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学校体育中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普遍较低,难以践行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如“身体锻炼与思政教育脱节”以及“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统筹联动错率低”等问题,且日趋白热化。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如何与体育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如何与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形成联系,如何与体育思政课程方骖并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体育知识功能间进行多维转化,彰显出体育思政育人的民族精神;从体育育人主体间加强协作创新,凸显体育思政育人的竞争意识;从体育教育风向标引领开展强国思想,体现体育思政育人的爱国主义。分层有序的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张开臂膀”且“脚踏实地”向社会主义建设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体育教学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是育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体育的本质属性。成功的、卓越的把体能锻炼与育人融为一体,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就是体育教学育人。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本质的认识,体育教学育人的作用,体育教学育人的内容及为人师表,以情感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陈立春 《体育科技》2023,(4):114-116
电影《夺冠》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排,讲述了中国故事和集体记忆;以真人原型为基础,找寻国家、集体和个体的精神轨迹,挖掘“女排精神”“体育精神”的价值所求,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探索提供了思路。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基本内涵的探析,认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坚守体育课堂,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以体育知识、技术等为载体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重要内容资源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协同效应,聚焦体育项目教育、行业育人,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视与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是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学校体育具有全面育人的诸多优势和可能条件,为此本文就探索构建“育体、育心、育德”合一的体育教学育人新模式进行思考。以培养健全的人为目标,从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等多方面对学校体育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学生人格现状及体育对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以期为实施人格教育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教师在授课中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所产生的育人功能,与"三全育人"理念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体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渠道之一。2.当今学生的人格障碍主要是以下几点:淡薄的集体意识、沟通障碍、心理调节能力弱、能动性较弱。3.重视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员育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实现全程育人;强化体育活动中的隐性教育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6.
高升  刘次琴 《体育科技》2022,(5):154-156
文章研究校企协同育人的理论机制,搭建幼儿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实现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幼儿体育专业人才发展目标。根据幼儿体育专业人才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目的,提出:以多部门协同、多学科协同、多动力协同、多目标协同、多评价协同等机制为理论切入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基础,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理论支撑,落实高质量培养幼儿体育专业人才的合作目标,实现推动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五加三融五修”体育课程育人模式,打造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的育人体系。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制定出适合我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校本)的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含3项;二级指标包含9项;三级指标包含43项,运用特尔菲法确定每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和综合权重值。最终将评价体系运用到实践中,测评出学生体育素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浅谈体育教学与教书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对体育教学如何育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体育教学有着广泛的育人阵地,在育人过程中应注意一些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除健身以外兼有育人功能,开发智力的作用;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美育的作用、娱乐休闲的功能、将单一的增强体质的教学改变为多功能的教学,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作用,服务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董春阳 《体育科技》2023,(6):147-149
文章探寻体育课堂文化育人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内化、外化、濡化三种递进式作用,以及引导式教育的精神育人机制、渗透式教育的物质育人机制、激励式教育的制度育人机制、实践式教育的行为育人机制四种机制类型。基于此,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个方面创设体育课堂文化要素,全方位打造“文化育人”的体育课堂,旨在为体育教学当中的文化育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的基本分析,从人才市场需求细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人才培养战略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人才分析和人才培养战略模型及构想,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分析和培养战略的三种模型:(1)专业设置应具有超前性,要注重与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相适应;(2)专业设置可从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增长率和该专业毕业生相对竞争地位两方面采考虑;(3)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可从一体化、密集型、多元化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产出背景问题。采取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社会转型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体育体制改革的背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和投入风险的背景。研究表明,社会转型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动力;经济体制改革在推动体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使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化机制将在新的"举国体制"中发挥积极作用;合理规避投入风险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沈勋章 《体育科研》2013,34(1):50-53
尝试将10000法则这一社会学热点议题引入体育界,将10000法则与运动员成材进行研讨,分别从10000h法则强调刻苦训练的实际意义、从100000法则承认运动天赋的重要性、从10000h法则重视项目之间的差异3个层面展开学术研讨,通过10000h法则,从运动员选材、训练成材的视角进行探讨,引发现代运动训练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竞技体育基础人才培养现状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66所小学业余训练队现状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并加以分析,得出1)辽宁省多数小学能重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工作,业余训练项目布局突出辽宁省的优势项群,为辽宁省在该项群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储备上提供了基础来源;2)小学业余训练和选材机制出现偏颇,延缓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3)业余训练运动员学习成绩喜忧参半,应加强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全面发展。提出小学业余训练的“双基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以百色学院为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制订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依照“应用型高素质体育人才”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模块化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构建“能力为本位”的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大连外国语大学体育特长班教学内容适应程度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体育特长班培养学生体育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资本的界定,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本投资概念,分析了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本投资特征及其类型,并且着重从投资核算理论方面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本投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建设 《体育科学》2012,32(6):3-13
浙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这一制度的体制与机制设计,在解决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浙江实践"的核心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优秀运动员的大学学历教育的院校化培养体制,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了"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秘书处三位一体"的院校化管理体制。"浙江实践"是一种改革方向明确和道路预先设计,但需逐渐体制成型和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研究等方法对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指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和社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导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实际现状。建议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重新定位思考,打破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方式,找准自己的培养特色和差异性,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