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晓云 《中华武术》2013,(12):40-43
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在历届伦敦马拉松赛的赛道进行,英国伦敦马拉松赛诞生于1981年,是历史上产生男、女最好成绩最多的城市,当今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就是2003年伦敦马拉松赛拉德克里夫创造的2小时15分25秒。本届奥运会埃塞俄比亚运动员格拉娜创造了新的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纪录,杰普图、阿克希波娃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和赛季最好成绩,本文通过查阅伦敦奥运会前六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统计每个区段、前半程、后半程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变化,找出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中普遍存在的速度变化规律,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31-434
目的通过对2017年六大满贯马拉松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男运动员在马拉松中的最佳速度分配模式。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17年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运动员前20名成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结果与结论 1)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子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模式主要有"M"、"W"、"И"、"~"性4种模式;2)男子运动员在全程马拉松速度分配上,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高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且前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51.1%,后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48.9%;3)30km、40km速度的分配在马拉松全程的成绩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m决赛运动员的50m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为了防止后半程速度的下降,应延长400m跑的加速时间;8个50m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前3名选手都有较强的匀速跑能力;最快和最慢50m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在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里约奥运会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前八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各分段泳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力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前三名运动员在整个游进过程中各分段速度分配合理,速度曲线波动幅度较小,各分段末成绩均领先于各分段均值成绩;仰泳分段、蛙泳分段是影响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项目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近年来男子400m个人混合泳项目比赛呈现的特征,主要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重大游泳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与奥运会前3名水平相比较,全运会前3名混合泳运动员自由泳分段成绩胜出,但蝶泳、仰泳、蛙泳分段水平均要落后。全运会上前8名运动员各个分段均落后于奥运会前8名运动员,差距最大的是仰泳,其次是蝶泳、蛙泳和自由泳。通过对2011—2013年国内、外重大游泳比赛参加个人混合泳决赛的运动员成绩统计来看,同组中,优秀运动员一般采用蝶泳、仰泳分段控制节奏,蛙泳和自由泳分段发力领先对手的体能分配方案;水平略差的运动员蝶泳和仰泳分段一般领先,后半程由于诸多原因呈落后趋势;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其他泳姿表现一般,但在自己优势泳姿上全力以赴,但从对应的名次来看,这种体能分配往往取得不了较好的成绩。研究表明,国内男子个人混合泳整体水平较国际水平尚有差距,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和项目制胜规律应该引起重视;从分段成绩上考虑,蝶泳和仰泳差距较大;从混合泳体能分配特征来看,各分段泳姿对总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游进过程中采用蝶泳、仰泳分段控制节奏,蛙泳和自由泳分段发力领先对手的分配方案,可能在同组中发挥更好成绩;单纯利用自己擅长泳姿,不注意整体体能分配,一般不会获得理想成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各种泳姿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以及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国内和国际各三场比赛中94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和比赛用时百分比用于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性别(男、女)和游泳能力水平(1-3名和4-8名)对各泳姿比赛用时百分比的影响,另外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确定哪种泳姿(分段成绩)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结果: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运动员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前1/4赛程,在比赛中间阶段速度明显下降,最后1/4阶段再全力冲刺的比赛节奏。获得奖牌者的仰泳成绩相关系数最高(r>0.730),4-8名运动员则是自由泳成绩(r>0.620)。国内和国际比赛中男子运动员在蛙泳阶段的比赛用时百分明显高于女子(P=0.005,P=0.006),但在自由泳阶段较低(P=0.034,P=0.005)。结论:不论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均为抛物线型。其中男子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加速的节奏策略,而女子则青睐于消极的节奏策略。在国内外比赛中,1-3名和4-8名分别与仰泳、自由泳成绩强相关。在专项训练中,应该考虑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的差异尤其在仰泳和自由泳泳姿上。  相似文献   

7.
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25岁是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表现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成绩达到个人最佳成绩的97.03%;决赛成绩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8.23%。前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其中第2跳尤为突出。第2、6跳的成功率最高,达到了100%;其次是第3、5跳的成功率为87.5%。前3名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达到8.8m/s以上,助跑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影响着运动员的试跳成功率,也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与释放。  相似文献   

8.
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的全程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配的特征,为提高我国女子400米跑运动成绩和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参加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决赛运动员的50米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应延长400米跑的加速时间;8个50米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最快和最慢50米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P<0.05)。通过分析第1名的分段时间与2~8名的分段平均时间发现,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分析对比1999年国内田径锦标赛和199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10000m前8名运动员速度分配发现:前后半程速度分配特点是先慢后快;创造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常采用快、慢、最快的节奏分配速度;训练水平和比赛目的是决定速度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国内运动员途中跑平均分段成绩波动幅度大于国外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奥运会比赛中成绩达到一级的运动员进行分组分析发现,在比赛的第6赛程或第7赛程,运动员的速度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女子国际健将组整体而言,速度呈现出匀速的特点,整体状态最稳定。除该组外,其他的研究对象都呈现出前半程平均速度高于总平均速度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实际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情况,结合性别,制定差异化的训练方案,在起步阶段要做好准备,在第6赛程做好能量补给和提速准备,以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海拔世界优秀速度滑冰1500m运动员的速度节奏,为世界优秀运动员备战不同海拔比赛提供参考。方法:以参加北京冬奥会和2021-2022赛季速度滑冰世界杯第三站的速度滑冰1500m比赛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拔高度将男、女运动员分别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分析不同海拔运动员速度节奏特征。结果:男女运动员的高原比赛成绩、分段成绩、分段速度均好于平原,0~300m和300~700m的分段系数低于平原,700~1100m和1100~1500m的分段系数高于平原。男子平原、男子高原,女子平原各分段成绩与比赛成绩显著相关,700~1100m相关度最大。女子高原300~700m相关度最大,700~1100m不相关。男、女运动员的平原与高原的回归方程差值分别为Δy=y-y=-1.254+0.001x1+0.016x2+0.009x3+0.013x4,Δy=y-y  相似文献   

12.
刘云 《中华武术》2004,(12):5-6
雅典奥运会,中国参加田径31项比赛的52名运动员中,仅有3人在4个项目中创造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刘翔以110米栏12秒91平世界纪录的成绩名列其中。另一位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女子5000、10000米均创个人新高;第3位提高个人最好成绩的,则是名气不大的女子400米栏运动员黄潇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皮划艇短距离项目训练和比赛竞速结构.方法:以2010-2013年度皮划艇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和全运会决赛A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SIMI°Motion 7.50运动动作解析系统对视频录像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和SPSS12.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段速度和分段成绩在研究皮划艇战术中存在诸多问题,采用速度变化率更能反映整个比赛的体能分配;四个项目分段艇速数据拟合结构趋势趋向一致;四个项目全程分段平均速度变化率总体趋势一致.结论:根据各项目艇速结构趋势和全程分段平均速度变化率趋势,以最终成绩为自变量和以运动员的分段成绩为应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讨论200m项目专项速度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京奥运会女子1500米自由泳8名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该8名运动员的速度节奏与位置节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从全程来看,第一名莱德茨基的竞技实力高于其他运动员,她有效掌握了整场的比赛节奏,有着较好的速度节奏与位置节奏;(2)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运动员采用跟随战术有效获得有利位置,如果能调控全程速度节奏,则成绩会进一步提高;(3)第六名、第七名、第八名则需要提升竞技实力。建议: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对我国长距离游泳运动员速度和耐力的培养,以此促进提高我国女子1500米自由泳的成绩以及在世界游坛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谢丽 《新体育》2022,(10):18-23
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比赛中国派出张德顺、李芷萱和白丽3名运动员参赛,最终分别位列第47、62和67名,为更加科学地分析比赛情况及运动员运动技术情况,以明确现阶段项目特征、世界顶尖运动员运动技术特点及中国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差距所在,本文运用运动视频解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马拉松项目前8名及中国3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技术分析,得出结论:1.中国3名运动员虽没有登上奥运会领奖台,但在高温高湿的比赛环境中竭尽全力、顽强拼搏,体现了我国田径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中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道路上中国田径运动员仍需脚踏实地、砥砺奋进。2.前8名运动员从国家层面看肯尼亚拥有少量人数优势,从大洲层面看非洲在该项目实力雄厚,从人类学层面看黑色人种人数优势显著,从所属年龄段上看在25~28岁年龄的运动员数量较多。3.前8名运动员从时间层面分析每5km分段独立用时最少的是35km处、用时最多的是10km处,此外仅在5~km、15~20km及35~40km处呈现分段用时的增加,其余分段均是呈用时的减少;从速度层面分析平均分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95年国际田联锐步世界杯竞走赛各项目每个运动员分段成绩的统计换算,计算出各分段的平均速度,发现男子20km竞走和50km竞走比赛,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组各分段平均速度逐渐提高,达到最高后保持一段时问,最后一个段落速度稍有下降,整个比赛过程速度分配的比较均匀。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组比赛开始后的第一个分段就达到了最高速度,以后各分段速度逐渐下降,最后一个段落速度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对蹼溶运动员所要达到的目标成绩进行预测中,怎样安排比赛中各分段的游速,目前国内外还未见过报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分析了第六届全运会蹼泳预赛各项前16名运动员的成绩,试图找出带规律性的问题。通过计算机计算结果表明,不管运动员有成绩或名次差异如何,所有运动员在各自项目中总成绩的分段成绩的百分率是基本相同的。例如:在女子800米蹼泳比赛中,第2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日本女子田径总体来说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惟独女子马拉松在世界走在了前头,这是和日本有关方面在女子马拉松方面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在2004年世界女子马拉松前100名排名榜中,日本占16名,其中有5人跻身前20名,11人进入前50 名。近年来无论在奥运会或者世界大赛上,日本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均有建树。在第25届(1992年巴塞罗那) 奥运会的女子马拉松比赛中,有森裕子以2小时32分49秒获得亚军,另一位日本运动员山下佐枝获第5 名;有森裕子还以2小时28分39秒的成绩获得第26 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3名。到了第27届(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高桥尚子以2小时23分14 秒的成绩一举夺得金牌,山口卫里获第7名。在第28 届(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日本又蝉联女子马拉松冠军。野口水木以2小时26分20秒获金牌,进入前8名的还有都佐铃子(第5)和板本直子(第7)。日本目前有100余名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突破了2小时30 分,可见实力之强。日本女子马拉松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和以下原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高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始于70年代末期。开始,只为一些阅历丰富的运动员所喜爱,后来突然变得年轻化,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1984年,女子马拉松运动开始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从那时起,女子马拉松是重大田径比赛的必设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