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象的语言描述,是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一种有机联系,逼真地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文章从视觉意象出发,对英诗TheJewelStair’sGrievance(《玉阶之怨》)进行美学解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欣赏诗歌,领会作品主题,增强诗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姚合诗风素来被称为"武功体",武功体作为姚合诗歌风格的标志,其并非处于一种凝固静化状态,必因姚合社会地位的转迁、人生情志的嬗变和文学内部需求而变化。从姚合人生和诗风嬗变的角度去思考其武功体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思想意境、内容类型和语言风格方面。姚合郡斋时期的吏治思想渐从仕隐冲突向仕隐融合转变,无为吏治也逐渐显现,其诗的主体精神呈现适意从容的心境,也成为武功体突破的第一个重要体现。郡斋诗的内容类型从单一的县居咏怀向送别酬寄、园林题咏等内容扩展;诗歌空间逐渐开阔,诗歌意象更趋多元,诗歌语言风格也具有刚健化的趋势,这些都构成了姚合武功体的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丽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23-123,129
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象的语言描述,是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一种有机联系,逼真地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文章从视觉意象出发,对英诗The Jewel Stair's Gricvance(《玉阶之怨》)进行美学解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欣赏诗歌,领会作品主题,增强诗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姚合与白居易的交往是姚合文学交往图谱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姚白交往以疏懒性情为基础,白居易的文化输出推动了姚合仕隐观念从矛盾转向圆融,促使姚合单一的诗歌题材向多元化转变,并使其"武功体"从单一的清寒苦僻向多元风格延伸。  相似文献   

5.
潘阆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继承他们的“苦吟”精神,诗风清苦,但不像贾岛刻意追求奇险的表现方式和锻炼字句,在表现上更自然,语言通俗平易,诗风多了平淡闲逸的特点。还有一部分诗歌,沿袭五代“粗犷之习”,诗风粗狂、洒脱,有向风雅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7.
郭睿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2):42-45,147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们的作品也从各个角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也有一定的音韵学价值。戎昱诗歌见于《全唐诗》,诗中用韵已渐趋成熟。此时诗歌用韵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戎昱等诗人的作品也是当时诗歌发展的一环,有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诗中韵部的使用多合于规范,可为研究唐中期诗歌用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是文学之母。唐以前的中国文学史 ,可以说 ,基本上都是诗歌史。诗之于读者 ,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读之可以娱目 ,吟之可以娱耳 ,味之可以娱心。诗之所以被确认 ,只能借助于一个好的鉴赏者的反映。怎样才能使读者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选出好的具有鉴赏价值的作品 ,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加以鉴赏 ,这里就涉及到诗歌鉴赏的艺术方法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 ,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知人论世 ,洞察本事  诗歌鉴赏 ,当然离不开诗歌作品本身 ,作品是我们鉴赏的客观对象。因而 ,作者的生平、经历及诗歌作品的写…  相似文献   

9.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 ,闲适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以“知足保和”情趣的“池上篇”闲适系列作品是他“独善之义”思想的反映。本文从“池上篇”系列作品入手 ,对白居易的诗歌中的闲适作品做深层次的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诗歌创作史上,有许许多多忧心农事、关注农民的悯农之作。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用写实的笔法来反映农夫所遭受的徭役、赋税、天灾、兵祸之苦,并将自己对他们的哀悯、同情与赞许等诸多情感寄寓其中。到中晚唐时,写作悯农题材的诗歌越来越多,诗人从多个角度反映社会问题,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谢翱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人品、诗品俱佳,《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谢翱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文天祥,而与谢枋得并列,号称“南宋二谢”。他生前著述颇丰,惜大部今已散佚,存者仅十余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其《唏发集》十卷、《唏发遗集》二卷、《唏发遗集补》一卷及附录。谢翱的游记散文在寄情山水的同时,往往流露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对元朝统治者的愤慨;在艺术上接近柳宗元,长于叙事,言简意丰,风格峭劲崭拔,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晚唐国运衰颓,环境清冷。马戴在晚唐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反映当时感伤悲怆的诗风,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升堂"弟子即是很好的证明。从其诗歌创作以及与此派门人的"交往"看,马戴登清雅派"升堂"之门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山水田园诗作内容简净朴实;第二,五言律诗呈现清幽淡雅的特色;第三,马戴与清雅派弟子姚合、贾岛二人颇有交谊。本文以马戴为研究对象,结合马戴所处时代背景,探讨其登清奇雅正派之"升堂"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何逊诗中,山水景物的描写完全服从于诗人主观感情抒发的需要,并与诗人特定时刻的情绪融为一体。何逊作诗不受时俗影响,能超拔于当时颓废的文风。他的山水诗绝少纯粹写景,景物描写总是包裹、浸润在浓浓的相思惜别的愁绪之中,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景物进一步和心灵结合,景物心灵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何逊尤擅长于状物传神,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物细腻,意态横生,画面鲜丽。何逊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现存的九十五首诗均为五言诗。在语言、声律及意象选择与抒情的配合方面,比同时代的任何诗人都更接近唐诗的风格。何逊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且对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理振的诗作,大多数可以看成他在散文中所构筑的“乡园纪事”的另一种式样的表达,其朴实切近也与这种“乡园情结”相关。他希冀着以诗的方式建立一种自我与环境的深层联系,他要以对别人命运的关注来打破自己心灵的坚壁。沿着自己的情感线路,追踪人间之“大义”,理振的诗又具有了超越他的环境的情感幅度。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顾随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词人、教授和学者,他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其代表作是《无病词》、《苦水诗存》等诗词集、《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词学论著和《揣龠录》等禅学著作,培养了如周汝昌、叶嘉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名人。但是,对顾随先生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到2005年,共发表有关文章80余篇,涉及顾随生平著述、思想、人格、文风研究及作品的分析评论。随着顾随作品被广泛接受,随着现当代旧体诗词日益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顾随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高峰期,顾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也将被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7.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8.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9.
本试图从苏轼的避同趋异的化观、“五谷”、“药石”的艺观和顺天遵道的人生观等三个方面,探讨苏轼豪放词风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进而阐述“豪放”风格的本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律”是指唐代诗人贾岛、姚合等人的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尚。南宋后期四灵、江湖诗人致力于追踪这种诗风。刘克庄对“唐律”的特点和它的优缺点,都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对这一问题的阐论,构成了他的“唐律”观,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