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更加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形式的创新拓展,突出表征之一便是对于“三农”题材的重点开掘与认真打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形成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当数《我向总理说实话》、《中国农民调查》、《革命百里洲)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明显有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从整体上优化了转型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格局。以湖北农业、农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革命百里洲》,无论在题材开掘还是形式拓展方面都堪称此期“三农”报告文学系列中的精细之作  相似文献   

2.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是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报告文学家赵瑜和胡世全经过长期努力写成的《革命百里洲》则体现出了这种实录品质。作者在详实的史料组织之下,运用多种叙述形式和手法,来探究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使其栩栩如生并极富质感。  相似文献   

3.
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从诞生伊始,就以中国农民的当代生活为背景,深切反映当代农民的思想感情和农村的社会情状。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农村以及农民的关注,带动了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进入新世纪,《刘老根》、《希望的田野》、《圣水湖畔》等电视剧的播出,促使了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电视剧反映新时期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今天,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必然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的成功首先是题材的成功和对广阔深厚主题的开掘.作品对个体和群体的凸现,显示了其思想内容的繁实丰满.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气势,相当的议论深度和哲理高度,以及语言上的挥洒自如,是作品的艺术特色.而题材上的创新和恢宏的气势及历史纵深感,则是作品对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5,(4):10-13
《富矿》、《后土》是新时期乡土题材创作的代表作,作品的"骨头"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两种文明的冲突,"肉"是苏北农村的社会生活。两部作品明写农村的现代化,暗写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的暗流、潜流,同时书写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生活的"常"与"变",以叶炜为代表的苏北乡土文学创作标志着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日建国志》是唯一反映葡萄牙1910年共和革命的中国近代小说。作家由于看到葡萄牙共和革命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有启迪和鼓舞作用,才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作品也至少在客观上配合了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说艺术角度看,作品是不怎么成功的;但该作品却具有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和新闻性,从报告文学角度来看,却不失为我国近代报告文学史上的一部早期佳作。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民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质量,有助于创作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目前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构建农民理想、发掘民间日常生活的文化资源以及增加戏剧性因素等三方面充分展现了农民的特质,艺术地表现了农民性的独特内容.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身处社会转型期,他敏锐地观察到资本主义扩张使英国农村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风俗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及给农民带来的无法回避的苦难。哈代对于社会转型期的英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敏锐认识。他开创了农村题材的作品领域,为当代中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进一步成熟,发展进一步深化。分析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其与其他报告文学不同的主题内涵和精神特质:表现在生态报告文学对生态现状的批判及问题根源的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性的反思和强烈的自我救赎意识。当下的生态报告文学也存在着作品内涵的局限性,缺乏全方位反思问题的视角,生态的重视导致审美的缺失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报告文学基本形成三大模块,即根据地报告文学、国统区报告文学和孤岛报告文学。全面叙写了国统区抗战报告文学,重点介绍了范长江、子岗、芜言、蒋经国等人的作品,并专节书写了长期被人遗忘的胡兰畦和她的报告文学佳作。同时回顾了日寇的狂轰滥炸,使中国所有城市几乎都不能幸免,并由此产生的一批报道各个城市被炸情景的报告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议题一直是侯孝贤导演在新电影时期着重表现的主要议题,但实际上在新电影之前,他的作品就已经明显表明出对城乡的二元态度。本文拟回顾侯孝贤在新电影之前编导的三部作品《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彩》、《在那河畔青草青》,以此来探究侯孝贤对于台北和乡村的认知与态度,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文学中存在城乡比例失调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市场经济、商业化的操作造成了乡土写作在“80后”文学中受冷落的局面。本文从目前唯一有影响力的“农村80后”作者李傻傻入手,具体分析新生代的乡土文学。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以"促进农业分化,促进农民职业化,促进农村中等城镇化"为要旨,努力培育职教发展的多种模式.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下,可以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6.
革命“样板戏”将是人类文学史与精神史永不过时的话题。近十年来(1996-2006)学界关于它的研究视野、思路与深度进一步有所拓展。研究对象集中在文本、剧场与电影。研究路向主要包括创作思路、观众研究、艺术分析、思想主题、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叙事模式等方面。对“样板戏”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得失进行评价、对未来走向进行预估,有利于建立新的研究基点与平台。  相似文献   

17.
习惯上,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体式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划分。前者有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后者有传记式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式报告文学、札记式报告文学、访问记式报告文学等。但从创作实践考察,则还有诸如政论体报告文学、调整报告体报告文学、时事评论体报告文学、游记体报告文学等鲜有人论及。本文择其要者,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8.
孙斐娟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44-47,65
在20世纪40-60年代出现的一批反映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农村题材小说中,《创业史》是一部取得突出文学成就,有着承上启下功能的作品。它成功建构了当代中国农村叙事的规范,对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创业史》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进行个案解读,由此探讨它在农村题材叙事模式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是用道义书写的精神力量,尊重生命个体,揭示事件真相,用心灵吟唱。用道义书写,源于作家的良知,是一种纯粹的写作,是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