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笔者在教授《鸿门宴》的过程中,发现文中有一段文字有顺序颠倒之嫌。限于水平。笔者不敢妄断,谨笔录于下,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欣悉段德智教授承担的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由人民出版社以《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冠名公开出版,笔者为之颇感高兴!因为这本曾被鉴定专家说成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新著早就撩拨了笔者探知究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有段时间,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促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事件具有研究价值和出于政治宣传需要应该是重要的因素。尽管我们知道研究历史要尊重史实,要客观如实地反映情况,但历史学之服务于政治、  相似文献   

4.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必需有自己的方法。中国学派方法之源在于中国学者探索中国民俗事象的实践之中。笔者撷择顾颉刚、钟敬文、姜彬、杨知勇、汪玢玲、段宝林等若干位学者的主要研究及方法,拟梳理出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听课漫谈     
田力 《广西教育》2009,(11):23-24
说起当教师听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也有一些教师总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在一些学校中,听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也成了鸡肋。其实,一名从教者走上讲台之时,就与听课观摩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授课、听课也就构成了与教师职业相伴的工作内容,组织听课观摩便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手段。20多年的从教历程,使笔者在听课学习这条职业之路上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其间,懵懂、厌倦、苦闷、省悟等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6.
《新西游记》热播之后,笔者对其中的一段字幕引起了关注。在第54集,凤仙郡求雨中,唐僧与孙悟空有这样一次对话,原字幕如下:  相似文献   

7.
抓准“段眼”统领全篇──《詹天佑》教学谈昆明市五华区永昌二小王红段眼,即一段话中凝聚该段整体内容的关键部分。《詹天佑》可分四个逻辑段,每段都有其段眼。抓准段眼组织教学,可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一、寻找段眼,理清脉络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日前,笔者参加一次课前研讨活动,在听一位教师教冀教版第十册《给予的故事》第二课时感悟课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授《田忌赛马》这一课。课上,教师精辟的讲解,学生默契的配合,让人感到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在教师总结完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将如何帮助齐威王取得再次赛马的胜利?这个问题的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的说,让齐威王戒骄戒躁,认清形势,以己之长对彼之短,一定能胜利。面对学生的各抒己见,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笔者也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暗暗叫绝。这个问题,既激起学…  相似文献   

10.
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赵林近年来,新保守主义成为国内文化人热衷于谈论的一个话题,主张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在此并不想对这一思潮本身进行价值评判,只想对它在本世纪末叶兴起的历史背景问题发表一点看法。笔者认为,只有...  相似文献   

11.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而写的,其中有一段文字使人诵之不忘,细细品味,才体会出修辞的力量。这是一段文字与语境完美结合的文字,又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典范。他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五十余年的台湾散文发展的三个层面或三起波澜,却是对应和同步比超前和滞后醒目,且三个层面或三起波澜,各有特定的内涵风貌,且呈层层递进之势,但又不是一波终了,一波又起,也不是一浪高过一浪,而是渐进和骤变并存,浪潮和浪潮之间,层面和层面之间,折叠有之,重合有之,褶皱错落,参差不齐有之,事段和层面边界的轮廓清晰,可以一刀切断不搭界,则决然行不通。这固然与笔者以一个拥有最广麦领土的母题,即乡愁作为人视角有关。用乡愁母体来统摄台湾散文五十余年间的发展和流变,是台湾散文对现代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检讨。台湾散文第一次审美范式的创新,以第二代作家中的佼佼者最为自觉,成绩也最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五十余年的台湾散文发展的三个层面或三起波澜,却是对应和同步比超前和滞后醒目,且三个层面或三起波澜,各有特定的内涵风貌,且呈层层递进之势,但又不是一波终了,一波又起,也不是一浪高过一浪,而是渐进和骤变并存,浪潮和浪潮之间,层面和层面之间,折叠有之,重合有之,褶皱错落,参差不齐有之,事段和层面边界的轮郭清晰,可以一刀切断不搭界,则决然行不通。这固然与笔者以一个拥有最广袤领土的母题,即乡愁作为人视角有关。用乡愁母体来统摄台湾散文五十余年间的发展和流变,是台湾散文对现代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检讨。台湾散文第一次审美范式的创新,以第二代作家中的佼佼者最为自觉,成绩也最大。  相似文献   

14.
当前,研究智力开发,加强素质教育,想象力的培养应是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读写教学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想象的兴趣和想象的习惯。学生想象的兴趣和习惯,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培养:一、扩展想象法要求学生根据一段简要的文字材料,加以扩写。如扩写陈涉辍耕之垄上一段故事,让学生在指导范围内扩展想象,有所创造。一个学生写陈涉辍耕之垄上,背靠在田坎上,仰望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的大雁,想到自己的被羁绊被压迫,毫无自由可言,更增添了自己的怅恨。这种细致的心理刻画,自然与后来的对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联系…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6.
在笔者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讲到《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贾母的形象,总会有一个统一的评价——疼爱孙辈,懂得享受,爱慕虚荣的封建老太太形象。特别是对于节选的其中一段,一直以来把贾母认定为恪守封建礼教的老祖宗。笔者对此颇有异议,在此和大家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出土文献,可以确证,《老子》第31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一段非王弼注文;通过版本比较,考订出《老子》第43章“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一段王弼注文和皇侃《论语义疏》所引佚文的断限。王维诚对王弼《老子指略》佚文的考证精微详细,得到学界公认。  相似文献   

18.
《河北教育》2014,(4):12-13
王金刚:近日,“文理不分科”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议论,赞成者有之,持不同意见者也有之。笔者认为,任何改革探索,不能简单的以对错视之,改革本身却值得我们对现行制度进行一次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围绕“竹乡之春”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针对实际教学,笔者上了一节县级音乐公开研讨课。我选择的内容是舞剧《天鹅湖》选取《场景音乐》,义务教育初中段16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感受和体验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喜爱舞剧、舞剧选曲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的“资料回放”是关于陆九渊与朱熹“鹅湖之会”辩论的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陆九渊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读到这里。笔者不免心生疑问.陆九渊会称自己为“陆”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