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2008年“五一”前后的日子里,工人日报加大了对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有的是中宣部等领导机构指定的报道重点,有的则是工人日报的“自选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工人日报的人物报道,不仅在版面上得到重视,并且在稿件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出现了“时代风采”、“劳动者之歌”、“劳模写真”、“走在路上”等有特色的人物专栏,并已经出现了一批对人物报道有兴趣、有水准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2.
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是人物典型报道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人物特写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的体裁和内容,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特区报一直非常注意典型人物的特写报道,不断在版面上推出那些有特区精神风貌的、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去激发、感染和教育读者。近两年来,深圳特区报的人物特写,分别获得了深圳市好新闻一等奖、广东省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0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一个个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给深圳特区报的版面带来了生机,而且,这个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廊,也吸引了特区乃至全国众多读者的目光。那么,在深圳特区报的版面上,人…  相似文献   

5.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所报道的人物“活”起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就人物个体而言,在具有普遍共性的同时,更多的还是个性差异,也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然而事实上在媒体所报道的人物中,往往强调了共性、忽视了个性,所以最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报道却不多,象焦裕禄、张海迪、孔繁森、陈金水、刘玲这样深入人心的报道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我们在报道人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要让受众能够很快发现此人与彼人的不同,每个人物都具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个性,真正让报道对象“活”起…  相似文献   

6.
由于有着加强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联系等重大作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会展活动,都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大媒介事件。在成都成功举办了12年的西博会,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成都各大电视媒体对它的报道也不断加强,然而与世博会等会展活动的报道相比,西博会报道的有效传播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本文针对如何实现西博会报道的有效传播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做好主题宣传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政治责任。如何做大做亮主题宣传,需要主流媒体不断摸索创新。围绕某一个重大主题,从"人"的角度组织策划报道,是让主题宣传报道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要方式,通过选取一定时期有代表性的人物或集体,从个人经历来折射时代主旋律,既可以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也能实现人物报道的境界提升和价值升华。  相似文献   

8.
搞好新闻人物报道,关键在于人物选择:它是决定人物报道能否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从人物报道的准备过程来说,一般要做两个“筛选”:一是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人物;二是从对人物的解剖中筛选材料。“新闻的人物,人物的新闻”是这两个“筛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说,要通过筛选,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人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为人物报道的报道对象和所要展示的内容。那么,又该怎么样选择人物报道的采访对象,怎样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9.
党报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体,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者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人物消息是广播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理应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近年来,人们在收听广播新闻时,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相对于时政报道、社会性事件报道,人物新闻太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也不能不引起广播人的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新闻节目中人物消息偏少呢?笔者认为,一是对人物消息这种体裁认识片面。有的同志一提做典型人物报道,就认为必须采写人物通讯,好像不写通讯就不能将先进模范人物报告给听众似的。二是过分注重信息量,忽视了人物消息。因此在广播中大量的是会议新闻、领导活动、领导讲话以及其它时…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里。社会上各行各业中先进模范人物典型层出不穷,这些人物典型的事迹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传播,大都在社会上产生出积极的反响,形成了一种鼓舞人、激励人的精神力量。但是。也有一些人物典型报道却在人们心里留下一种特别的回味,那滋味真让人感觉不出是酸、是涩、还是馊。  相似文献   

12.
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个成功的先进典型给受众的感觉直观而真实,释放的效应强烈而持久。一般来说,电视人物报道很难像文字报道那样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很难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主要是由于典型人物的发现和树立需要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党报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体,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渎者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专访纵横谈周熠火【南阳】在新闻报刊和广播电视日益活跃发展的今天,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各显其能,不断拓宽着新闻的路径。其中人物专访这一报道手段,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为读者所注目和喜爱。各种报刊电视广播,尤其是报纸的周末版,人物专访更有不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15.
人物报道是我们中国青年报的长项。《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的人物通讯。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读者从中国青年报发表的各类重大典型报道中都能看到本报的特色。本报几十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人物报道的高手。比如王石、李海燕、马役军等等。都是本报在人物报道方面非常有建树的老记者。但不可否认,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的人物报道始终沿用的是一种典型人物的报道模式。记得我第一次提出人物报道的非典型性也是在八十年代末,今天看来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纪录片编导都会有这样的境遇:那就是等我们发现某个人物或者某件事情值得报道的时候,这个人物或者事件中的许多重要的经历已经过去,也未能保留下相关的图像信息,往往留下无尽的遗憾。面对必须报道的人物或者事件,电视编导常常为缺少相关的图像资料而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不少报纸都有特稿、专稿版,刊登一些长篇的人物报道,比较多的是安排在周末或周日,让人们休闲时阅读,很好。但这类长篇报道,人物一定要选准。否则,宣传效应就会降低,因为这不像一般的人物报道,一定要有新闻性才行。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性报道中,人物、过程、背景作为新闻事实的构成要素都有其空间和时间坐标。调查性报道的话语生产作为一种意义生产,隐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绝对的任意性。调查性报道通过把人物"角色化"、历史"过程化"、背景"环境化"等情景建构策略,既拓展和延伸了新闻事实,又在一定的修辞情景中理性升华了调查性报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与报纸相比,电视人物报道不能像文字报道那样留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很难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所有叙述必须要有画面来支撑,这对电视记者无疑是一个挑战。与电视新闻报道的其他题材相比,电视典型人物报道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一般情况下,当记者拿到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人物专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鲜活的,是有感情的,也是复杂的。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通的,他们都是人,在专访中,落脚点要展现人物的性格,显现人物的人格魅力。电视新闻人物专访通过主持人和人物双方以放松心态、谈话的方式进行真实自然的交流或交锋,扩展新闻事件的思辨空间。对人物命运进行层层的剖析和挖掘、故事化的报道,使电视新闻人物专访获得浓浓的人情味并使围绕新闻人物的事件清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