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与管理》2017,(1):18-26
社区共管已经成为自然资源管理的一种趋势,但这种模式在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推广这种方法,特别是实现这种方法的机制化,是这个领域研究的焦点。机制是建立在产权制度基础上的,中国目前的产权制度阻碍了社区共管的发展,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前提下的合理分权是社区共管改进的关键。本文从社区共管中遇到的困难入手,分析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在社区共管中的产权缺陷,说明现有的产权界定不能满足社区共管的需求。然后分析产权对于社区共管的影响以及产权缺陷带来的后果,说明必须解决目前产权对于社区共管的束缚,才能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为切入点,以内蒙古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经过实地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培养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完善共管委员会职能等有关社区共管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村碳排放社区管理模型及其扩展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后发现:社区共管是管理我国农村碳排放问题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倍加重视自然保护的发展,要使我国自然保护区得到理想效果,必须从法律入手,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本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衡水社区建设的模式是"共居、共管、共建、共享",目的是建设"绿色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需要,建立和睦、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和美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长青 《今日科苑》2009,(12):197-197
随着胜利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社区管理增加了许多困难和压力,社区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应充分的发挥出社区的各项职能,协调好居民的各项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开展文化建设,打击违法案件,引导居民共建共管小区,共同维护小区的安全稳定环境,建设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7.
"镇管社区"是20世纪90年代浦东率先开始探索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生成逻辑看,镇管社区是快速城市化和"大区域"管理过程中体制性妥协的产物。从运作体制机制看,镇管社区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三委三中心"的体制架构以及包括社区服务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社区公共事务共管机制、共商共治机制等系列运作机制。从未来发展看,镇管社区的未来存在三种可能:一是"撤镇变街",二是"撤街变社",三是"强镇扩权"。  相似文献   

8.
浅谈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 《西藏科技》2007,(1):24-25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繁衍发展的地方。随着湿地周边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威胁。但如果不顾及周边居民的情况而建立自然保护区,则会因为改变当地居民的生存现状而加剧当地居民与自然保护区的冲突。社区共管就是在这种情况出现的,兼顾当地居民生存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注重资源保护,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科研与合作,保护成效显著.结合档案资料和文献记录,从生态系统、物种、遗传、景观、地方重要物种等方面,阐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以及多年来保护现状及成效,分析受到威胁因素为自然因素、管理因素和生物入侵因素,并在管理体系、科研合作、社区共管方面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邢玉 《今日科苑》2010,(16):69-69
本文探索了商务英语专业如何与行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拓展共建共管、共建共享和共建共赢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保护感知视角的保护区农户保护态度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奔  申津羽  丁慧敏  温亚利 《资源科学》2016,38(11):2137-2146
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其保护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7省40个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从农户保护感知视角出发,检验其对保护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同时验证保护工作感知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成本感知对保护态度有负向显著影响,对生态保护行为无显著影响;保护工作感知和收益感知对保护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保护成本感知对工作感知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而保护收益感知对工作感知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反映出其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保护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还能通过保护工作感知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印证了工作感知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强化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协同育人平台,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建立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农户视角下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视角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点。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特征的农业生产系统,也是一类特殊的保护地。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遗产系统的持续性。同时,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判断还是衡量其文化自觉和遗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以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手段、通过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农户视角下的遗产价值判断这一思路和方法,研究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农民文化自觉与遗产保护成效,并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核心区域进行可行性验证。案例研究显示,农户家庭保护支付意愿率仅为43.2%,家庭人口经济特征与对遗产的认知对是否有支付意愿及支付数额大小具有显著影响;无支付意愿家庭中61.6%认为遗产保护主体应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农户的遗产认知得分较低,文化自觉性有限,保护成效尚未显著惠民。这些结果表明,遗产地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户认知度与参与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并科学界定“保护主体”及其保护途径,让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更好地为农户所认知,使其真正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性与活态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可以支持社区视角的保护认知和成效研究。此外,考虑到中国许多保护地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多有当地居民长期生活生产的现实,本文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和社区共管机制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开展科学传播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科研项目对于科学传播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文章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科研管理工作为例,阐述科研项目和科学传播协同管理的推进机制与举措,探讨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知识需求更加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多渠道多角度拓展科学研究成果传播的表达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善治视野下的协同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视野下,协同治理正是通过主体间资源和要素的良好匹配,达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关系的最佳状态,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途径。通过分析并重新厘清协同治理概念,指出协同治理的内涵为主体间合作的匹配性、一致性、动态性、有序性和有效性,同时,探析协同治理的观念指导、方法论及技术手段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治理绩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建立以知识资源与知识特性为自变量,以知识市场机制设计、社会互动与实践社群构建等变量的知识分享途径为干扰变量,而知识治理绩效为因变量的研究架构,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验证各研究假设。本研究建议高新技术企业最好不断扩增专属性知识资源、良好的知识市场机制设计、社会互动与实践社群构建、善用多元化交流渠道或建立效率化系统技术,以实现和强化组织创新,增进知识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7.
刘建立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13-214,217
人是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自然之人为基础的古代自然观,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本质,形成了与人无涉的整体自然观。中世纪把自然和人看成是神的产物,形成了与人相分离的神学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从抽象的理性之人出发,是一种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抽象自然观。以实践人学为基础的辩证自然观,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是实体经济走出困局的必然选择。大科学装置在区域科技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选取长三角作为典型地区分析大科学装置优化布局和共建共享的思路,引出装置对区域一体化影响的数学化研究,通过经济建模探讨经济发展和学科交叉的困局与出路,进而利用模型推导演绎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和分类应用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大科学装置应加强分类避免重复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科技和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及协同创新需要不断激发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非同类运行主体的活力,最终形成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信息经纪市场的市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经纪市场是信息市场和经纪市场相互融合后分化出来的分市场,它包括信息买方、卖方、管理方和经纪方4个构成要素。信息经纪市场的市场机制就是由这些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信息商品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共同构成的。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要以自然为中心,又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界。以人为本就是说人的任何合理的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就是坚信人有能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