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颜芳学 《现代语文》2006,(8):124-125
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通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旧的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能文从字顺地翻译文言文,无论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对文言文的背诵都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高考将文言文翻译纳入主观题的考查范畴,人们对文言文翻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不少人因忽略了语言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思维的载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导致在文言文翻译中出现一些思维漏洞。一、缺乏准确性,不“信”“对译”是文言文翻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某个文言词语翻译成对应的现代汉语。但是,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极为普遍,如果在选择多义词的义项时不加斟酌,就会出现失“信”现象。比如“见”,这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文言实词,其基本义是“见到、看见”,由此引申为“相见、会见”,但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由于相见双方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4.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往往迅速暴露出文言文翻译上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以前的文言文学习中缺乏直译意识和语境意识所致。文章认为:应当以教材教学为根本,扩大读背范围,读背优先,猜证并举,落实“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训练学生掌握“留、删、补、换、调、变”等基本翻译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现在考查的内容和题型基本稳定:语段主要选取史书中的人物传记材料。考查内容涉及“言”“文”;考查形式分选择题和翻译两大类型。但学生文言文阅读得分的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语句翻译。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7~9年级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必考考点。那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呢?本文结合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总结归纳出“三五八”译句策略,即文言文译句的三大原则、五大技巧、八项注意。  相似文献   

7.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薛云平 《教师》2013,(30):108-108
常说学生有“三怕”,其中之一就是害怕文言文翻译,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缺少准确有效的文言文翻译处理技巧,如若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必将不会再是害怕的对象。“带入语境,化句成词”“组词解释,兼顾其他”“关注句式,注意体现”“利用技巧,连词成句”“利用意译,完善句子”这五个文言文翻译的处理步骤就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海峰 《考试》2009,(3):10-10
本文从实践出发,在总结了近十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后,针对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之原则,并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视为畏途。本期“专题讲座”栏目,刊发了两篇重头稿,以期能对同学们的翻译备考提供帮助。《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运用“六字秘诀”解决翻译障碍;《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对策》则告诉我们如何抓翻译题的踩分点。运用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去解答本期《题型讲练》栏目中的四则文言文阅读训练,战术与实训完美配合,同学们定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1.
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是测试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有些学生由于积累欠缺、方法欠佳而为之头疼不已。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等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翻译题得分。  相似文献   

12.
“化境论”是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是译学界的重要理论之一。目前译者将关注重点放在现代汉语和英语翻译之间,对文言文和英语之间的翻译研究有所忽略。该文主要通过三篇常见的文言文分析文中的翻译实例,对照同一文章的两个不同译本,探究其中的“化境”现象,以及实现“化境”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得出“化境论”与文言文英译的适配度,并且进一步挖掘“化境”的潜在价值,为文言文英译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还是存在比较严重“以考定教”的错位教学现象。就笔者所观察到的课堂,基本上只关注字词教学、句子翻译、写法分析、主旨探究等四个方面,而且教学方式还是践行着钱梦龙先生多年前所指出的“八字真金”,即“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固然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考点,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主要方法是直译法。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如实地表达文章的本意,做到不误解、不遗漏、不滥增;语句翻译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直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一、从具体语境中释词译句要准确翻译文言词、句,必须首先了解清楚这些词句所处的环境。例如《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里的“外人”不可译为“外国人”。联系上文,可知与“外”相对的“中”是指桃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能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自200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将文言文翻译列入考试大纲,文言文翻译一直被考生视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里有看不懂而致,也有文章的大意能懂,但不懂得翻译的一些技巧而白白丢分,如果在平时的学习和备考中,我们树立四种意识,掌握八种技巧,文言文翻译就不再是“心头之痛”了。  相似文献   

16.
严复在衡量外文翻译时,提出了三条标准:“信、达、雅。”我们翻译文言文时,不妨以此作为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是“信”。“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便增减意思,再通俗一点说就是不走样。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首先应该注意牢记文言实词的固定意义。如“争割地而赂秦”(《六国论》)中的“赂”,就可以用“贿赂”对其翻译。在翻译多义词时则须根据语境选择意义,这样翻译就基本能达到“信”的要求了。例如:江苏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要我们翻译的第一句是:“民,吾民也。发吾粟而振之,胡不可?”其中实词“…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年高考,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分值一直比较高,且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这种模式进行。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两眼无神、昏昏欲睡。如何让文言文课堂“灵动”起来,是不少语文老师的追求,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读、思、品”三...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语文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并对此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文言文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有不少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走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一种综合性考查,特别是将文言文翻译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题以后,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今年文言文翻译题又由两小题5分,变为三小题8分,可见文言文、翻译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加强文言文翻译的指导与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结合试题进行具体分析,请广大考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考查综合性能力的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文言文语句翻译是必考内容,且分值在不断提高。前几年文言文翻译的分值为6分,2005年高考分值为8分,而2006年高考分值有的提高到10分,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要求。翻译文言文句子,命题者选材的标准一般是:(1)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2)在原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3)含义比较深的句子;(4)常见的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显得特殊的句子;(5)常见的文言习惯句式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即要忠实于原文意思,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要明白通畅地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翻译时还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要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但要明白,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不仅要求准确,而且还要有文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