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卜伟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06-108
通过实验考查了认知风格、英语水平和外显知识对跨语言语义启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型学习者的启动量显著高于场独立型,即认知风格越偏向场依存,启动量越大;英语水平对跨语言语义启动无显著影响;外显知识对启动量的影响显著,已有外显知识能显著促进跨语言语义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语义启动任务测查了12名自闭症儿童和控制组儿童汉语词汇语义加工和图片语义加工的状况。结果表明:(1)两组儿童在图片启动和词汇启动两种条件下都产生了语义启动效应;(2)与词汇相比,自闭症组更容易通过图片而通达语义;(3)与控制组相比,自闭症组通过图片而通达语义的优势更加明显。重点结合自闭症儿童超凡的视空能力对其图片语义加工的优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两个实验均采用2(大小条件:245×245像素和116×116像素)×2(测试条件:标准和递进)被试内设计(实验一为连续递进,实验二为间断间隔递进),考察间断特征和特征大小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两个实验中递进条件下的识别率均显著低于标准条件下的,即均存在知觉干扰效应,失匹配假说能比较好地解释这一结果;大小条件只影响识别率,不影响知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4.
锚定效应是不确定情景下被试判断和决策中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偏差.40年来,研究者们采用传统锚定效应和基本锚定效应范式开展研究,提出了不充分的调整模型、选择通达模型和双重加工模型,系列研究表明,锚定效应受到决策背景、锚的类型、文化特征等多个变量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扩展锚的类型、创新研究范式、深化认知神经心理机制、确认影响锚定效应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注重锚定效应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典型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中英双语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即与实验一对等的跨语言语义启动试验,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而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启动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他们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与Kroll等提出的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2(语篇难度)×3(文章标记类型)的实验设计,研究了文章标记对英语语篇信息理解与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1)文章标记对英语语篇信息理解和保持主效应显著;(2)文章标记与英语语篇难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英语语篇容易时。标记效应不显著;英语语篇较难时,标记效应显著;(3)当阅读材料较难时,全标记条件下,被试在英语语篇信息理解和保持方面得分最高;无标记次之;半标记最低。本研究同时也给出了一些英语阅读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情境启动和阈下情绪启动,对福建师范大学44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旨在分析阈下积极情绪对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组别为群体组和个人组,情绪变量为阈下积极情绪组和控制组,因变量为被试的捐助水平。结果表明:(1)情绪的主效应不显著;(2)组别的主效应显著,群体组的捐助水平显著低于个人组;(3)情绪和组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设置情绪启动和语义启动两种情境,欲从两种启动后个体的认知偏向改变的角度对小学儿童情绪启动与语义启动效应进行直接比较.实验材料中的启动刺激为集表情信息和性别语义信息为一体的面孔图片,并对两种信息强度进行匹配,靶刺激为模糊面孔图片.选取三年级儿童共40名,让被试完成 SOA 设置为250 ms 的偏向判断实验.结果发现:在同样强度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启动条件下,基于各自优势的偏向判断任务,情绪启动的表现很典型,出现了与启动刺激一致性的情绪偏向.该结果说明,情绪、语义启动后对认知偏向的改变不仅仅由启动刺激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带来,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偏向的影响.启动刺激的情绪效价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工,并且属于自动激活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语义启动实验的基本思路,通过语言内和语言间不同水平的实验,采用典型的启动效应的实验方法,考查不同熟练度对蒙族双语者英语表征的影响。结论:(1)不同熟练度的蒙族双语者的英语表征都存在语义启动效应;(2)不同熟练度的蒙族双语者都存在L1-L3、L2-L3的语言间启动效应。L1-L3、L2-L3之间的连接强度要高于L3-L1、L3-L2的连接;(3)不同的熟练度会影响双语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4)蒙语和汉语都是蒙族双语者的强势语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考察了二语词汇的熟悉度和抽象度以及一语与二语的词汇形似度对非熟练中日双语者语义通达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完成日语单词的概念判断任务,测验阶段完成汉语单词的词汇判断任务时,不论是熟悉度高还是熟悉度低的日语单词,均没有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抽象名词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而具体名词没有出现;不论是词汇形似度高还是词汇形似度低的日语单词,均没有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由此可见,词汇抽象度对非熟练中日双语者的语义通达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它们需要通过一语词汇表征来通达二语抽象名词的概念层面,但可以直接通达二语具体名词的概念层面。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两方面对内隐面孔再认的研究进行了回顾:(1)行为研究;(2)神经基础及其运行机制。该文指出,内隐面孔再认多集中在启动的研究上,并发现了面孔的重复启动和语义启动,但面孔熟悉性对二者的影响不同。面孔启动的产生与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描述了两种与面孔启动有关的效应:重复抑制和重复增强效应。并讨论了对内隐面孔再认影响较大的IAC模型。最后该文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dual-route models of reading,consistency effects in pseudoword reading areevidence for the activation of lexicalinformation.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islexical interference has a semantic or anon-semantic origin. In Experiment 1,participants named aloud a set of words andpseudowords. The consistency effect in readingpseudowords co-occurred with associativepriming effects in reading words but not withsemantic priming effects. In Experiment 2, onlywords were presented. Comparable effects ofboth associative priming and semantic primingin naming words were found. This pattern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lexical non-semantic pathway in reading aloud.It also shows that this pathway is sensitive toassociative relations among words. Finally, itcalls into question the likelihood of afeedback mechanism from the semantic system tothe orthographic input lexicon.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汉语习得者在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认知上的差异,促进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用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三语被试对图画与西、英、中等五种不同书写形式进行语义相同和不同的匹配识别实验。发现: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相同匹配时,"西语词—英语词""英语词—拼音"以及"拼音—汉语标注拼音"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和错误率差异不显著。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不相同匹配时,(1)在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差异不显著。(2)在识别加工的错误率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西语词—英语词"和"拼音—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墨西哥汉语习得者对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识别加工总体上遵循的原则是:(1)熟悉度原则;(2)从音到义原则;(3)在语义不同匹配识别中,汉字的识别还遵循着由形或由音到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语义加工与句法加工的关系是当前语言理解领域的核心和热点问题,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从大脑功能定位角度对之进行了探讨。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该问题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简单句与复杂句对比范式、语义违背与句法违背范式、语义控制与句法控制范式。虽然关于这两个加工过程的大脑功能定位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量的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主要的争议在于句法和语义加工的差异到底涉及的是特异化的语言功能区还是工作记忆的差异、是否涉及内隐与外显加工的差异等问题。未来,语义和句法加工的大脑定位及相互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Two experiments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recollection (recalling qualitative details about an event) and familiarity (recognizing the event) using the dual-process signal detection model. In Experiment 1 (n = 117; ages 6, 8, 10, 14, and 18 years), recollection improved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after semantic encoding but not after perceptual encoding and familiarity improved from ages 6 to 8 regardless of encoding condition. In Experiment 2 (n = 56; ages 6, 8, and 10 years), long duration compared to short duration of semantic encoding increased familiarity but not recollection. Age-related differences replicated those of Experiment 1, except no age difference in familiarity was found with long study duration. Overall, recollection and familiarity showed distinct development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dual-process signal detection model proved promising for developmental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6.
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启动技术,从隐喻的理解机制和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两个方面入手,初步考察了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具有相同的理解机制;互为翻译对等的启动项对同一个隐喻的理解具有同样的启动效应。研究结论为: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共享同一个语义表征。  相似文献   

17.
音乐感知研究发现,多数人会出现显著的加工偏好。音乐感知“整体—局部”加工偏好的行为与生理依据的相关研究表明,音乐感知研究经历了三种范式的变迁。总体上,听觉通道中存在整体加工偏好和局部干扰,听觉加工中具有时间与效率的水平启动效应,视听通道的整合具有一致性效应。但是,在视听类比中又存在视听刺激的时序性差异和语义启动的可能,并由此引发相关记忆与情绪。音乐感知研究需要注重范式、取向的多维度,尝试在“跨通道间代偿”假设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