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梳理精益管理理论与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酒店行业特点,研究将两大质量管理理论相结合成一个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原则,构建了酒店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然后以华美达长升大酒店为例,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酒店的应用做了一个形象化的举例说明,以期为酒店的有效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在企业中开展精益六西格玛经验,从DMAIC五个阶段介绍了精益六西格玛在锻造行业中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精益六西格玛在锻造行业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六西格玛质量一直是企业追求的完美境界,然而企业在实施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五西格玛墙"等问题,导致不能实现六西格玛的质量目标。在这篇文章中组合了六西格玛和TRIZ相关原理设计了一个企业创新模型。这个新的模型在分析了六西格玛改进和六西格玛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现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企业的创新模型创新力度不够的情况,将TRIZ理论应用于企业的创新模型。新提出的集成六西格玛理论和TRIZ理论的创新模型能够引导企业在TRIZ理论的帮助下更好地实现六西格玛质量目标,尤其是随着TRIZ理论的发展,它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质量"与"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在精益六西格玛一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改进模型(PDAIC),并利用PDAIC模型对X公司的质量管理进行改进;针对该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顾客满意度调查、过程能力分析、帕累托图、失效模式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方案,又用假设检验法对改进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最后,通过改进前后的效果显示,证明PDAIC模型对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七大浪费中的等待浪费,引了六西格玛管理概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全面使用ERP程序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SAP系统作为世界应用最广的ERP系统,如今已拥有数量众多的生产企业用户。利用JMP的强交互和强数据分析能力,与SAP系统的高效管理能力相结合,对某生产企业的印刷板生产线进行六西格玛改进,缩短设备换型的时间,从而提高产线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精益生产。  相似文献   

6.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套客户驱动的追求卓越绩效和持续改进的业务流程改进方法体系,世界500强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实施了六西格玛管理.本文通过对GE、福特、东芝、三星、摩托罗拉、戴尔和南昌江铃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进行了研究,找到它们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2017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从创新视角实证检验了精益库存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精益库存管理程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存在精益库存管理的最佳平衡点;(2)精益库存管理程度与管理创新呈显著U型关系,随着精益库存管理的不断深入,管理创新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趋势;(3)管理创新在精益库存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六西格玛设计的产品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六西格玛设计如何应用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探讨了六西格玛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流程,提出六西格玛设计的产品创新的模型和流程,并对六西格玛设计的产品创新流程几个重要环节:运用卡诺模型了解客户要求、定义客户需求、概念设计方法、设计优化、验证设计等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这对于提高产品创新效率、实现产品创新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管理科学的集成创新--六西格玛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麟 《科学学研究》2005,23(6):754-757
本文论述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内涵,从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属性、管理方法及工具的演进和管理学及管理实践的发展等角度揭示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集成创新并成为管理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提出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鉴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商业周刊>评选的2007年度最具创新企业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因此,将来源于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思想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构建精益创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精益思想可以从技术创新选择能力、成本和时间管理、渐进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联盟等五方面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确保创新活动经济、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六西格玛在图书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顾客满意的管理方法。通过研究六西格玛在全面质量管理(TQM)、LibQUAL+中的适用性,以及对图书馆服务特殊性的适用性,对六西格玛在图书馆的适用性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进行探讨,认为抛开六西格玛作为质量目标的性质,而做为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图书馆的质量管理中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六西格玛虽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诸多的不足,将TRIZ理论注入到六西格玛进程中有效的改善了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用TRIZ理论改进六西格玛的必要性,综述了六西格玛和TRIZ理论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TRIZ理论来修正六西格玛。  相似文献   

13.
基于TQM的中小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目前企业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而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来提升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其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优势和劣势,揭示了中小企业要推行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的六西格玛管理体系模型。最后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精益方法和6西格玛方法被认为是当前企业提高效益的最具竞争力的两种生产管理方法,更多研究注重从各自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深度的研究,而对精益方法和6西格玛方法协同作用的研究却很少。在分析精益方法和6西格玛方法的内涵基础上,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协同作用,建立精益6西格玛方法,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提供最佳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x Sigma programs mus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of the organization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impact of program design factors and the ap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business o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CA). From a Dynamic Capabilities Model perspective,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Sigma program design factors, e-business applications, and SCA for sixty-six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s.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of a firm is defined as the leve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expenditures as a percentage of corporate sales revenues. Corporations with greater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invest more heavily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Factor analysis for ten Six Sigma program design items resulted in five program design factors. High technological intensive firms are perceived as attaching a greater importance to certain design factors that are related to electronic-business practices, as compared to other design factors for low technological intensive companies. Similarly, different program design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SCA for high-tech than for low-tech companies. Finally only high-tech companies have applications of Six Sigma to electronic-business practices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SCA. The recent evolution of Six Sigma programs from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service organizations suggests competitive opportunities exist for firms to enhance their succes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rocess improvement design factors and applications to electronic-business.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六西格玛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作了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六西格玛指标应用于计量考核是对传统计量合格率的突破,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并突现了管理的科学性。经过提炼和规范可方便地在基层推广,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7.
史亚雅  杨德明 《科研管理》2021,42(4):170-179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这主要与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同时,不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定位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现金流结构创新会显著影响应计盈余管理;而业务系统创新则会显著影响真实盈余管理。从治理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而言,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分析师跟踪少和媒体关注度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内在机制,从信息披露治理角度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业务多元化视角,系统地检验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双刃剑”作用。研究发现:(1)在专业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在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在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4)拓展性分析发现:当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向作用越强,当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强;以及在不同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影响与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本文丰富了企业实质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且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聘任决策、团队结构的合理设置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