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快速分类任务考察亲属的亲密程度、辈分大小及亲属关系性质三方面因素对摩梭人亲属词认知的影响,进一步验证摩梭人亲属词概念组织的结构。结果表明,摩梭人对亲属词的认知受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大小的影响,而亲属关系性质这一因素并未影响亲属词的快速认知,验证了“亲密程度和辈分的确是摩梭人亲属词概念结构的两个维度”这一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由分类法探讨彝族人、白族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彝族人亲属词的语义空间包括2个维度:“亲属关系的性质”和“性别”;白族人亲属词的语义空间包括2个维度:“性别”和“亲属关系的性质”.受等级制度的影响,彝族人至今仍然保留着“男尊女卑”的性别观,集中表现为对于男性亲属和父系亲属的偏爱.受母系传统文化的影响,白族人形成了“重男不轻女”的性别观,亲属词的语义空间和分类树状图呈现出依照性别高度对称的特点.彝族人、白族人和摩梭人均重视舅舅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体现了舅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亲属关系形成后,在法律上会发生一定的效力。西夏社会中存在着因亲属推恩而减免的荫庇制度、因亲属株连而被刑的连坐制度、对亲属刑事犯罪予以隐匿的容隐制度及亲属相杀、相卖、相奸、相盗等亲属互犯的处罚制度。同时,西夏社会中存在着鲜明的亲属关系的拟制。  相似文献   

4.
亲属结构理论及对摩梭人亲属关系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属结构理论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亲属结构理论的产生,从亲属关系的原子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综述了亲属结构理论的主要思想,并对摩梭人的亲属关系进行了结构主义解读,最后提出结合结构主义观点和心理学方法研究摩梭人亲属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汉语所有表亲属关系的义位的结构式实际上都不外“亲属”、“生育关系”、“男性”、“配偶关系”、“年长”5个义素的组合。这5个义素构成一个系统,在此系统中,“亲属”、“生育关系”、“男性”是常用义素,“配偶关系”、“年长”是非常用义素。  相似文献   

6.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是表示亲属关系的符号语言。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角度、结合语义成分分析方法对汉、俄、土库曼三种不同语言中的“亲属场”词汇进行对比、指出差异,进而分析蕴藏在差异之中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由分类法探讨聋人的亲属词概念结构,并同汉族健听人比较.实验1和实验2要求聋人分别对汉语亲属词和手语亲属词分类.结果表明:(1)聋人的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亲属的亲密程度和亲属关系的性质.聋人的手语亲属词概念结构也有两个维度:亲属关系的性质和亲属的亲密程度.聋人对汉语亲属词和手语亲属词的分类既相似,又有差异.(2)聋人与健听人对汉语亲属词的分类既相似,也有差异,反映了汉语言文化和手语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及面访考察青少年对父系、母系上两代亲属面称的情况,可知汉语亲属面称用法正逐步简化。总的简化规律是遵循亲密原则,去疏就亲,原因主要是家庭亲属关系的弱化以及男女平等化等。  相似文献   

10.
彼此之间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来互相称呼或者自称,这种称名法,本文根据其所具有的比拟性质,称之为拟亲属称呼.我们把这种改变了原来用法的称呼又叫做拟亲属称呼.本来没有亲属关系,却模拟成有亲属关系来称呼或自称,这就使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关系显得亲近,态度显得亲切.这种彬彬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12.
在婚俗基础上形成的契亲是一种模拟生物学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亲属关系,契爹契婿之间的身份定位可以超越血缘原则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不会造成继嗣关系、财产继承关系,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也可以在血缘亲属基础上重构亲属关系,重新配置人际关系资源,成为文化生成的契亲亲属的第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亲属拒证权”作为既存于世的两大法系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被明确规定在许多国家的诉讼法典或证据立法当中。该制度在我国“清末修律”时被引进后,又在新中国成立时被摒弃。“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上的“缺席”,不仅与现代法治理念相悖,也不利于亲情关系的维系和人权的保护。因此,以家庭秩序维系为基点,确立亲属拒绝作证的权利,在倡导“和谐司法”的时代背景下,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婚姻家庭法》中增设“亲属一章,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亲属方面的法律文化和立法传统,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法律建设服务。我国亲属一般分为血亲、配偶和姻亲三大类。亲属一章应放在家庭关系之后列为第三章,因为婚姻是家庭与亲属产生的基础,家庭是法律权利义务的更多承担者,亲属是家庭的继续延伸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是随着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建立而产生的语言符号,因此,从亲属称谓的多少及变化的方式可以看出社会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的复杂程度及亲属之间关系的亲疏.花腰彝社会是以家族亲属关系中的本家为经,以外家为纬,交织成的一个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在时空中无限延伸成为一个以家族为主线,以姻亲为支线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稳定的一种关系,是网络状社会关系中的关键节点.本文主要从本家和外家亲属之间的互称来探讨花腰彝亲属称谓语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席芳 《华章》2013,(25)
亲属称谓是表示亲属关系的名称。由于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中英亲属称谓系统在称谓制、面称、泛化及称谓的人文性和宗教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家庭类型、文化价值观、礼貌原则是两种亲属称谓系统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亲属关系分为血亲和姻亲,血亲包含了父系和母系的直系和旁系亲属,取三代以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对中英的称谓语系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亲属扶养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扶养制度历来都是有关亲属立法的重要内容。扶养制度既具有法律性叉具有道德性的二重性决定了立法对扶养制度的界定,不仅仅局限于禁止、制裁、处罚手段,更多的还应是一种倡导、鼓励、预防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技术移民的咨询中,许多咨询者是因为在澳有亲属,而咨询者或其亲属,对申请人和亲属关系,能给申请所带来的成功因素不甚了解,或是一知半解。本中心就此情况,特拟此文,把澳洲亲属担保技术移民,可以增添成功因素的移民法律知识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9.
尉兰琴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大义不灭亲”——试论犯罪嫌疑人亲属的拒证权》一文中指出,亲属拒绝作证制度也称特免权,是以证人拒绝作证权为基础的有关证人的范围、拒绝作证的内容等一系列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制度。这一制度在英、美、法、德、意、日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盛行。我国大陆到目前为止尚未设立亲属拒绝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亲属作证,这是在案件调查审理中常遇到的事。那么,对此应如何掌握呢 ?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第二十八条规定,此类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由此可知,亲属可以作证,但却有一定的限制。即,亲属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成为定案依据,且证明力较低,只有在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且对方无相应证据予以反驳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亲属能否作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