确立明确的法官伦理的制度化规则,但制度伦理的最终贯彻落实又有赖于具体的法官个体,因此,在强化制度建设之时,决不能忽视道德教育和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法改革如火如荼已到攻坚期,法官队伍建设是其重要的先行部分。高素质法官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职业化的法官队伍是法治社会的建设者、维护者。目前,我国法官队伍亟待建设,存在着职业能力不足、职业保障不够、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从任职、选任上建立职业化法官队伍,加强法官职业保障,着实提高法官职业素养,推进法官队伍的标准化、职业化,以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官职业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法官职业化由法官职业的属性决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司法制度。实行法官职业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法理问题:注重法官的“法的精神”的培养和造就;实现法官知识背景的多元性和法官职业行为的独立性;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确保法官中立、超然地行使审判权。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法庭(法官)-社会"三元冲突关系的视角出发,法庭和法官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并不必然完全代表国家立场或者社会利益司法,其行动和策略本身包含着功利化的契机。我国乡村司法的治理化定位以及由此而来的纯行政化绩效、考评机制在法官与案件处理之间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利益纽带,法官出于自我保护与自利的目的最终造成乡村司法的策略化。其基本表现是审判的调解化与调解的准审判化,并通过控制情景建构的边界、软硬兼施等一系列具体策略实现调解的既定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官的司法水平是保证司法正义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中庸思想对法官人格素质的影响和中庸思想对法官在司法判决中的方法论进行了研究,以商榷中庸思想对实现司法正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法官独立     
自十五大报告将依法保障司法独立作为我国深层次司法改革的目标,我国学术界纷纷对司法独立的内涵、价值、保障机制等问题展开了多方位的、较系统的讨论与研究。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法院独立”体制出发,指出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现有经济体制相适合司法独立原则应是“法官独立”。并且,“法官独立”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一种符合现代社会特征的权力结构,即由法官代表国家行使与行政权、立法权相分立的司法权,而司法权与行政权又都置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之下。其次“法官独立”还指法官人事和业务上的独立。这既是经济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化的结果,也是根治司法腐败、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了法官职业化改革的目标。2003年起,全国18家试点法院正式启动了法官职业化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也陆续制定实施。然而,法官职业化的理想虽好,但要真正实现确绝非易事。正如吕忠梅教授所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职业化与行政化的矛盾,专业化与成分复杂、进出机制不畅的矛盾,法官中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法官独立与地方化的矛盾……。”[1]本文仅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这一新型审判组织模式为范本,分析我国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可行的进路。1问题的提出法官职业化改革前,法院是按照法官———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开展审判工作的。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法官除了审判之外,还必须从事大量审判辅助工作,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另外,这一模式使法官在审判前就了解案情,产生预断,容易使庭审流于形式,影响公正的实现。法官职业化改革打破了这一组织模式,代之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织模式,并制定了法官员额制度、法官助理制度、书记员单独序列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作为法官职业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立的,如果都能有效实施,那对于实现法官的职业化、精英化,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主题都具有巨...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权力急剧膨胀,成为英国解决犯罪、贫困等社会问题的中坚力量。以国王与大法官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利用对治安法官的选任权,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敦促治安法官勤政为国。但充任治安法官的乡绅不靠国家薪俸过活的特点与有限的治安法官人选,决定了中央对治安法官控制的有限性。同时,治安法官通过财富积累、教育、血缘、姻缘与政治庇护等途径与中央政府建立联系,二者形成相互依赖的共同体,从而实现中央政府与治安法官的妥协与合作,这为英国社会稳定转型与国家有序治理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正根植于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治国家里,司法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因而司法裁断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正义能否实现,并进而影响着公众对法律制度的信心和信赖。司法公正根植于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及现实需要出发,法官应确立公正、独立、廉洁、行为正当、勤勉尽责、忠于职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则。我国在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和规范法官行为操守的工作中,必须改变以前单纯地以政治素质代表职业道德的作法,对法官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要体现出与其他职业、岗位的本质区别;改变以前由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灌输的教育方式,应使法官从根本上认识到司法活动的职业特点;改变以前那种认为职业道德属于可抓可不抓的观念,认识到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行为的基本准则,关系到司法能否公正和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等根本性问题;改变道德修养应靠自身修养的观念,认识到营造崇尚公平正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规则的环境是培养法官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