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蓉 《今传媒》2012,(9):131-133
刘少奇同志的新闻观涉及了很多方面,不仅谈及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舆论的方向,同时也对多种新闻媒体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其新闻思想被学人评价为"特色鲜明,富有创见,自成体系,务实开放,乃国之瑰宝"[1]。在他的革命生涯里,他灵活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入到实践中,不但创办了许多报刊,还大力支持很多报刊的发展,关心它们的报道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并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刘少奇同志为中国报刊事业尽心竭力,他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报刊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田勤 《图书馆杂志》1998,17(2):50-5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周恩来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卓越领导人和活动家,他十分关心党的报刊工作,为报刊撰写过大量的文章,精心修改过许多重要新闻文稿,对党的报刊工作实践与理论作过精辟的论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是天津地区五四运动的一位卓越领袖,他负责主编了《天津学生联合会  相似文献   

3.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普遍法则,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石。毛泽东的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事革命活动之始,就把报刊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反映世界形势。指导革命斗争,发展革命力量。他先后主办和主编过多种报刊,为报刊多次写过发刊词,撰写过许多新闻和评论,修改过不少新闻稿件,留下了很多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著,是一位杰出的宣传家和新闻战士。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新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形成自身的体系。它的特点,一是系统性;二是科学性;三是指导性。现择其要端如下。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论家和出版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从1926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与报刊工作,前后共主编过七个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达数百万字,还出版了几十本著作和译作。韬奋所留下的大量著述,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他所提出的卓有见地的出版编辑观点,不仅在当时就已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朝正确方向前进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就是在今天,它们对于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新闻与出版工作的理论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是继毛泽东后全面阐述党报工作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记者的培养等重要观点的理论家。他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新闻工作的开创性的论述,是今天新闻改革最富启迪意义的思路与设计。刘少奇以革命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报刊工作的社会意义。他指出,新闻记者写东西是给人家看的,是为读者服务的,是为看报的人服务的。这样,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理论家,也是宣传家、鼓动家。他的一生,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读者,善于从报刊中了解社会动向,汲取知识;他又是作者,善于通过报刊抨击反动腐朽势力,批评不良倾向,指导革命斗争;他更是报刊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体察报刊工作人员的辛劳,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写作,支持和关心过许多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刘少奇同志对我们党的报刊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是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内一支重要的笔"[1].过去论者大多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各方面论及刘少奇同志的伟大贡献,而对他在报刊工作方面的贡献却很少涉及.本文拟就民主革命时期的刘少奇与党的报刊工作这一问题试加论述,以求教于方家.刘少奇同志是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内一支重要的笔,这与他少年时代的勤勉好学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郭老与报刊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同时,也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的一位先驱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投稿和创办刊物起,就与报刊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他一贯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党的报刊工作。学习与研究郭老在各个时期的报刊宣传活动,对于进一步了解郭老的思想发展和他对我国报刊事业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一、郭老学生时代与报刊一九一八年夏天,郭老在日本福岗九州帝国大学念书的时候,苦于“国内的新闻杂志没有机会看见”和“不屑于看”,就和同学成仿吾、张资平等酝酿自己办一个“同人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同志生前非常关心党的新闻事业,有过多次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他的关于新闻工作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把它当做一份宝贵财富继承下来,并且把它发扬光大。在学习和研究刘少奇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思想的时候,我想向大家介绍刘少奇同志关于在报纸上有领导地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一次讲话。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在新华社的创建与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没有像毛泽东那样从新华社组建起始终不渝地关怀和指导着它的进步与成长;没有像周恩来那样在一些重大问题、重要时刻,如同一位总编辑为新华社报道运筹帷幄。而他留下来的主要是理论财富,从新华社的性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到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这些论述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时,回忆和研究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论述,既是怀念,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五四”以后,党的发起组或共产主义小组刚一问世,就开始了自己的报刊实践。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就明确提出党的报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我们党70年的历程中,对新闻工作作过数以几十万字计的阐述。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亲自主编过革命报刊,亲手创办了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精心修改、审定过大批重要稿件。70年来,广大革命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方婷 《新闻世界》2011,(10):155-156
胡愈之(1896-198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众多杰出人物中其中一位,被夏衍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其新闻工作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其新闻思想在抗日阶段得到实践和发展。本文以胡愈之抗日时期(1931—1939)主办的报刊和撰写的文章为研究文本,探讨其新闻思想发展过程及思想实内涵。研究胡愈之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在的新闻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1985年2月8日在中央书记处的发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到现在已是一年了,一年来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谈体会的文章,也有过一些讨论。党中央的负责人系统地论述党的新闻工作,这几十年来有过三次。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1948年4月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二次是1948年10月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第三次就是胡耀邦同志的上述讲  相似文献   

15.
在兰州的报刊、电台,人们经常可以收看和收听到郁正前采写的新闻。不知内情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位专职新闻干部,其实,他是解放军第一医院上校副院长,一位年过不惑之年的业余新闻作者,人称院长“记者”。他担任副院长后,看到医疗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报道工作的宣传作用越来越重要。医院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由于新闻宣传不及时,造成了“深山藏宝,无人问津”的现象。作为副院长,他心中如焚。夜深人静,他难以入眼,穿起衣服伏案写了一篇关于引进医疗新设备提高医疗质量的稿子,三改其稿,终于在地方一家报纸刊登出来,很…  相似文献   

16.
列宁,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他一生的革命活动与新闻工作紧密相连。他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报刊创办者、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党的报刊名副其实的编辑、记者和撰稿人。作为编辑,他一生编辑过的报刊达四十种之多,被誉为编辑部的“大脑和心脏”;作为记者和撰稿人,他一生撰写的新闻和新闻述评数以千计,许多篇目已成为传世佳作;作为报刊的创办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一生关于办好党报的论著、书信和讲话,奠定了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注入了新的活水。  相似文献   

17.
夏衍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他先后从事了12年的新闻工作,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商报>、<消息>半周刊、<南侨日报>、<野草>等报刊的编办工作.在这12年中,他对当时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新闻现象等进行的剖析,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本文对其媒介批评实践略作缕述.  相似文献   

18.
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新闻基本理论探索进行研究,有其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考察其相关背景,须把握如下要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内忧外患及思想激荡凸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涌现了在建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坚力量;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多有办革命报刊和从事新闻活动的经验.探索的内容包括:党从诞生之时起就有的认识(党的报刊要由党掌握),新闻的定义("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以事业来界定新闻行业("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报刊功能(迅捷精确地报告日日发生的事实以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新闻规律的重要内容(处理好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新闻工作者的角色身份(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舆论("合理的固然成就过事功,不合理的也造过许多罪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闻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对今天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有着重大启迪意义:把对新闻和新闻媒体的认知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自觉地将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新闻工作者须具备坚守真理和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自始至终把舆论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新 《今传媒》2006,(1):16-18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至今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报刊是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早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当时的《盛京日报》、《民报》、《苏报》、《新民丛报》就是他常常…  相似文献   

20.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同志,在近半个世纪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作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同时,刘少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实际,对党报工作、社会主义世界牲通讯社、人民广播电视事业等问题,多次作了精彩的集中论述,成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