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盛 《华章》2012,(11)
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必须系统有序地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体验性、探究性、选择性的操作活动中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
把细致结构的材料给孩子,让他自由地去探究,是让他走上学习科学道路的一个好办法,更是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优化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问题化”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但要儿童提出与概念相关的适当问题,则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师首要的是为儿童提供“问题化”的材料,把要研究、发现的问题蕴含在有结构的材料之中,使儿童的认识活动向着有效方向发展。如《毛细现象》一课,开头教师用“毛巾吸红水”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很快面对这组材料所发生的作用提出了“以前水…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区活动作为一种特有的活动模式,能够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操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大班设立科学区,本身就是为了让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多样丰富的活动材料,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让每一个大班孩子都能在科学区进行实践和创造。所以关于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十分重要。一、在大班科学区进行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1.材料在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每个孩子虽然发展的轨迹大都相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事实求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的道路是无捷径可走的,只有那些付出比常人多得多辛勤劳动的人,才会攀上科学的高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院士如是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不畏艰险、敢于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他致力于半导体材料和材料物理研究四十余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一路风雨一路歌,四十余年的科研生涯让王占国院士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百味。如今,早已年过花甲的他,仍旧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黄智  冯霞 《贵州教育》2008,(8):40-41
一、自由是创造的酵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自由、安全、和谐、互相尊重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乐学、善学,在科学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将所设计的能体现新授科学概念的材料,有层次或有序地提供给学生,提供学牛自由研究创新的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自由、独立地利用所设的材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滚动     
放学时,阿锋捡起一个象棋子在地上玩起来。玩了一会儿,他惊喜地告诉我:“老师,看,我能让它滚起来!”看着他那高兴劲儿,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向孩子渗透科学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我递给他一个圆轮,问他:“这个能滚吗?”提供这个材料是为  相似文献   

7.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一重要资源.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探究活动,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效率的前提.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形成完整形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实际科学教学中我们不妨给材料做点文章,对材料进行精挑细作,让材料为科学探究说话,让材料为科学探究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8.
年幼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及时而适当的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同时,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索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提供有效的科学探索材料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能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玩一玩"的想法。要想让这些材料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材料要以有效服务教育目标为前提,所选材料要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贴近幼儿生活,同时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等待,让幼儿有效探索操作材料,与材料充分互动。  相似文献   

10.
说儿子是小小科学迷,一点不为过.他不仅喜欢看那些在我看来很枯燥的有关科学的书和影碟,而且记得很牢,还能灵活地把那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常常让我们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生于一个混乱的时代,列强入侵中华,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他参与戊戌变法,既让他名扬中外,又让他流离失所;既让他饱经忧患,又让他学贯中西.他融激进与保守、传统与反传统、科学万能与科学破产的思想与行为于一身,在多变中保持着不变的爱国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这个观点是一个英国的专家——联合国亚太地区理科咨询员,在北京的一次培训班上提出来的。他旗帜鲜明地讲:小学的科学教育主要任务不是教知识,是教孩子,就是教孩子怎样科学地看事情,怎样科学地去想事情,让孩子懂得他身边的自然事物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怎样去弄明白这些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有弊端,教学内容枯燥.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欲望,让幼儿“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探究性课程,而探究往往难以脱离实验.实验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材料准备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合理的、具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就好比"米",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在科学课中,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充分,才能有助于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实验中来,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乐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若忽视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探究活动就无法有效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得不到发展,到头来再"巧"的科学教师也会变得"不巧".鉴于此,针对目前科学实验材料准备的现状,我提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材料准备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切身感受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真实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参与材料准备的过程,提供探究的条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其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和乐于探究.让学生亲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高美芳 《小学生》2012,(9):70-70
让幼儿在快乐中接受科学启蒙教育,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这是时代的呼唤。为此,要构建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幼儿随时随地接触简易性、趣味性的室内玩具材料,充实安全性、建构性的室外玩具材料。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大胆想象;让幼儿无忧无虑地提出疑问。引领积极的研究探索,对幼儿行之有效的指导:诱发兴趣,启发主动探索,动手动脑,引导有效探索,从而让他们在自由快乐中得到科学意识的启蒙教育,为他们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要努力体现科学的本质,让科学课具有浓浓的科学味,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等方面来入手.要把"科学本质"细化渗透到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设置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说话,关注"异样"的数据,谨防以偏概全,以求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