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纳西文化与康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是康巴的世居民族之一。纳西文化进入康巴后,对康巴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已成为康巴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所兼容的纳西文化突出表现在语言文字及生活习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东巴文化是在纳西族原始宗教基础上,兼融汉、藏等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及人的本真状态。生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画家和向东切身体会到自己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夏 《寻根》2023,(1):70-71
<正>“纳西象形文书法刻印”是当代篆刻家吴颐人独步一时的篆刻名作。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古称“么些”,源于我国西北河湟谷地的古羌人。秦汉时往西南迁徙,约在唐武德年间定居今日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是东巴教。几千年来,它支配了纳西人的精神世界。纳西象形文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种文字体系,主要用途是纳西族的宗教祭司(称“东巴”)记写宗教经书和宗教活动,所以又称“东巴文”。东巴文何时何人所创,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但有11世纪中叶已有用纳西象形文字写经之说。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世代聚居于云南西北部玉龙雪山地区,其纳西古乐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独具特色:古老的乐曲、古老的乐器房寿的老艺人。成立于19肥年的丽江大研古乐会就是集此特色的民间音乐团体。丽江洞经音乐源于纳西族木氏土司16世纪从明朝内地引进的道教科仪音乐,经纳西族乐工世代传习,以古老乐器和工尺乐谱为媒介,不仅保留了我国唐宋以来的部分道教音乐、儒家雅乐、诗词曲牌和民间小调,而且融入了纳西族的淳朴情感和音乐风韵,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丽江大研古乐会继承了这一音乐传统,长年坚持演出,并培训新人,其演奏不仅广受中外…  相似文献   

5.
东巴文化艺术是纳西族古文化中独具风采、卓有价值的珍贵遗产,它完整全面地保存于东巴教,并以其宏富的内涵饮誉海内外。纳西族的东巴教,是介乎原始巫教与发达宗教之间的过渡性宗教,在以信奉万物有灵,崇拜多神为主的基础上,先后融合藏族苯教、内地怫教、喇叭教和道教的内容。其祭司东巴(意为智者)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既是学问家,又是擅长歌、舞。绘、雕、编号的艺术家,是纳西古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继承者。东巴们用世界罕见的活的纳西族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书,被称为纳西古文化的“百科全书”。纳西族源于古羌,旧称“么…  相似文献   

6.
东巴文化是几千年来纳西民族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内容十分丰富的传统的东巴教文化。东巴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东巴、东巴文、东巴经、东巴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美术、东巴教祭祀仪式。其中,东巴是纳西族东巴教的祭司,是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展现者和主持者。东巴文是东巴教用以书写经书的文字,一种是东巴象形文字,绝大部分的东巴经书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另一种是格巴标音文字,是在东巴象形文字基础上改造过来的更符号化的意音文字,其中已吸收一部分汉字字符,格巴文只是在小部分纳西族地区使用。东巴经是东巴教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刘达成 《寻根》2000,(3):68-72
纳西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之化,特别是世界上罕见的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及其所构成内容浩博宏富的东巴文化。在对纳西东巴文化的搜集、  相似文献   

8.
詹克明 《寻根》2002,(4):74-77
云南省面积不足国土的4%,却居住着我国56个民族中将近半数(26个)的民族。形成如此众多而又文化独特的民族需要两个条件:既要有相对阻隔的封闭性,又要达到较高的人口密度。在云南众多民族文化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古文化。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又是它那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字——当今世界仅存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相似文献   

9.
谷子 《世界文化》2009,(3):50-52
记得一个外国记者评价云南丽江说:丽江的节奏太慢了。而丽江的纳西族老人说:人生下来其实就朝着一个地方去——坟墓,着什么急呢?  相似文献   

10.
四月的云南,鲜花盛开,春意盎然,我们一行三人参加“2000年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后,前往滇西北进行化考察,从昆明市驱车544公里即到达丽江古城,负责接街的纳西族李先生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早在800多年前,纳西人就开始在这里修建这座古城,如今仍有4000多户纳西人住在古城里,这是一座艺术之城,已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入世界化遗产名录,的确,当李先生领着我们走进古城后,到处都让人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遥望丽江     
因为身上流淌着纳西人的血液,自然与丽江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忆中的丽江,有美丽的四季不化的玉龙山雪;有清秀迷人的黑龙潭泉水;有可以泛舟其中的拉市海;有黑灰色的吃起来绝对爽口的鸡豆凉粉;有油酥可口的丽江粑粑;百吃不厌的灌米肠;花色品种繁多的甜津津脆生生的蜜饯;肉质雪白、汁多甜脆的丽江梨、苹果……更有豪爽纯朴,热情好客的纳西族同胞,每逢哪家宰猪,便是这个村的节日,他们总在宰猪的当天做好一桌又一桌的美味佳肴,款待村人和亲朋好友,我就无数次地参加过这种纳西人的盛宴,至今回忆起那香喷喷的铜火锅,那色香味俱全的香肠……仍令我觉得口舌生津.  相似文献   

12.
刘达成 《寻根》2004,(5):43-49
一1997年12月3日,中国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两年后的同一天,洛克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首次在中国正式出版。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应该看作是洛克与丽江古城、与纳西东巴文化密不可分的隔世情缘吧!约瑟夫·洛克(Jasepn FrancisRock),美籍奥地利人。1921 年至1949年  相似文献   

13.
云南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文艺路线指引下,有关部门对民族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了抢救、发掘、整理、革新。创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先,对云南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了全面搜集,得到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撰写了20多个民族的文学报告,公开发表了一批发掘整理的民间文学成果。如纳西族的(创世纪)、(玉龙第三国),傣族的(线绣》。(葫芦信)、(娥并与桑洛》,傈僳族的(逃婚调》、(生产调》,彝族的(梅葛》、们细的先基》,白族的《民间故事传说集》等50余部长诗、民歌和故…  相似文献   

14.
一、族称与人口分布 丽江地区的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他称"民家",纳西语称"勒布",傈僳语称"勒墨".史书文字记录多为"焚人"、"白蛮"、"白人"或"民家"等.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丽江地区白族总人口42938人,其中丽江县36494人(男18706人,女17888人).  相似文献   

15.
应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的邀请,中国云南丽江大研纳西古乐研究会一行32人于5月18日至27日参加了卑尔根艺术节并于奥斯陆进行了访演,获得巨大成功。卑尔根艺术节始于1953年,一年一度,至今已举办46届。该节是挪威和北欧最大的艺术节之一,在欧洲和世界上亦有较高的知名度,纳西古乐团是第一个参加卑尔根艺术节的中国艺术团,而且是唯一参加本届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外国艺术团。在中挪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纳西古乐队的访演可谓最成功,礼遇也是最高的。每届艺术节,挪国王和王后均出席开幕式及当天的活动,已成惯例。但今年时值挪王室访问俄罗…  相似文献   

16.
女儿国的女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宁蒗县城72公里的泸沽湖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丛中。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这里,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女儿国风情万千,一是因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阿夏婚”习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统及其宗教中已和某些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的女神崇拜。摩梭人以及西部方言区的纳西族都有崇拜女神的古老传统。摩梭人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日益受到国家重视。本文从文化生态视角,对朝鲜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选址布局、因材致用的营造技术、崇尚秩序的伦理观念、和合共生的功能交融、见素抱朴的简约风格和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等方面所蕴含的文化生态内涵进行分析,阐述弘扬朝鲜族民居建筑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鹤鸣 《寻根》2015,(3):119-124
达斡尔族的家谱文化,见诸文字记载的,尽管只有四百年历史,却经历了用满文书写麻纸谱单提升到以汉文编撰历史图籍的发展过程。一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文明古老、勤劳勇敢的民族。达斡尔族世居黑龙江中游北岸奥列斯莫日登广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我国鲁族聚居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舍族人民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世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组建合族歌舞团。舍族的音乐、舞蹈无论在曲调、节奏、旋律等方面都是丰富多彩的,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舍族群众性的传统舞蹈多已失传,要挖掘、整理、弘扬、发展,就必须有一支专业的鲁族文化演出队伍。鲁族歌舞团于1988年组建,核定编制65人,其中中专、技校、专业院校毕业的艺术骨干44人,高中…  相似文献   

20.
走近丙中洛     
沈坚 《寻根》2013,(5):66-73
从地图上看,丙中洛的位置就在云南省的西北顶端,再往北不远便入西藏了。游丙中洛,是当时我们整个怒江行游计划的一部分。从六库沿怒江笔直北行,中经福贡,抵达贡山。丙中洛所在的贡山,是云南西北端最边远的一个县。县城茨开镇极小,仅一条纵街,跟怒江平行,却五脏俱全,集中了必要的机构、商铺、饭店、娱乐场所等。贡山是个多民族地区,傈僳族居多,还有怒、独龙、纳西、白、回、藏、汉等族,正式名称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辖。来到这里,很快就会感受到一阵浓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